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的代表人物

1.唐诗的代表人物以及作品

自然是李白和杜甫了,因为他们俩的影响是其他诗人无法比肩的,不过要说细点,可以以时间为序.

初唐:四杰(王勃《滕王阁序》、杨炯《从军行》、卢照邻《浴浪鸟》、骆宾王《咏鹅》)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盛唐:王维《过香积寺》、孟浩然《岁暮归南山》——山水田园诗

高适《燕歌行》、岑参《暮秋山行》——边塞诗

李白《早发白帝城》 杜甫〈望岳〉

中唐:韩愈〈湘中〉、孟郊〈登科后〉、李贺 〈安乐宫〉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柳宗元 《南霁云睢阳庙碑》

白居易《琵琶行》、元稹 〈过襄阳楼〉

晚唐:杜牧〈金谷园〉、李商隐《随师东》

2.【唐诗和宋词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唐诗代表人物:唐代初期的代表人物是被称为“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在初唐的后期,出现了两位重要诗人:陈子昂和张若虚.盛唐是唐诗发展的高峰.此时诗坛群星辉映.王维和孟浩然善于表现山水田园的美,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那种宁静平和的心境.盛唐有一些诗人,善于写边塞生活,如王昌龄、高适、岑参、祖咏等.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风貌、代表盛唐诗歌高度艺术成就的,是伟大诗人李白.他的诗充分表现了盛唐社会士人的自信与抱负,神采飞扬,充满理想色彩.他的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极大地丰富了古体诗的表现技巧,把乐府诗的写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的七言绝句和王昌龄的七言绝句一起被后世推为唐人七绝的代表作.他是一位富于想像的诗人,他的诗常常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又由于他性格开朗豪放,他的诗意象明丽清新、色彩鲜艳.他纯然是一位天才的诗人.当时另一位伟大诗人,是被后人称为“诗圣”的杜甫.唐代没有任何一位诗人,像他那样深广地反映安史之乱的历史,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唐诗到杜甫是一大转变,题材转向写时事、写底层百姓的生活;写法上采用叙事和细节描写,在叙事和细节描写中抒情.唐代中期,诗歌的发展走向多元化,出现了有明确艺术主张的不同流派.韩愈、孟郊和李贺是一个流派;另一个诗派,以白居易、元稹为主.他们主张诗应有为而发,应有益于政教之用.晚唐时出现了大量写得非常好的咏史诗,杜牧、许浑是代表.晚唐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位诗人是李商隐.李商隐以其深厚的文化素养、惊人的才华,开拓出一个充满朦胧、幽约的美,让人咀嚼回味的诗的境界,达到了新的高峰.宋词代表人物: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柳永、晏殊、欧阳修、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范仲淹、苏轼、辛弃疾、岳飞等.。

3.唐诗和宋词的代表人物

唐诗:山水田园诗派 代表人物:王维、孟浩然、特点: 题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隐士;风格多恬静雅淡,富于阴柔之美;形式多五言古诗 、五绝、五律。

代表作:王维:《山居秋暝》、《西施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孟浩然:《过故人庄》等 边塞诗派 代表人物: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益、王之涣、李颀。特点: 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往与情怀。

代表作:高适:《燕歌行》、《别董大》、《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出塞》李益:《从军北征》王之涣:《凉州词》李颀:《古意》浪漫诗派 代表人物:李白。特点: 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诗词自由、奔放、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语言主张自然,反对雕琢。

代表作:李白:《月下独酌》、《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现实诗派 代表人物:杜甫。

特点: 诗歌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现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情怀。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

代表作:《三吏》、《三别》、《兵车行》等。初唐时期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也是初唐有名的诗人,盛唐时期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杜甫的《三吏》、《三别》等;另有王维、孟浩然代表田园诗派和高适、岑参代表边塞诗派。

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被称为“吴中四士”。中唐时期 前期:刘长卿、韦应物、卢纶、李益 后期:白居易、元稹 白居易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此外,刘禹锡,李贺之诗也颇有成就。

晚唐时期 温庭筠、李商隐、杜牧、韦庄等。其中,李商隐和杜牧被人们称为“小李杜”。

宋词 婉约派(包括花间派) 代表人物 柳永、晏殊、晏几道、周邦彦、李清照、秦观、姜夔、吴文英、李煜、欧阳修、史达祖等。代表作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晏几道:《临江仙》(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蝶恋花·早行》李清照:《如梦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吴文英:《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秦观:《踏莎行· 郴州旅舍》《鹊桥仙》《浣溪沙》《望海潮》《水龙吟》姜夔:《扬州慢》、《杏花天影》、《疏影》、《暗香》李煜:《虞美人》《相见欢》《乌夜啼》《浪淘沙令》《谢新恩》 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诉衷情(清晨帘幕卷秋霜》《踏莎行(候馆梅残》)《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史达祖:《双双燕·咏燕》 主要特点 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

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豪放派 代表人物 苏轼、辛弃疾、陈亮、陆游、张孝祥、张元干、刘辰翁等。

代表作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清平乐·村居》陆游:《谢池春·壮岁从戎》《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卜算子·咏梅》 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 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摸鱼儿·酒边留同年徐云屋》主要特点 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北宋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蔚然成风,辛弃疾更成为创作豪放词的一代巨擘。

豪放词派不但屹然别立一宗,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沾溉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希望采纳。

4.唐诗的代表人物以及作品

唐诗宋词诗人介绍 张九龄(673-740),字子寿,韶州(今韶关市)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

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 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出生于当时唐安西大都护府所在的碎叶城(今吉尔斯坦境内)。天才横溢,被誉为谪仙人。

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因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又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其诗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

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除了四十岁时到长安应过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乡鹿门隐居读书、写诗自娱。

诗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合称“王孟”。 王昌龄(约690-756?),字少伯,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

开元十五年进士,一生只做过中下级官吏,安史之乱时,于还江宁途中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诗以写宫怨、边塞、送别为佳,尤长于七绝,有“七绝圣手”之称,时人推为“诗家天子”。

丘为(694-789?),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天宝年间进士,历官太子右庶子,与王维、刘长卿等友善,活到95岁,相传是唐代享寿最高的一位诗人。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今湖北江陵人,一说江西南康人。

开元十四年进士,由宜寿尉入为集贤院待制,迁左拾遗,终著作郎,后归隐江东。诗多写山林隐逸生活和方外之情,清秀俊丽。

常建(708-765?),籍贯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盱眙尉的小官。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远。

岑参(715-770),南阳人,一说湖北江陵人,少时隐居河南嵩阳。天宝三年进士,初为小官,后做过嘉州刺史等官,世称“岑嘉州”。

诗以写边塞生活著称,与高适齐名,合称“高岑”。 元结(719-772),字次山,号漫郎、聱叟,曾避难入猗于洞,因号猗于子,河南人。

天宝十二年进士,因招募义军抗击史思明有功,广德二年授道州刺史,后迁容管经略史。诗多讽喻时政,反映人民疾苦。

韦应物(737-791?),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天宝末年曾在宫廷担任过玄宗的侍卫官,早年为人任侠,狂放不羁,后来发奋读书考中进士。因做过苏州刺史。

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德宗贞元年九年进士,又举博学鸿词科。

官礼部员外郎,因参与变革的王叔文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人称柳柳州。诗文在当时都很有名,和韩愈共同领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河南嵩山,四十多岁才中进士,只做过县尉一类的小官。一生困顿,性情耿介,诗多描写民间疾苦和炎凉世态。

语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风格。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年轻时使年任侠,睿宗文明元年进士,武则天执政时,任时麟台正字、右拾遗等小官。

他对自六朝以来浮华绮丽的诗风深感不满,力求改革,在诗歌创作与理论上都作出过重要贡献。 <<-- 李颀(690-751),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

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幼孤贫刻苦好学,德宗贞元八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因上疏请免关中赋役,贬为阳山县令。

后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迁刑部侍郎,又因上表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做过吏部侍郎,死谥文公,故世称韩吏部、韩文公。

是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与柳宗儿合称韩柳。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重气势。

<<--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号士。其先世为太原人,后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出生于河南新郑。

贞元十五年进士。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哪《琵琶行》、。

5.唐诗的代表人物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样。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是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是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采、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