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金莲脚的诗句

1.形容美女脚的诗句

1、仙子凌波去不还,独留尘袜马嵬山;可怜一掬无三寸,踏尽中原万里翻。--- 唐玄宗《杨妃罗袜》

2、"钿尺裁量减四分,纤纤玉笋裹轻云。” ---杜牧 《咏袜》

3、"小头鞋履窄衣裳,……天宝末年时世妆” ---白居易 《时世妆》

4、六寸肤圆光致致,白罗绣屧红托里。南朝天子欠风流,却重金莲轻绿齿 。---唐韩偓《屐子》

5、"新罗绣行缠,足趺如春妍;他人不言好,独我知可怜。" ---六朝乐府《双行缠》

6、“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曹植 《洛神赋》

7、“愿在丝而为履,同素足以周旋。---陶渊明 《闲情赋》

2.形容三寸金莲的诗句有哪些

1、冰姿拮,金莲衬、小小凌波罗袜。

——宋·田为《江神子慢·玉台挂秋月》 释义:风姿绰约冰清玉洁,一对金莲秀足,小小罗袜十分衬贴。 2、淡黄弓样鞋儿小,腰肢只怕风吹倒。

——宋·辛弃疾《菩萨蛮》 释义:淡黄色向弓一样的鞋子小巧精致,只是怕一阵风吹来,腰肢会承受不住,人会摔倒在地上。 3、谁言琼树朝朝见,不及金莲步步来。

——唐·李商隐《南朝》 释义:有谁说琼树一样的妃嫔天天都见面,远远比不上步步都生出金莲来。 4、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宋·苏轼《菩萨蛮·咏足》 释义:你说纤细美妙到何种程度,该是很难。要说“纤妙”,必须把妇女托在手掌上去看她的脚。

5、朝朝琼树后庭花,步步金莲潘丽华,龙蟠虎踞山如画。——元·张可久《湘妃怨·次韵金陵怀古》 释义:琼树一样的妃嫔每天都歌唱着《玉树后庭花》,潘妃在贴着金莲的地面上行走,地势雄伟险要的江山像画一样。

3.关于赞美脚小的诗句

王深辅《双凫杯》词:

时时行地罗裙掩,双手更擎春潋滟。

傍人都道不须辞,尽做十分能几点。

春柔浅蘸蒲萄暖,和笑劝人教引满。

洛尘忽浥不胜娇,刬踏金莲行欵欵。

水龙吟•鞋杯

石榴裙底柔情,红泥留得佳人谱。草思秀陌,花忆苍苔,愁深罂鹉。只合拉、掌中飞燕,试昭阳耕(“耕”疑似“舞”字)。何人无頼,偷来裁作酒瓠。 调笑风流绝创,消受盈盈香歩。刘伶锸畔,毕卓瓮边,不辞多露。浇汝一杯,消予傀磊,许多狂诅。细尝来、不似椒醇,一半是巫山雨。

4."三寸金莲"形容的是谁的脚

谁也没形容 说法不一

一种说法认为,金莲得名于南朝齐东昏侯的潘妃步步生莲花的故事。东昏侯用金箔剪成莲花的形状,铺在地上,让潘妃赤脚在上面走过,从而形成“步步生莲花”美妙景象。但这里的“金莲”并不是指潘妃的脚。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金莲得名于前述五代娘在莲花台上跳舞的故事。但这里的金莲指的是舞台的形状,也不是娘的脚。

对此,有学者认为,小脚之所以称之为金莲,应该从佛教文化中的莲花方面加以考察。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在佛门中被视为清净高洁的象征。佛教传入中国后,莲花作为一种美好、高洁、珍贵、吉祥的象征也随之传入中国,并为中国百姓所接受。在中国人的吉祥话语和吉祥图案中,莲花占有相当的地位也说明了这一点。故而以莲花来称妇女小脚当属一种美称是无疑的。另外,在佛教艺术中,菩萨多是赤着脚站在莲花上的,这可能也是把莲花与女子小脚联系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什么要在“莲”前加一个“金”字呢,这又是出于中国人传统的语言习惯。中国人喜欢以“金”修饰贵重或美好事物,如“金口”、“金睛”、“金銮殿”等。在以小脚为贵的缠足时代,在“莲”字旁加一“金”字而成为“金莲”,当也属一种表示珍贵的美称。因此,后来的小脚迷们往往又根据大小再来细分贵贱美丑,以三寸之内者为金莲,以四寸之内者为银莲,以大于四寸者为铁莲。于是言及金莲势必三寸,即所谓三寸金莲。后来金莲也被用来泛指缠足鞋,金莲成了小脚的代名词

5.写脚的诗句

包含有“脚”的诗句,如: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南北朝 · 佚名《木兰诗 / 木兰辞》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 唐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唐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 唐 · 李贺《李凭箜篌引》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 清 · 郑板桥《题画兰》

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脚终相救 —— 清 · 顾贞观《金缕曲(二首)》

6."三寸金莲"形容的是谁的脚

三寸金莲:旧时称妇女缠过的小脚。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鞋袜》:“名最小之足者,则曰三寸金莲。”《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六回:“你那三寸金莲,要跑起来怕到不了十里,就把你累倒了!”

关于“三寸金莲”的由来至今仍无定论,于是“三寸金莲”究竟是不是特指某个女子的脚,那可能也很难具体查据。

我看过好几个版本的有关“三寸金莲”记述,摘取其中两篇比较精彩的内容:

(一)

根据<;古今事物考>;指出,缠足源自商朝,当时纣王宠妃妲己的足踝终日用布包裹,因此传言妲己为狐狸精化身,因为脚部没有变身成功,所以就用布包着,后来宫中的女人都学她缠足。至于“三寸金莲”的说法,多数人认为是根据南史“齐东昏侯记”记载,“齐东昏侯为潘妃凿金为莲花贴地,令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花”,描述潘妃在金莲花上行走的模样。

(二)注:此部分详文请参看“参考资料”中的网页

孔子时代(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就视小足为美女的标准之一。相传秦朝(公元前221年)始皇帝秦始皇选美女时,女子小足也被列为美女标准之一。当然,那时的小足一般当为天然纤足,并非缠过。但由此,小足在中国男子心目中成为评价女子的条件之一。

……

在中国,史学界一般公认“三寸金莲”起源于五代南唐(公元937年~975年)。履为礼服之足饰,据《逸雅》记载:“履礼也,饰足所以为礼也。”在唐以前各代仕女多穿用履前饰,有云头、如意等高头纹饰。自五代李后主令舞娘用帛缠足,使脚纤小弯曲如新月状及弓形,并在六尺高的金制莲花台跳舞,飘飘然若仙子凌波,缠足因此而得名为“金莲”。此后,宫内外女子皆仿效起来。并以缠足为美,为贵,为娇,为雅。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在《中国史纲要》一书中认为,中国妇女缠足从五代就开始了。此其五。

呵呵,"三寸金莲"形容的是谁的脚,这个问题,还是交给LZ来评判吧。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