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示回忆、记忆的诗句萧雨 萧风入九重,筝雨落凡尘 玉面噣笛赋,相思断魂吟 红颜吟 萧萧声声战鼓魂, 玉面沉鱼醉九州。 红颜如若名将命, 白发怎许显世尘。 纪念的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王禹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 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孟浩然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丹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清明日送韦侍御贬虔州 白居易 寂寞清明日,萧条司马家。 留饧和冷粥,出火煮新茶。 欲别能无酒,相留亦有花。 南迁更何处?此地已天涯。 清明日观妓舞听客诗 白居易 看舞颜如玉,听诗韵似金。 绮罗从许笑,弦管不妨吟。 可惜春风老,无嫌酒盏深。 辞花送寒食,并在此时心。 清明夜 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 白居易 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 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 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闲。 冢墓累累人扰扰,辽东怅望鹤飞还。 清明即事 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张继 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清明日龙门游泛 李峤 晴晓国门通,都门蔼将发。纷纷洛阳道,南望伊川阙。 衍漾乘和风,清明送芬月。林窥二山动,水见千龛越。 罗袂罥杨丝,香桡犯苔发。群心行乐未,唯恐流芳歇。 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门率成 李峤 游客趋梁邸,朝光入楚台。槐烟乘晓散,榆火应春开。 日带晴虹上,花随早蝶来。雄风乘令节,馀吹拂轻灰。 清明日诏宴宁王山池赋得飞字 张说 今日清明宴,佳境惜芳菲。摇扬花杂下,娇啭莺乱飞。 绿渚传歌榜,红桥度舞旗。和风偏应律,细雨不沾衣。 承恩如改火,春去春来归。 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祖咏 田家复近臣,行乐不违亲。 霁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 以文长会友,唯德自成邻。 池照窗阴晚,杯香药味春。 檐前花覆地,竹外鸟窥人。 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 清明后登城眺望 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清明日忆诸弟 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2.形容“记性不好的人”的诗有哪些一.《偶作寄朗之》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历想为官日,无如刺史时。 欢娱接宾客,饱暖及妻儿。 自到东都后,安闲更得宜。 分司胜刺史,致仕胜分司。 何况园林下,欣然得朗之。 仰名同旧识,为乐即新知。 有雪先相访,无花不作期。 斗浓干酿酒,夸妙细吟诗。 里巷千来往,都门五别离。 歧分两回首,书到一开眉。 叶落槐亭院,冰生竹阁池。 雀罗谁问讯,鹤氅罢追随。 身与心俱病,容将力共衰。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二.《漫题三首》 年代: 唐 作者: 司空图 乱后他乡节,烧残故国春。自怜垂白首,犹伴踏青人。 齿落伤情久,心惊健忘频。蜗庐经岁客,蚕市异乡人。 率怕人言谨,闲宜酒韵高。山林若无虑,名利不难逃。 三.《岁暮》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久衰岂是见人时,健忘偏于养性宜。 噉饭著衣常苦嬾,为谁欲理一团丝? 四.《自诒》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健忘闲何害?贪眠老正宜。 本心惟泥酒,余习略存诗。 未废春农业,犹堪幼学师。 微官何所恋,请老五年迟。 五.《示同志》 年代: 宋 作者: 刘克庄 旋入洛中新保社,稍增汾曲旧田庐。 市朝幸免髠钳我,尸祝何烦俎豆予。 静看芭蕉身不实,健忘椰子腹无书。 故人远致郫筒饷,待约邻翁共破除。 六.《早衰》 年代: 宋 作者: 范成大 早衰头脑已冬烘,信拙心情似苦空。 僚旧姓名多健忘,家人长短总佯聋。 一窗暖日棋声里,四壁寒灯药气中。 晚景只消如此过,不堪拈出教儿童。 七.《健忘一首》 年代: 宋 作者: 刘克庄 昏昏健忘废专精,默坐空斋忽自惊。 少作回看如两手,旧书重读似前生。 却疑安世知三箧,不晓睢阳记一城。 莫怪诗成呼烛写,晓窗追忆欠分明。 八.《理故书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刘克庄 轴犹插高架,檠已弃低墙。 可惜亡三箧,安能读一箱。 自惭伯仁退,不及阿宜长。 但忆初强记,谁知晚健忘。 九.《赠曾桑中弹琴》 年代: 宋 作者: 王之道 春寒沍连冬,春雪深数尺。 千门拥琼瑰,跬步燕越隔。 朝来有情意,淡日透云隙。 殷勤贵公子,访我跨龙脊。 登堂笑不休,为言督诗责。 君尝许我诗,挽仰岁三易。 至今犹未偿,无乃言遂食。 我老苦健忘,百不记六七。 十.《忘归》 年代: 宋 作者: 释文珦 久作余英客,溪山似有缘。 柳堤便野步,竹寺称幽禅。 结伴寻沙鹭,忘归笑杜鹃。 翛然绳检外,颇觉胜神仙 3.形容“不长记性”的诗句有哪些1、《偶作寄朗之》——唐·白居易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白话译文:年事已高开始健忘,只有你我往日相处的情景不曾忘记。 2、《漫题三首》——唐·司空图 齿落伤情久,心惊健忘频。 白话译文:因为牙齿的掉落伤感了很久,因为心里害怕所以经常忘东忘西,记性不好。 3、《理故书二首》——宋·刘克庄 但忆初强记,谁知晚健忘。 白话译文:当初记忆力很好,谁知道到了晚年开始记性不好了。 4、《赠曾桑中弹琴》——宋·王之道 我老苦健忘,百不记六七。 白话译文:我老了,惹上健忘症,很苦恼,百件记不下六七件。 5、《岁暮》——南宋·陆游 久衰岂是见人时,健忘偏于养性宜。 白话译文:年纪大了,容易衰老,不是见人的时候,记性不好的人,应该休养生息,使心智本性不受损害。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偶作寄朗之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漫题三首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理故书二首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赠曾桑中弹琴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岁暮 4.形容记忆力好的词语过目不忘:看过就不忘记.形容记忆力非常强. ○ 过目成诵:成诵:能背诵.看过一遍就能背下来.形容记忆力强. ○ 举一反三: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 触类旁通: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贯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 ○ 融会贯通: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 精明强干:机灵聪明,办事能力强. ○ 头角峥嵘:头角:比喻青年人显露出来的才华;峥嵘:特出的样子.形容年轻有为,才华出众. ○ 聪明才智:指有丰富敏捷的智力和显着的才能. ○ 博闻强记: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 一目十行: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 十行俱下: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 ○ 闻一知十: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5.形容人记忆力好的成语过目不忘、过目成诵、一目十行、十行俱下、半面不忘。 一、过目不忘 释义:看过一遍就不会忘记;形容记忆力强;也形容给人的印象深刻。 出自:《晋书 苻融载记》:“耳闻则诵,过目不忘,时人拟之王粲。” 示例:经过几年训练,他真练就了一套过目不忘的本领,还到中央电视台表演过呢! 二、过目成诵 释义:只要看一遍就能背诵。形容记忆力极强。 出自:《宋史 刘恕传》:“恕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 示例: 他天资好,又勤奋努力,总是可以过目成诵、出口成章。 三、一目十行 释义: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出自:宋 刘克庄《杂记六言诗》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示例:有些文稿,我可以一目十行,但有些则是需要字字精读。 四、十行俱下 释义: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 出自:《梁书 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经目必记。” 示例:李清菬幼有大志,过目不忘,读书十行俱下,十岁便有神童之誉。 五、半面不忘 释义:半面:见过面。见过面就不遗忘。形容记忆力极强。 出自:《北齐书 杨愔传》:“其聪记强识,半面不忘。” 示例:对她那半面不忘的记忆力,我非常佩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