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示全面发展的诗句1.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此山中。——王安石《登飞来峰》 释义:因为我在最高处,可以看的更远更全面,浮云是挡不住我视线的。 2.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释义: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取得更大的发展。 3.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释义:我看不到庐山的本来的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山中,视线被阻挡了。 4.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释义: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 5.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释义: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6.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勤奋篇》 释义: 宝剑的锐利刀锋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梅花飘香来自它度过了寒冷的冬季。喻义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 2.表达“全面发展”的诗句有什么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此山中。 ——王安石《登飞来峰》 释义:因为我在最高处,可以看的更远更全面,浮云是挡不住我视线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释义: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取得更大的发展。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题西林壁》 释义:我看不到庐山的本来的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山中,视线被阻挡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释义: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释义: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警世贤文·勤奋篇》 释义: 宝剑的锐利刀锋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梅花飘香来自它度过了寒冷的冬季。喻义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 3.形容发展的诗句有哪些1、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 【释义】:有朝一日鹏鸟像东风一样飞起,就会去除一切障碍直冲九天云霄。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释义】: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3、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李白《上李邕》 【释义】:孔子还说过“后生可畏”,大丈夫不可轻视少年人。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释义】:登上山顶,看周围的山都低矮了。 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五首·其二》 【释义】: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不必惟古人是从。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释义】: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7、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释义】:时间无情,花谢了可以再开,每年一度,人却只能往前走。 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维《登鹳雀楼》 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应当再登上一层楼。 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释义】: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10、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释义】:道路又窄又长无边无际,我要上天下地寻找心中的太阳。 4.形容看问题全面的格言,俗语,诗句远大抱负的名言名句 : 磨剑莫磨锥,磨锥成小利。 ——(唐)元稹 壮士心是箭,为君射斗牛。——(唐)孟郊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 麒麟坠地思千里。——(宋)黄庭坚 爱国的名言名句: 寸寸山河寸寸金。 ——(清)黄遵宪 鱼要大海,鸟要天空,人要祖国。——俄罗斯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 (宋) 文天祥 乡思巢归鸟。——(唐)温庭筠 用比喻手法写愁的名言名句 : 一水牵愁万里长。 ——(唐)李白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唐)刘禹锡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宋) 秦观 无边丝雨细如愁。 ——(宋)秦观 愁肠若牵绳。 ——(唐)韩愈 写雪的名言名句 :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宋)黄庚 雪压山颓,谁撒下,琼花玉蕊。 —— (宋)吕胜己 无风起玉沙,海树放银花。—— (元)张小山 雪的波涛! 一个白银的宇宙!——郭沫若《女神》。 5.比喻做事要顾全面的句子,最好是诗句,十万火急,谢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释义】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 【出处】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 【作者】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中国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 6.形容即将有大发展的诗句有哪些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楚辞·离骚》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楚辞·九章·涉江》苟怀四方志,所在可游盘。 ————〔晋〕欧阳建《临终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唐〕李白《送友人入蜀》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唐〕杜牧《题乌江亭》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唐〕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唐〕杜甫《八阵图》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唐〕李贺《南园十三首》之六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唐〕高适《燕歌行》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宋〕陆游《秋波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唐〕杜牧《赤壁》绿水青山知有君,白云明月偏相识。 ————〔唐〕任华《寄李白》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宋〕陆游《黄州》1、滋:栽培。 畹:古代土地面积单位,三十亩为一畹。诗人以种植大量兰蕙之类的香草来比喻自己曾广泛地培育人才。 2、诗人因自己高洁的品行不为人们所理解而伤感,他真诚地希望自己的名声能与天地同样万寿无疆,自己的事业能与日月一样永放光芒。3、四方志:经营四方之志。 诗句鼓励后人要树立远大志向,建功立业:如果志在四方,那么随处都可以有所作为。4、诗句真实地表现了诗人登科后的得意之情:在和煦的春光下,得意洋洋地骑马疾驰,一天之内就把整个长安的繁花胜景看完了。 后以“春风得意”形容事情办成后喜气洋洋的情态。5、君平:隐者,善卜。 见《汉书·严君平传》。个人的官爵地位、进退升沉都早有定局,何必再去询问善卜的君平呢!诗人借君平的典故,婉转地告诫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 6、楚汉相争时,项羽兵败,只身至乌江,乌江亭长要用船渡项羽过江,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亦足王也。”但项羽不肯,说“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哉?”遂自刎而死。 诗人在这首咏古诗中认为项羽应该回江东,江东有许多有才识的子弟,也许能卷土重来夺取天下。诗句对历史的成败,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7、诗句的大意是:古人之功名书在简策,万口流传,早已感到不新鲜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8、诗句直抒胸臆 ,气贯长虹:功名只向戎马疆场上求取,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这既是诗人勉励李氏立功扬名、创造英雄业绩的送别词,又是诗人自己的豪情壮志的表白。9、诗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说他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局势过程中,功绩卓绝,而创制八阵图,更使他名声卓著。 10、寻章摘句:遣词造句的意思,指文人的日常生活。诗句的大意是:从事文学创作的人,老于遣词造句,深夜不寐,直到晓月将残;但是在连年征战的边疆战场上,感伤的文章显得毫无用处。 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困守书斋生活的不满,又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思想和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11、诗句的大意是: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岂顾勋”三字,有力地讽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 12.几句的大意是:谁能像终南山的明月如此多情?特意拨开暮云探看。灞桥的烟柳,曲江的池馆,也盼望着凯旋的人们。 诗人四十八岁时,在汉中任军职,听说前方作战形势有利,即登临高兴亭,写下此词。兴之所至,物皆有情。 诗人憧憬胜利的乐观情绪亦溢于笔端。13、这是一首怀古诗。 诗句感叹周瑜成功之侥幸,如果不是东风为周瑜提供了方便,则很可能东吴要大败,连二乔也要被曹操掳走锁进铜雀台了。14、诗句说李白名气很大,连绿水青山、白云明月都认识他。 15、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岁月飞逝而自己忠心报国的志向未能实现的遗憾:滔滔江水洗不去英雄的怨恨,岁月蹉跎,英雄豪杰也会像秋天的草木一样衰老凋零。参考资料古诗文网:http://m.gushiwen.org/search.aspx?type=title&page=2&value=%e9%b8%a1。 7.形容形势严峻的诗句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②,甲光向日金鳞开③。 角声满天秋色里④,塞土燕脂凝夜紫⑤。 半卷红旗临易水⑥,霜重鼓寒声不起⑦。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⑧。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 据说,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自目曰《高轩过》。 二人大惊,自是有名。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及暮归,足成之,率为常。以父名晋肃,不肯举进士。 诗尚奇诡,绝去畦径,当时无能效者。乐府数十篇,云韶诸工皆合之弦管。 仕为协律郎。卒年二十七。 诗四卷,外集一卷。今编诗五卷。 [注释] ①雁门太守行:乐府相和歌瑟调三十八曲之一。 ②这句以黑云压城好象将要摧毁的形象,表现形势紧急。 ③这句说,太阳照射在将士鱼鳞般的铠甲上,光芒耀眼。 ④角:古代军中的号角。 角声满天,是描写战斗的激烈。 ⑤燕脂:即胭脂,指战士流的血象胭脂一样红。 这句说,塞上战士们的鲜血在夜里和土壤凝结成紫色。 ⑥半卷红旗:红旗不能充分展开,描写急行军的样子。 易水:在今河北省易县。 ⑦这句说天冷霜重,鼓皮受潮,响声不大。 ⑧君:皇帝。黄金台: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 战国时,燕昭王筑台,置千金于台上,以招揽天下“贤能”。玉龙:这里指宝剑。 这两句说,为了报答皇帝的重视,决心手提宝剑,为他战死。 [译文] 军情急,狼烟四起烽火腾空,敌情重,乌云压城危城撼动。 夕阳下,敌兵的铠甲闪鳞光,残阳中,攻城的刀枪在晃动。 角声振,撕裂长空满天飞扬,怒吼声,伴随秋风阵阵悲壮。 边塞上,一场血战可歌可泣,战士血,凝成胭脂夜色更浓。 红旗半卷,直逼易水,奇兵飞袭,鼓面冻裂,鼓声不响,寒霜重重。 愿报那黄金台上恩情隆,手握宝剑为统一祖国往前冲! 赏析 这首短诗,后面写兵临易水、提剑誓死?其主题确与战斗有关。但前四句 着重写景,除“甲花”、“角声”表明此处有兵士而外,围城、突围等等全无 明确描写。 因此,解说之分歧,多出于对“言外之意”的不同体会。“言”外 之“意”虽在“言”外,仍然来自“言”。 一首诗积字成句,积句成篇,成为 有内在联系的整体。这篇诗前四句颇难碓解,后四句却比较显豁。 说清后四句, 再反观前四句,通篇的意义便不难领会。 先看后四句。 “半卷红旗临易水”,暗示“临易水”之前有一段进军过程。“半卷红旗” 是为减少阻力,是进军的特征,如“红旗半卷出辕门” 之类。 “临”字也表现行军的动势。那么,“临易水”之后是否遇上敌军?如果遇到的话,力量对比如何?形势对谁有利?这一切,后三句都未作正面描述,而言外之意却比较明晰:一、“临易水”表明前进受阻,又令人联想起《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二、击鼓为了进军,而“霜重鼓寒声不起”通过自然条件的不利暗示出战争形势的严峻。三、末尾两句,写主将提剑上阵,誓作殊死战斗以报君恩,则大敌当前,已不言可知。 首句于“云”上着“黑”字,已感气氛沉重。而这“黑云”又“压城”以至压得“城欲摧”,明显有象征意义。 “云”上特加“黑”字,自然不会用以象征我军而是象征敌军。敌军压境围城如此凶猛,则我军只有杀出重围,才有生路。 “甲光向日金鳞开”,在色彩和形相上与上句形成强烈对比,明含欣喜、赞美之情,当然是指我军。始而黑云压城,适度围逼,既而黑云崩溃、红日当空,我军将士的金甲在日光下犹如片片金鳞,耀人眼目。 就是说己经杀出孤城,击败敌兵。 一、二两句写围城与突围,构成一个意义单位。 以下八句写乘胜追杀,直至兵临易水,是又一个意义单位。“角”,古代军用乐器。 《北史·齐安德王延宗传》有“吹角收兵”的记载。联系上下文看,“角声满天秋色里”一句,正是以虚写实。 在读者想象中展现敌退我追的壮阔场景。“塞上胭脂凝夜紫”中的“夜”字照应第一句中的“日”字,表明从突围至此,已过了较长一段时间,双方互有杀伤。 “塞上胭脂”,旧注引《古今注》“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故曰紫塞”解释,大致不错。紧承“角声”、“秋色”描绘塞土赤紫,已令人想见战血;于“紫”前加一“凝”字,更强化了这种联想。 由“日”到“夜”,以至夜深“霜重”,追兵已临易水,敌军自然先到易水。追兵尾随,敌军倘要渡水,便可能全军覆役,因而只能背水一战。 “陷之死地而后生”,想到韩信的背水阵,就知道追兵面临的形势何等严峻!鼓声不起,主将誓死,正是这种严峻形势的反映。至于快战的结果如何,却让读者去想象。 诗人运用特殊的艺术手法表现独特的艺术想象,或用象征,或用暗示,或用烘托,或以虚见实、以声显形、以部分代全体,给读者留下了过于广阔的想象空间,所以读者的理解因人而异。 意象新奇,设色鲜明,造型新颖,想象丰富而奇特,这是李贺诗歌的突出特点。 在《雁门太守行》里,这些特点得到了全面而充分的体现。仅以后两句为例,看看他如何注意设色和造型。 这两句写主将为报君主的知遇之恩,誓死决战,却不用概念化语言,而通过造型、设色、突出主将的外在形象和内心活动。 8.形容集体的诗句书韵 我们从泥土的芬芳中走来 借着竹简和甲骨文的幽光 照亮象形文字的神奇 领略金木水火土的风采! 我们从诸子百家的卷册中走来 跟着哲人踱出的方步 寻觅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河床 把天地君亲师一一叩拜 我们从春秋战国的鼓点中走来 顺着千军万马的足迹 凭吊合纵连横的血色黄昏 在文韬武略的传说中感怀! 我们从秦砖汉瓦的苔藓中走来 踏着河山一统丈量出的豪迈 把人心的向背砌进万里长城 在帝王将相的风云际会中感慨! 我们从唐诗宋词的墨香中走来 举着盛满葡萄美酒的夜光杯 听边寨角声吹响征妇的寒夜哀唱 让离愁别绪把江心的一轮秋月漂白 我们从元曲羌笛的音韵中走来 望着古道西风中摇响的风铃 总也唤不回天涯孤旅的断肠人 失伴的鸳鸯把六月哭成白雪皑皑! 我们从明清小说的情节中走来 跋山涉水,一座座险峰留在身后 穿街走巷,一场场梦幻化为云烟, 登堂入室,一群群狐仙置之度外! 我们从“五四”的白话文中走来 穿过十里洋场的拥挤和喧嚣 驻足山乡小镇的店铺和客栈 在兵荒马乱的流离中把岁月剪裁! 我们就这样一路走来 走进文学的殿堂,走进声音的精彩 在心灵与心灵的撞击中 我们自有我们的情怀! 我们就这样一路走来 踏上灵魂的净土,踏上艺术的舞台 在情感与情感的对话中 我们自有我们的气概! (合): 我们就这样——走过昨天,走到今天 在诗韵美文的字里行间放飞心情 在人生春秋的大道上荡气回肠 (合): 我们就这样——走过岁月,走过风雨 在山重水复的旅途上一路歌唱 让心路历程洒满七彩的霞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