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不问世事的古诗句

1.表明“自己不问世事”的古诗词,都有哪些

表明“自己不问世事”的古诗词有

1.《夏日寄高尊卿》

年代: 明 作者: 魏时敏

林屋虚寒半掩扉,野情偏称绿荷衣。

柳风乍起燕雏软,梅雨初晴荔子肥。

岁月无情催客老,溪山有意待君归。

浮沉世事何须问,好整纶竿坐钓矶。

2.《水调歌头·世事不须问》

年代: 宋 作者: 韩元吉

世事不须问,我老但宜仙。南溪一曲,独对苍翠与孱颜。月白风清长夏。醉里相逢林下。欲辩已忘言。无客问生死,有竹报平安。少年期,功名事,觅燕然。如今憔悴,萧萧华发抱尘编。万里蓬莱归路。一醉瑶台风露。因酒得天全。笑指云阶梦,今夕是何年。

3.《摸鱼儿·渺斜阳》

年代: 宋 作者: 刘辰翁

渺斜阳、村烟酒市,独教王谢如此。渔翁梦入江头絮,寂寂平安西子。东风起。东风起。种桃千桃皆流水。桥边万里。甚老子情钟,明朝后日,又洒送春泪。

青过雨,历历远山如洗。暮云堪共谁倚。诸贤洛下风流散,轻薄纷纷余几。聊尔尔。问世事。何如自嗅残花蕊。金铜剑履。但陌上相逢,摩挲一笑,铸此几时矣。

4.《借虚翁涌金门城五诗韵以写幽居之兴》

年代: 宋 作者: 杨公远

细捻吟髭谩赋诗,骚人那敢与争驰。

倾杯对月风清夜,倚杖观山云敛时。

世事安危浑莫问,人生得失底须悲。

何当琢就梅花句,付与高楼画角吹。

5.《句》

年代: 宋 作者: 刘应时

世事不复问,旧书时一首。

6.《十二月初七日述怀》

年代: 宋 作者: 张九成

谪居寂寞岁将阑,几案凝尘酒盏乾。

落落雨声檐外过,愔愔雪意座中寒。

孤飞只影人谁念,万里长途心自安。

世事悠悠君莫问,雪芽初碾试尝看。

2.表明自己不问世事的古诗词

千秋功过,几人湮没

不如清茶一杯,听雨看竹,忘却江湖世俗

不如清居幽巷,焚香读书,忘却功名利禄

不如身随黄土,安乐逝乎,忘却万里哀哭

不如江上渔火,水烟霁雾,忘却江南尘路

不如草田木屋,水车几户,忘却尘世苦楚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挣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做尘

只留香如故

离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憨山大师的《醒世歌》很经典的。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份度时光。 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 谨慎应酬无懊恼,耐烦作事好商量。 从来强弩弦先断,每见钢刀口易伤。 惹祸只因闲口舌,招愆多为狠心肠。 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 世事由来多缺陷,幻躯焉得免无常。 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不妨。 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原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老病死生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承当。 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 谄曲贪嗔堕地狱,公平正直即天堂。 麝因香重身先死,蚕为丝多命早亡。 一剂养神平胃散,两种和气二陈汤。 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持手一双。 悲欢离合朝朝闹,寿夭穷通日日忙。 。

3.关于不问世事却了然于心的诗句有哪些

1.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其三》魏晋:陶渊明

翻译: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

2.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

翻译: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3.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唐代:杜甫

翻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4.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秋思》宋代:范仲淹

翻译: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5.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己亥杂诗·其五》清代:龚自珍

翻译: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6.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其五》清代:龚自珍

翻译: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7.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示儿》宋代:陆游

翻译: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8.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翻译:宋代:辛弃疾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9.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代:辛弃疾

翻译: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10.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宋代:陆游

翻译: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4.形容跳出世事不问世事的句子

1. 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人生,说到底,活的是心情。人活得累,是因为能左右你心情的东西太多。天气的变化,人情的冷暖,不同的风景都会影响你的心情。而他们都是你无法左右的。看淡了,天无非阴晴,人不过聚散,地只是高低。沧海桑田,我心不惊,自然安稳;随缘自在,不悲不喜,便是晴天。

2. 退傅况兼为隐伴,红尘那复举头看。

3. 吾将退而隐,尚得荣其视。

4. 更深应是枕双欹,思得臯夔事业齐。终为清时难退隐,出山甘被百禽啼。

5. 不容不辨屋三间,出好扃幽退隐闲。我蔽一言郡记取,黄扉未必似青山。

6. 林泉退隐作生涯。寂寞弃繁华。中山翠微仙子,满目泛灵砂。凝素液,混丹霞。坼瑶葩。云涛烟浪,岛外方壶,那里人家。

7. 白云深处葺茅庐,退隐衡门与俗疏。一洞晓烟留水上,满庭春露落花初。闲看竹屿吟新月,特酌山醪读古书。穷达尽为身外事,浩然元气乐樵渔。

8.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9.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倚杖立去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10. 人总是想退隐乡间,海滨或者山林,你必定也对这种退隐生活十分渴望,可这种想法只是多见于最庸碌的常人,而你则有能力决定何时退隐到自己的内心。只有隐居到人的内心,一个人才能收获最多的平静和最少的烦忧。

11. 过这样一种生活:隐退。不是从闹市隐退到乡村,从广厦隐退到茅居,山林海滨之地也不是隐退的目的,隐退是为得宁静,而宁静不过是心灵的井然有序。

12. 釆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

13. 把酒言欢不问世事难料,书信谈情怎知岁月蹉跎。

14. 清幽竹林,竹叶飞舞。农家小舍,相依相伴。手拿书本,背靠大树。一人弹琴,一人吹萧。微风拂面,衣角飞舞。不问世事,笑谈人生。白首到老,永不分离。若是如此,一生足矣。

15. 退隐无山进乏媒,杜门芳草与苍苔。

5.请提供依据描写人无心世事,安于清闲享乐的古诗词句

中唐李涉的《登山》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南朝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山中何所有 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 不堪持寄君*

陶渊明的《饮酒》之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唐寅的《桃花庵诗》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换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不知<<清贫乐 村居>>可不可以

6.形容“不问世事”的成语有哪些

1、闲云野鹤[xián yún yě hè]:闲:无拘束。 飘浮的云,野bai生的鹤。旧指生活闲散、脱离世事的人。

2、遗世独立[yí shì dú lì]:遗世:遗弃世间之事du。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来。

3、超凡脱俗zhi[chāo fán tuō sú]:意为超出常人,脱离凡俗。dao道家术语指与众不同,脱世俗的高雅境界。

4、与世隔绝[yǔ shì gé jué]:与社会上的人回们隔离,断绝来往。形容隐居或人迹不到的极偏僻地方。

5、离群索居[lí答 qún suǒ jū]:远离人群,自己一个人居住。

7.有关看穿世事的诗词有哪些

1、《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游山西村》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4、《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长歌行》两汉·佚名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