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一首描写底层劳动者的诗赤日炎炎似火烧, 野田禾苗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 公子王孙把扇摇。 盛夏,天气又干又热,太阳光非常炽热,就像是燃烧的火焰。在这强烈的阳光烧烤下,田野里尚未成熟的庄稼变成枯焦的样子。农夫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种植的庄稼将要失收,一年的辛苦要落空。以后没有粮食来养活一家人,况且,还有沉重的租税压在身上,怎么能够活下去呀?他们的心里焦急万分,就像是开水在煮。 旧社会的农民生活这样痛苦,可是那些贵族豪门子弟,一点也不劳动。他们靠农民的血汗养肥自己。炎热的夏季,他们十分清闲自在,扇子摇摇,潇潇洒洒。 这一首古代民歌,用简单朴素的语言,生动恰切的对比,鲜明深刻地揭示出农夫和公子王孙不同的生活状况和不同的思想感情。反映了封建社会不平等的社会现象。 石壕吏 作者: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秋浦歌 李白 (其十四) 炉火照天地, 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 歌曲动寒川。 古诗词鉴赏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大约天宝十二年(753),李白漫游到此,写了组诗《秋浦歌》。本篇是其中第十四首。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一天头,便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诗人用了“照”、“乱”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便使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透过这生动景象,不难感受到诗人那种新奇、兴奋、惊叹之情。 接着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转入对冶炼工人形象的描绘。诗人以粗犷的线条,略加勾勒,冶炼工人雄伟健壮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赧郎”二字用词新颖,颇耐寻味。“赧”,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格。结句“歌曲动寒川”,关合了上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他们唱的什么歌?诗人未加明点,读者可以作出各式各样的补充和联想;歌声果真把寒川激荡了么?当然不会,这是诗人的独特感受,是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如果说,“赧郎”句只是描绘了明月、炉火交映下冶炼工人的面部肖象,那么,这一句则揭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情操,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赞美歌颂之情。 这是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 --------------------------------------------------- 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古诗词鉴赏 蜜蜂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这首诗有几个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欲夺故予,反跌有力;叙述反诘,唱叹有情;寓意遥深,可以两解。 这可算是一篇寓言诗。诗中的蜜蜂就是封建社会中千千万万的普通农民。他们祖祖辈辈辛辛苦苦地劳动,可是劳动成果到头来却都被统洁者掠夺去了。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结句用反问式,说明辛勤酿蜜的蜜蜂,成年累月地劳动却劳而不获,这就暗示剥削者的不劳而获,使诗的寓意深刻、有力。 这首诗以洗炼的语言,通过描写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受这一自然现象,寄寓着作者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 2.关于低层人民无私奉献的诗句1.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3.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8.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0.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 1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2.虚怀千秋功过, 笑傲严冬霜雪。 一生宁静淡泊, 一世高风亮节。 1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4.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5.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16.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3.求描写社会中底层人物的文章宁可一人脏,换来万家洁 我敬佩的人有很多很多,解放军、医生、……但我最敬佩的,还是那每天默默无闻清理卫生的清洁工。 每天早晨,当人们还在熟睡时,辛勤的清洁工人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劳动,他们有的不到五点钟就起床了,拿起扫帚,劳动起来。他们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都一如既往地清扫街道,从不会有怨言。 当我们在美好的环境里生活时,可曾想过是谁为我们创造出来今天的环境,是谁让我们每天走在干干净净的马路上。清洁工人们无私为我们奉献,他们不求高额的回报,只是让人们每天生活在干净的环境里。 如果有人问我:“热吗?”我毫不犹豫回答:“热,热极了!”许多同学放学就买一些冰棒,解热也解渴。回家后大部分开上了空调,舒舒服服地睡觉。 唯一清洁工人,汗水早已打湿了他们的衣服,脸被炎热的太阳晒得通红通红的。有一次,我到学校去值日,火辣辣的太阳焦烤着大地,射的我睁不开眼睛,正看见一个清洁工阿姨在打扫学校卫生,她拿起扫帚,一下一下扫起来,灰尘扬起来到了她的眼睛里,她揉揉眼睛,继续扫起来,一滴一滴晶莹的汗珠从她的脸颊上流下来,汗水把她的衣服湿透了,她也不在乎,我被这种精神所感动了,待着迟迟不肯离去。 地扫完了,她的身上早已是布满灰尘,慢慢地往回走去。还有一次,我下楼跟伙伴玩耍,正玩得开心,突然看到一个穿着清洁工制服的阿姨在扫着马路上的垃圾,只见他一手拿着扫帚,一手拿着垃圾盒,边扫边不时望着两路来的车辆,我在心里问:为什么阿姨这样危险还去打扫?我带着这个疑问去问那位阿姨,那位阿姨说:“现在的人们太不讲卫生了,开车时乱扔垃圾,使满条马路全都是,如果不扫开,其他车辆就会压到。” 就在这时,一辆车从车窗飞速扔出一个易拉罐,马上,在另一条道的车一下子“刺啦”一声,易拉罐被压得稀扁,清洁工阿姨只好上前扫开,望着她那一去一回的背影,我想:现在的人们太不知道什么是幸福了,清洁工阿姨辛辛苦苦地打扫,而很多人却乱扔垃圾,让清洁工阿姨冒着生命危险去清理。 后来,我明白了:清洁工人们为的是我们大家的环境,无私奉献,默默无闻,他们不求回报,而是换来大家美好的生活环境。 宁可一人脏,换来万家洁。他虽然不平凡,可是他的那种精神很让我敬佩,牺牲自己,奉献别人。 在我眼里,他们就是高尚的人!难忘的一件小事 又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每当我看到,门外厚厚的积雪,漫天飞舞的雪花,我就会想起,两年前发生在放学路上的,那件令自己一生都不会忘记的一件小事。 那是一个深冬的傍晚,北风瑟瑟,皑皑白雪覆盖着整个通往家乡的路,天空中的雪花,还在不停地向地面袭来。我眯着眼睛,迎着凛冽的北风,拼命地瞪着身下那辆摇摇晃晃破旧的自行车,朝家乡的方向赶着路程。 路上行人稀少,且风越刮越猛。快到那段大斜坡的时候,我便拼命用力向坡上冲去,就在快到坡顶的时候,突然,“咔嚓”一声,自行车的链条被卡在了后车轴上,紧接着我被重重的摔下了斜坡,我的头被摔得“嗡嗡”作响,几分钟后,我慢慢爬起来,强忍着全身的伤痛,一瘸一拐的去扶那辆可恶的破车。 我用被擦伤的手,使劲拉着被卡住的链条,拉了十几次,都未将链条拽出,这时的天渐渐黑了下来,我望了望四周,才发现自己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正在我欲哭无泪的时候,两个蹒跚的身影来到了眼前。“小伙子,怎么啦?”我抬头循声望去,是一位六十岁光景,头戴毡帽的老人家,他身后站着一位年迈老妈妈。 “车链子被卡住了”。我带着哭腔叹气道。 “别着急,我来看看”。说着老人家蹲在了车前。 不一会儿,自行车就被老人驯服了。“行了,小伙子,试试看”。 老人家喘着粗气说。我接过自行车转了转后轮,真的没事了。 我感激地对老人家说:“大爷谢谢您,真的太谢谢您了!”“行了,小伙子,天就要黑了,赶路要紧!”“嗯”说着我就要上车,这时,老大妈紧走一步拦在我面前,我急忙支起车去掏钱,不是吗,修车要钱的。只见大妈脱下她的手套递到了我面前说:“孩子,戴上它,别冻坏了手。” 霎时,我的脸热极了。“别,大妈……”这时,我才发现我的手套在我修车时已经被风刮得无踪无影了。 “拿着,小伙子”老大爷一把从老大妈手中接过手套硬塞给了我。“谢谢大爷大妈!谢谢大爷大妈!这叫我怎么感谢你们呢?”“别说了,小伙子!赶路要紧!家里人都在等着你呢!”不知何时,我的眼泪已盈满了眼眶。 我骑上车飞奔而去。身后不时传来老大妈温暖而亲切的呼喊声:“小伙子,天黑路滑,慢着点……”不知何时泪水又一次噙满了双眼。 我不时的回头向两位老人投去感激的目光。事后,我曾在我“出事”的斜坡停留过多次,却再也没有遇到那两位老人家。 在我们家附近,有一位修自行车的老人。他在路边搭了个帐篷,就居住在那儿,全部家产就只有修自行车的工具和几件破旧的衣物。 他瘦得皮包骨头,衣服有些发黄,这平凡叉似乎不平凡的外貌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每次上学放学,我都看见他坐在路旁,身前放着一块写着“单车修理”字样的牌子,在等候需要修车的人。 有一天,我的自行车坏了,轮胎被钉子扎。 4.求关于底层人物(工人等)的成语村夫野老 旧指生活在农村的农民和老人。 草木愚夫 旧时农民的谦称。象山野之中草木那样愚昧无知的人。也指人对农民的蔑称。 炙肤皲足 皮肤晒焦,足部冻裂。形容农民耕作的辛苦。 裂裳衣疮 撕下自己的衣服,裹扎农民的疮伤。 衣不蔽体 蔽:遮。衣服破烂,连身子都遮盖不住。形容生活贫苦。 苦难深重 遭受的痛苦和灾难既深又重。 筋疲力尽 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半死不活 形容筋疲力尽,精神不振的样子。 5.形容“底层人民辛苦”的文言文有哪些1.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观刈麦》。 2.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卖炭翁》。 3.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村居苦寒》。 4. 唐代诗人杜甫的《石壕吏》。 5. 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 1. 《观刈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早期作品。此诗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写作手法上,诗人将全景式刻画与特定人物描写相结合,夹叙夹议,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 《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全诗描写具体生动,历历如绘,结尾戛然而止,含蓄有力,在事物细节的选择上和人物心理的刻画上有独到之处。 3. 《村居苦寒》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此诗写酷寒季节农民生活的艰辛,与自己的温饱相对照,深感不安和自愧,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深同情,也反映了自己作为一个基层官吏享受俸禄的惭愧不安之情。全诗语言通俗,叙写流畅,不事藻绘,纯用白描,诗境平易,情真意实。 4. 《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此诗在艺术上的一大特点是精炼,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善于裁剪,中心突出。诗风明白晓畅又悲壮沉郁,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 5.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所写。《悯农二首》,题一作《古风二首》,是中唐诗人李绅年轻时所作的五言古诗。 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流传甚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