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哪些形容鬼怪的诗句1、《渔家傲·抛却俗情缰锁解》 年代: 元 作者: 姬翼 抛却俗情缰锁解。般般放下身轻快。绝尽尘情忘世态。无人采。本来一点常安泰。处处唯求真自在。谁能出货图人卖。不是闲神并鬼怪。无相碍。何劳盘果香烟赛。 2、《沁园春 龙》 年代: 元 作者: 王* 静藏深渊,动游碧落,灵妙潜通。遇时至神知,乘阳便起,雷轰电制掣,雾霭云从。展尾昂头,穿山透石,一举冲霄气势雄。神威烈,把黄河倒卷,白浪翻空。须臾霖雨漂洪。却都在天瓢一滴中。发通身*火焰*,飞光走焰,山精鬼怪,绝迹潜踪。变化无方,去来无碍,自得乾坤造化功。功成后,但归心明主,永效年丰。 3、《春夜温故六言二十首》 年代: 宋 作者: 刘克庄 拔舌犯世深忌,枕肱夸师绪言。 徂徕生为鬼怪,伊川死尚还魂。 4、《偈颂七十六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师范 杨岐设忌,做尽鬼怪。 径山设忌,一无所解。 随分淡淡薄薄,点一杯茶, 烧一炷香,谩礼三拜。 若谓报德酬恩,兔子吃牛奶。 5、《山居诗》 年代: 宋 作者: 释延寿 危岭如登百尺楼,千般异景望中收。 浮生但向忙时过,万事须从静处休。 道直岂教容鬼怪,理平唯只使魔愁。 空门莫说无知己,满目松萝是我俦。 6、《颂证道歌·证道歌》 年代: 宋 作者: 释印肃 种性邪,错知解, 不体玄机持五戒。行行坐坐执空观, 见境见尘增鬼怪。 7、《偈颂六十七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原妙 一阳来复,万物咸新。 恭惟盲龟跛鳖,鬼怪妖精。 莫问前长后短,大家扶起破沙盆。 8、《题钟馗役鬼移家图》 年代: 明 作者: 刘基 髯夫当前黧妇后,腊鬼作粮驱鬼负。 虹霓可驾雷可车,胡为役鬼来肩舆?乃知老馗未公正,怙 威植私干律令。 玄云沈阴鬼怪多,馗乎馗乎奈尔何! 9、《合崖湫》 年代: 宋 作者: 王禹偁 合崖何嵌崆,湫水何浺瀜。 瀛污暨积潦,滞泥不朝宗。 有时见鬼怪,无人荐王公。 止可饮麋鹿,未尝产蛟龙。 山甿自神之,祠祀众口同。 今春商於旱,太守职忧农。 先请境内山,熊耳有如聋。 乃迎是湫水,盈乎素缶中。 州民与郡吏,觋女杂巫童。 朝祈又夕祷,拜起虔且恭。 馨炉复茵爵,牲币洁而丰。 适与天雨会,三日势蒙蒙。 致谢送水归,尽礼有始终。 水旱盖定数,灾祥与政通。 傅岩道丧久,咄尔贪天功。 10、《理欲》 年代: 宋 作者: 丘葵 理欲分明有两途,何为捷径世争趋。 岂愁今古无化论,长恨乾坤有腐儒。 甘与徂为鬼怪,肯犹介甫接浮图。 从来逆迪分凶吉,於穆昭昭不可诬。 2.《聊斋志异》里的鬼文化,鬼的形象分析蒲松龄的同乡好友王士祯则为《聊斋志异》题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时)。”士祯对《聊斋志异》甚为喜爱,给予极高评价,并为其作评点,甚至欲以五百两黄金购《聊斋志异》之手稿而不可得。但此书也有不合常理之处如:《医术》中载:“有病伤寒者,言症求方。张适醉,误以疟剂予之。醒而悟,不敢以告人。三日后有盛仪造门而谢者,问之,则伤寒之人,大吐大下而愈矣。”根据现代医学,伤寒最忌腹泻。 纪晓岚:“留仙之才,余诚莫逮其万一。” 冯镇峦〈读聊斋杂说〉:“聊斋非独文笔之佳,独有千古,第一议论醇正,准情酌理,毫无可驳。如名儒讲学,如老僧谈禅,如乡曲长者读诵劝世文,观之实有益于身心,警戒顽愚。至说到忠孝节义,令人雪涕,令人猛醒,更为有关世教之书。” 陈廷机《聊斋志异》序:“亦以空前绝后之作,使唐人见之,自当把臂入林,后来作者,宜其搁笔耳。” 鲁迅评:“《聊斋志异》虽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该弦,别叙崎人异行,出于幻灭,顿入人间;偶叙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明末志怪群书,大抵简略,又多荒诞不情;《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处,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是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 鲁迅曾经说过,《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细按原意,当是指用传奇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志怪式的题材或内容,也就是接受了它之前的这种文言小说的优点,所以鲁迅把它列入了“拟晋唐小说”,正确地指出了它的渊源。 鲁迅从12岁就读这部书,1921年在《唐传奇体传记(下)》中写道:“清蒲松龄作《聊斋志异》,亦颇学唐人传奇文字,而立意则近于六朝之志怪,其时鲜见古书,故读者诧为新颖,盛行于时,至今不绝。” 张爱玲早期以婚姻家庭为题材的作品也明显受《聊斋志异》的影响。她在散文《天才梦》中说:“直到现在,我仍然爱着《聊斋志异》与俗气的巴黎时装报告,便是为了这种有吸引力的字眼。” 郭沫若评价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老舍评价说:“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莫言曾说他的文学创作受《聊斋志异》影响很大,“我写的《红高粱》一书中,‘我奶奶’这个形象的塑造其实就是因为看了《聊斋志异》才有了灵感。”其实,不独莫言,许多文学大师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聊斋志异》的影响。 3.《聊斋志异》好词好句20句首先楼主要什么样的诗词。是书中的还是作者关于书的诗词?或者他人以书做的诗词? 书中诗词: 元夜凄风却倒吹,流萤惹草复沾帷。 幽情苦绪何人见,翠袖单寒月上时。 寿汪令公二十四 韵》云:“堂下虎狼息,田间妇子宁 齐民叹》写皇帝出巡,为 “供珍膳”而耗金百十万,这些花费都出自正额赋税之外的“羡 金”,作者感叹:“愿竭我膏脂,共资尔巧宦。” “市中鼎炙真难问, 人较犬羊十倍廉!”(《饭肆》)农民不仅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 的苦难,还要承受着残酷的阶级压迫 :“相如笑捧芙蓉面。将从前,衷情 说与,相思千万。乍见人人没是处,上下挼莎欲遍。此际信巫山 不远。几年不到阳台路,恐生疏未必行云善。第一夜,费调转。” 作者有关此书的诗词: 《志异》书成共笑之,布袍萧索鬓如丝。 十年颇得黄州 意,冷雨寒灯夜话时。 《十九日得家书感赋,即呈孙树百、刘孔集》七律一首, 诗云: “新闻总入狐鬼史,斗酒难消磊块愁 寄怀张历友》云: 憎命文章真是孽,耽情词赋亦成魔 4.描写恶鬼的古文鬼怪故事我看得最多的就是《聊斋志异》,最出名的恐怕当属《画皮》,其中描述恶鬼画皮的情景,短短数语便勾勒出令人恐怖的场面: “蹑迹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然如锯。铺人皮于榻上,执彩笔而画之;已而掷笔,举皮如振衣状,披于身,遂化为女子。” 不过我觉得最恐怖的当属《尸变》,虽然不是描述恶鬼的,但是那具女尸竟然能爬起来,将借宿的过客杀掉,实在令人全身发寒: “入其庐,灯昏案上,后有搭帐,衣纸衾覆逝者。又观寝所,则复室中有连榻。四客奔波颇困,甫就枕,鼻息渐粗。惟一客尚蒙眬。忽闻灵床上察察有声,急开目,则灵前灯火照视甚了:女尸已揭衾起;俄而下,渐入卧室。面淡金色,生绢抹额。俯近榻前,遍吹卧客者三。客大惧,恐将及己,潜引被覆首,闭息忍咽以听之。未几,女果来,吹之如诸客。觉出房去,即闻纸衾声。出首微窥,见僵卧犹初矣。客惧甚,不敢作声,阴以足踏诸客;而诸客绝无少动。顾念无计,不如着衣以窜。才起振衣,而察察之声又作。客惧,复伏,缩首衾中。觉女复来,连续吹数数始去。少间,闻灵床作响,知其复卧。乃从被底渐渐出手,得裤遽就着之,白足奔出。尸亦起,似将逐客。比其离帏,而客已拔关出矣。尸驰从之。客且奔且号,村中人无有警者。欲叩主人之门,又恐迟为所及,遂望邑城路极力窜去。至东郊,瞥见兰若,闻木鱼声,乃急挝山门。道人讶其非常,又不即纳。旋踵尸已至,去身盈尺。客窘益甚。门外有白杨,围四五尺许,因以树自障,彼右则左之。尸益怒,然各寝倦矣。尸顿立。客汗促气逆,庇树间。尸暴起,伸两臂隔树探扑之。客惊仆。尸捉之不得,抱树而僵。” 之所以抄这么一大段,是因为我想起小时候曾经回家乡参加家族老人的葬礼,那时灵堂就设在正屋,我睡在边上的侧屋,仅一墙之隔,要想出来必须经过正屋。若是晚上起夜,从正屋中走过,看着那口大棺材,实在令人头皮发麻。《尸变》这则故事里的场景和我当年所处的场景很相似,所以印象颇深。 5.聊斋志异中主人公与鬼为邻居的故事聊斋之小谢 深夜,姜府丫鬟春花与一男子来到荒弃的姜府别苑偷情,事后男子企图掐死春花,被寄居在此的野鬼小谢、秋容等看到,吓跑了男子。陶望三与芊芊结伴从书院回城,芊芊带望三去见自己父亲姜侍郎,姜侍郎对寒酸的望三不屑一顾。适逢春花生病,陶望三为她开了一副安神茶,谁知却留下后患。胆小的田道士,应邀去姜府别苑抓鬼,却被群鬼戏弄一番,落荒而逃。为替田道士拿回丢在别苑的法器,望三进入别苑,他的胆大让群鬼生畏,小谢对望三颇有好感。群鬼现出原形本想吓走望三,却把田道士吓个半死。小谢现身,与望三交谈甚欢。为求有安身之处,望三提出住到姜家别苑,姜侍郎欣然接受。可是这却打扰了群鬼的安静生活。一夜,望三大醉归来,群鬼们现出原形,吓走了他。奈何望三实在没有安身之处,只得又回到别苑,遇到来看望自己的芊芊,得知姜侍郎安排文武状元和芊芊相亲。群鬼被望三感动,决定帮他打赢文武状元。望三在群鬼帮助下赢了文武状元,可是秋容却看出小谢的神情有些异样,看出她爱上了望三。芊芊来看望三,发现了一张女子的画像,醋意大发,而这张画像上的人就是秋容。小谢想让望三明白自己对他的感情,然而望三却有意回避,这让小谢很伤心。为了不让小谢伤心,秋容决定让望三离开她们的生活,她把望三赶出了别苑。望三无处可去,在路上被流氓追打,最后小谢赶走了流氓,救了望三,还找来田道士为望三治病。大病初愈的望三被小谢的真情感动。秋容附身在春花身上讲出了多年前姜府的丑事,令姜侍郎大惊失色。姜氏父女对望三怀恨在心,将他告上公堂,罪名是他开的安神茶毒死了春花。他们买通衙差逼供,望三幸得小谢所救。为救望三,田道士用了借尸还魂大法,使春花在公堂上死而复生,说出了姜侍郎毒死自己的经过。此时家丁来报,芊芊病危,痛失爱女的姜侍郎上吊自尽。望三回到别苑,群鬼为他举行庆功会。田道士借尸还魂的事惊动了地府,地府派人收了群鬼,小谢、秋容侥幸逃过。田道士做法,写了两个符咒,可令小谢、秋容还魂,在与黑面判官纠缠时,符咒损坏了一个,秋容把还魂的机会给了小谢,自己却灰飞烟灭,而小谢为了与望三厮守,附身到正在出殡的芊芊身上,从此,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6.谁能给我几个出自<笑林广记>或者<聊斋>中关于鬼的文言故事【原 文】 太原王生早行,遇一女郎,抱襆独奔,甚艰于步,急走趁之,乃二八姝丽。 心相爱乐,问:“何夙夜踽踽独行?”女曰:“行道之人,不能解愁忧,何劳相问。”生曰:“卿何愁忧?或可效力不辞也。” 女黯然曰:“父母贪赂,鬻妾朱门。嫡妒甚,朝詈而夕楚辱之,所弗堪也,将远遁耳。” 问:“何之?”曰:“ 在亡之人,乌有定所。”生言:“敝庐不远,即烦枉顾。” 女喜从之。生代携襆物,导与同归。 女顾室无人,问:“君何无家口?”答云:“斋耳。”女曰:“ 此所良佳。 如怜妾而活之,须秘密勿泄。”生诺之。 乃与寝合。使匿密室,过数日而人不知也。 生微告妻。妻陈,疑为大家媵妾,劝遣之,生不听。 偶适市,遇一道士,顾生而愕。问:“何所遇?”答言:“无之。” 道士曰:“君身邪气萦绕,何言无?”生又力白。道士乃去,曰:“惑哉!世固有死将临而不悟者!” 生以其言异,颇疑女。 转思明明丽人,何至为妖,意道士借魇禳以猎食者。无何,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心疑所作,乃逾垝垣,则室门已闭。 蹑足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铺人皮于榻上,执彩笔而绘之。已而掷笔,举皮如振衣状,披于身,遂化为女子。 睹此状,大惧,兽伏而出。急追道士,不知所往。 遍迹之,遇于野,长跪求救,请遣除之。道士曰:“此物亦良苦,甫能觅代者,予亦不忍伤其生。” 乃以蝇拂授生,令挂寝门。临别约会于青帝庙。 生归,不敢入斋,乃寝内室,悬拂焉。一更许,闻门外戢戢有声,自不敢窥,使妻窥之。 但见女子来,望拂子不敢进,立而切齿,良久乃去。少时复来,骂曰:“ 道士吓我,终不然,宁入口而吐之耶!”取拂碎之,坏寝门而入,径登生床,裂生腹,掬生心而去。 妻号。婢入烛之,生已死,腔血狼藉。 陈骇涕不敢声。 明日使弟二郎奔告道士。 道士怒曰:“我固怜之,鬼子乃敢尔!”即从生弟来。女子已失所在。 既而仰首四望,曰:“幸遁未远。”问:“南院谁家?”二郎曰:“小生所舍也。” 道士曰:“现在君所。”二郎愕然,以为未有。 道士问曰:“曾否有不识者一人来?”答曰:“仆早赴青帝庙,良不知,当归问之。”去少顷而返,曰:“果有之,晨间一妪来,欲佣为仆家操作,室人止之,尚在也。 ”道士曰:“即是物矣。”遂与俱往。 仗木剑立庭心,呼曰:“孽鬼!偿我拂子来!”妪在室,惶遽无色,出门欲遁,道士逐击之。妪仆,人皮划然而脱,化为厉鬼,卧嗥如猪。 道士以木剑枭其首。身变作浓烟,匝地作堆。 道士出一葫芦,拔其塞,置烟中,飗飗然如口吸气,瞬息烟尽。道士塞口入囊。 共视人皮,眉目手足,无不备具。道士卷之,如卷画轴声,亦囊之,乃别欲去。 陈氏拜迎于门,哭求回生之法。道士谢不能。 陈益悲,伏地不起。道士沉思曰:“我术浅,诚不能起死。 我指一人或能之。”问:“何人?”曰:“市上有疯者,时卧粪土中,试叩而哀之。 倘狂辱夫人,夫人勿怒也。”二郎亦习知之,乃别道士,与嫂俱往。 见乞人颠歌道上,鼻涕三尺,秽不可近。陈膝行而前。 乞人笑曰:“佳人爱我乎?”陈告以故。又大笑曰:“人尽夫也,活之何为!”陈固哀之。 乃曰:“异哉!人死而乞活于我,我阎罗耶?”怒以杖击陈,陈忍痛受之。市人渐集如堵。 乞人咯痰唾盈把,举向陈吻曰:“食之!”陈红涨于面,有难色;既思道士之嘱,遂强啖焉。觉入喉中,硬如团絮,格格而下,停结胸间。 乞人大笑曰:“佳人爱我哉!”遂起,行已不顾。尾之,入于庙中。 迫而求之,不知所在,前后冥搜,殊无端兆,惭恨而归。既悼夫亡之惨,又悔食唾之羞,俯仰哀啼,但愿即死。 方欲展血敛尸,家人伫望,无敢近者。陈抱尸收肠,且理且哭。 哭极声嘶,顿欲呕,觉鬲中结物,突奔而出,不及回首,已落腔中。惊而视之,乃人心也,在腔中突突犹跃,热气腾蒸如烟然。 大异之。急以两手合腔,极力抱挤。 少懈,则气氤氲自缝中出,乃裂绺帛急束之。以手抚尸,渐温,覆以衾裯。 中夜启视,有鼻息矣。天明竟活。 为言:“恍惚若梦,但觉腹隐痛耳。”视破处,痂结如钱,寻愈。 异史氏曰:“愚哉世人!明明妖也而以为美。迷哉愚人!明明忠也而以为妄。 然爱人之色而渔之,妻亦将食人之唾而甘之矣。天道好还,但愚而迷者不悟耳。 哀哉!” 【译 文】 太原王生,早上出行,遇见一个女郎,怀抱包袱,独自赶路,步履非常艰难。王生急跑几步赶上她,原来是个十六七岁的美貌女子。 心里非常喜欢,就问女子:“为什么天色未明就一个人孤零零地出行?”女子说:“你也是行路之人,不能解除我的忧愁,哪里用得着你费心问我。”王生说:“你有什么忧愁?或许我可以为你效力,我决不推辞。” 女子黯然说:“父母贪财,把我卖给大户人家作妾。正妻十分妒忌,早晚都辱骂责打我,我不堪忍受,将要向远处逃跑。” 王生问:“去什么地方?”女子说:“在逃亡中的人,哪有确定的地方。”王生说:“我家不远,就烦请你屈驾到我家去。” 女子高兴,听从了王生。王生代女子拿着包袱,带着女子一同回家。 女子四面看看室中没有别人,于是问:“你怎么没有家眷?”王生回答说:“这是书房。”女子说:“这地方很好。 7.谁知道一些关于蒲松龄或《聊斋》的诗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蒲松龄医诗 《聊斋志异》闻名中外,但作者蒲松龄精于医道,常常悬壶济世,恐鲜为人知。 蒲松龄少时,博览群书,酷爱历代名医典籍。成年后,医术远近闻名,有久患顽症的病人经他治愈,送来一匾致谢,匾上题词将“一代时医”错写成“一代诗医”,蒲松龄也未留意,就让家人悬于门首。一天,一秀才路过蒲家门口,见悬此匾,心中不服。秀才心想:“你也太恃才自傲了,竟敢为诗治病,我今天倒要讨教一二。”随之要蒲宅家人通报,说有一秀才拜见。蒲松龄出面相迎,煮茶相待,二人寒暄之后,秀才说明了来意。 那秀才道:“近闻蒲公医术高明,能为诗医疾,不知可否赐教,还恕晚生冒昧了。”蒲松龄客气地回答:“赐教不敢当,足下若有诗词患病,不妨让老夫一试,还望指教。”秀才有意为难蒲松龄,遂吟诗一首:“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蒲松龄听罢,挥毫写出:“清明时节雨,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秀才看罢,觉得诗虽削去不少字,但诗意不变,就起身问道:“先生,此诗何病,为何这样处治呢?”蒲松龄答:“此诗略有肥胖,用泻法医治,缩其冗形,让人易记,不知可否?”秀才已有几分佩服,又吟一诗:“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蒲松龄又挥毫写出:“十年久旱逢甘露,千里他乡遇故知,新郎洞房花烛夜,老叟金榜题名时。”秀才看罢,冉问:“先生,此诗何病,为何这样医治?”蒲松龄谦逊地说:“天地人各有阴阳五行,高矮肥瘦,矫健隐病,各有异同。诗书辞赋,亦大致相同。医书典籍上载:实则泻之,虚则补之。老夫看此诗,稍欠丰腴,采用补法,以壮其形体。”秀才听后,佩服之至,暗想:“蒲松龄真奇才出。”义为自己年轻好胜和鲁莽而自责,连连作揖告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