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山海的诗句写山的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忆闻九华山,尚在童稚年。浮沉任名路,窥仰会无缘。谭铢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要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百川沸腾,山冢碎甭。高谷为岸,深谷为陵。 (《诗经》)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陆游《后赤壁赋》 唐·司空图: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元·张养浩: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写海的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水何澹澹,山岛耸峙-《观沧海》——曹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陆游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汉乐府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唐 钱起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宋 苏轼 《临江仙》 2.形容山海的词语【挨山塞海】形容人极多而拥挤不堪。 【拔山超海】拔起高山,超越大海。比喻力量极大。 【摧山搅海】摧:毁坏;搅:搅动。摧毁高山,搅动大海。 形容神通极大,声势吓人。【愁山闷海】忧愁如山,苦闷似海。 形容愁闷象山一样大,象海一样深,无法排遣。【荡海拔山】摇动大海,拔起高山。 形容力气非常大。【倒海移山】倒:颠倒,翻转。 翻转大海,移动山岳。指气势或力量洪大。 【刀山火海】比喻极其危险和困难的地方。【堆山积海】堆积的如山似海。 原形容占有的财富非常多。也比喻东西极多。 【倒山倾海】把山推倒,把海倾翻。形容声势很大,力量无比。 【刀山血海】比喻极其危险和艰难的地方。【道山学海】道、学:学问。 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恩山义海】恩爱像高山一样重,情义像大海一样深。形容恩惠深,情义重。 【覆海移山】翻转大海,移动大山。形容力量巨大。 【复海移山】翻转大海,移动大山。形容力量巨大。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南山:终南山。比喻人福气像东海的水一样浩大,寿命如终南山一样长久。 【海沸山崩】海水沸腾,山石崩塌。比喻变化巨大。 【海沸山裂】海水沸腾,山石崩裂。比喻声势或力量极大。 亦作“海沸山摇”。 3.描写山海的诗词有哪些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2、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4、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5、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6、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描写山海的诗词有哪些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2、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4、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5、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6、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