1.写给63年出生的人的诗歌谨此献给1960—1969年出生的人 一批横跨44岁到53岁的人; 一批有点高傲有点自卑的人; 一批有过崇高理想的人; 一批喜欢怀旧的人; 一批开始祭奠青春的人。 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是最后一拨这样的人: 是最后一批过六一节必须统一穿着白衬衫、蓝长裤的人; 是最后一批玩弹弓、铁环、玻璃珠的人; 是最后一批看过黑白小人书的人; 是最后一批看了山口百慧的《血疑》,天天查看自己手臂上有无红点、担心自己也得白血病的人; 是最后一批还曾为费翔意乱情迷,深深同情他白白地担了大兴安岭火灾罪责的人; 是最后一批相信2000年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人。 生于60年代,我们感受了70年代的那种英雄理想主义色彩,但不再盲目; 生于60年代,我们包容了70年代的个性追求,却并不喧哗; 生于60年代,我们全程经历了始于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是理想兼顾现实的一代,也将会是痛并快乐着的一代。 生于60年代,我们见证了许多: 台湾校园歌曲来了:邓丽君、小虎队、王杰、郑智化。 一首首优美的歌曲耳熟能详; 香港电影来了:四大天王、成龙、周润发,一个个血胆英雄成为偶像; 霹雳舞来了; 喇叭裤来了; 蛤蟆镜来了; 世界改变着我们,把我们从少年少女变成了人父人母。 于是,60年代的人有了很多无奈: 当我们出生的时候,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国家经济正在原始阶段; 当我们需要读书的时候,赶上了始无前列无产阶级**; 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是不要自己交钱的; 当我们大学时候,上大学不仅不缴费,还有足以维持基本生存的费用和物价补贴; 我们还没能工作的时候,工作也是统一分配的; 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找到份饿不死人的工作做; 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单位分配的; 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却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 当我们需要生育的时候,国家只让生一个; 当我们没有进入股市的时候,傻瓜都在赚钱; 当我们兴冲冲地闯进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成了傻瓜; 当我们教育子女的时候,碰上了会说“外星文”的90后; 当我们需要人照顾的时候,碰上了只会让人照顾的90后. 我说:我想买房。 结果房价涨了。 我说:我想买车。 结果油价涨了。 我说:我想买点肉吃。 结果猪价涨了。 于是我说:那我吃方便面总可以了吧?!结果方便面也涨价了。 那我只好成佛,佛祖说:你终于得道了! 一首勾起我们许多美好回忆的"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如今已经成为了中年发福的老一辈; 20多年前,我们曾怀想:20年后,我们的生活不知有多么的美好; 曾经的美妙梦想,如今早已烟消云散,又有多少惆怅在心头? 生于六十年代的人们,现在大的有五十三,小的有四十四。上学都在六十年代末或七十年代初。 当时我们的主课只有语文和算术两门,比起现在孩子的重磅 “zhayao包” 来,轻松多了。 我们学的第一课是“**万岁”,第二课是“中国**万岁”,第三课是“儿童们团结起来,学习做新中国的主人”和我爱北京天安门。 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从小就懂得憎爱分明。 在“五七”指示的光辉照耀下,我们背诵着**的教导“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既不但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 教育要革命。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我们从小就熟知自己的家史,与刘文彩之类的大恶霸不共戴天。我们心灵深处充满着对社会主义的无限热爱,对旧社会的无比痛恨。 那时候,学习的榜样是罗盛教、**、**和欧阳海,是刘文学、戴碧蓉、草原英雄小姐妹这样的一些英雄人物。 那时候的文化生活极其贫乏,看电影多是露天的,一部看N遍也不嫌烦.电影只能看到朝鲜和阿尔巴尼亚的.记得当时的《卖花姑娘》,《金姬和银姬的命运》,使得多少善良的中国人流下了同情的泪水,没有理由不使我们为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而感到自豪,同时也为全世界那三分之二依然饱受苦难、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无产者而感到难过和不安。 国产电影自然是以八大样板戏为主,那精妙的配乐、经典的道白和夸张的舞美,使人至今仍然难以释怀。 后来有了《决裂》、《春苗》、《战洪图》、《红雨》等一批带有强烈左的色彩的政治电影。 国家大事主要是通过有线广播和极少数的收音机进行传播,另外,就是《新闻简报》。 每当看到已显虚弱、苍老的**无声地出现在银幕上会见外宾的时候,我们都情不自禁地拍着巴掌,为自己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默默祝福。 生于六十年代的人大都记得难忘的1976年。三颗巨星陨落,一年之中我们同全中国亿万人民一样,经历了三位领袖逝世带来的无限悲痛,经历了唐山大地震带来的灾难和金色十月的无比喜悦。 我们搭起防震棚,在低矮的窝棚里写作业;我们为**戴黑纱,哭得声嘶力竭;我们举起标语小红旗,上街游行,写大字报,欢呼打倒王张江 姚…… 天亮了,十年浩劫终于结束了。那时候,李光曦演唱的一首《祝酒歌》最能表达这种喜悦的感情。 高考制度的恢复和科学大会的召开,使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欢欣鼓舞。 郭老那句“科学的春天来到了”,在无数人心中播下了。 2.分别用几个词语形容60年代到90年代人的性格多重性格 乐天达观 成熟稳重 幼稚调皮 温柔体贴 活泼可爱 普普通通 内向害羞 外向开朗 心地善良 聪明伶俐 善解人意 风趣幽默 思想开放 积极进取 小心谨慎 郁郁寡欢 正义正直 悲观失意 好吃懒做 处事洒脱 疑神疑鬼 患得患失 异想天开 多愁善感 淡泊名利 见利忘义 瞻前顾后 循规蹈矩 热心助人 快言快语 少言寡语 爱管闲事 追求刺激 豪放不羁 狡猾多变 贪小便宜 见异思迁 情绪多变 水性扬花 重色轻友 胆小怕事 积极负责 勇敢正义 聪明好学 实事求是 务实实际 老实巴交 圆滑老练 脾气暴躁 慢条斯理 诚实坦白 婆婆妈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