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杜甫诗四首羌 村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1].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2].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3].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4].梦 李 白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5].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6].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7].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绝句漫兴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懒慢无堪不出村,呼儿日在掩柴门[8].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春风野外昏.[题解]《羌村》共三首,此选其一,是杜甫在肃宗至德二年(757)从凤翔回鄜州(今陕西富县)之后所写,描述了诗人历尽艰险回到家中时悲喜交集的情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安史之乱中惨痛的社会现实.羌村在鄜州郊外,是杜甫家人寄居处,.《梦李白》共二首,此选其二,作于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当时寓居秦州(今甘肃天水县).李白因李璘幕府案于乾元元年流放夜郎,次年赦还.杜甫当时不知李白遇赦,积思成梦,因作此诗.诗中表现了对李白的真挚情感和对窘困现实的不满.《绝句漫兴》共九首,此选其三、其六,是上元至宝应年间(760-762)寓居成都时所作,以清新而富于生活气息的笔调,描写了在成都郊外田园牧歌式的闲散生活,体现了杜甫诗歌风格的另一面.[注释][1]日脚:落日余辉.[2]孥(nú):子女.怪我在:惊讶我还活着.[3]歔欷(xūxī):哽咽,抽泣.[4]夜阑:夜深.更:再,又,更换.[5]告归:告辞.局促:匆促.苦道:再三地说.[6]冠盖:冠冕和华盖,此处指达官贵人.斯人:指李白.憔悴:困顿失意,穷途潦倒.[7]网恢恢:《老子》第七十三章:“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意指天道公平.此处用反诘句质疑天道的公平.将老:李白时年59岁.[8]在:俗语,有持久、一直之意.。 2.诗四首的课后练习答案练习说明一、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 设题意图是养成背诵优秀古诗的良好习惯。其中的名句尤其要记住。 当堂默写,检查背诵效果。二、仔细体会这四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1.《归园田居》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了什么样的景象?3.《游山西村》中哪两句流传最广?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设题意图是考查学生对诗的思想和内容的理解程度。第1题设题重点在于对陶渊明思想的认识,第2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设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对诗中描写的景色作出有个性化的描述。 答案不强求一致。参考答案:1.这里的“愿”,除了可按课文注释理解外,也可引导学生广泛讨论。 教师不妨把《归园田居》中另外四首诗介绍给学生,特别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可以看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这些内容进一步理解本诗。 2.这两句描写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的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 三、《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 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本题意在使学生深入品味这两句诗“诗中有画”的特点。参考答案见“课文研讨”。 四、试从这几首诗中任选一首,根据你的理解,用文字或绘画把你的阅读感受描绘出来。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意在让学生充分调动联想与想像,以提高理解、欣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建议一、要指导学生朗读这五首诗,要求能正确背诵、默写。二、教学古诗,要着重引导学生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对诗句含义适当讲解,不宜作繁琐分析。三、关于古诗教学的建议。 性情的涵养和想像力的培植,在教育上是重要的项目……涵养和培植必须有所凭借,而最好的凭借便是诗歌。……让他们(指学生)与古人的所思所感接触(那所思所感虽是古人的,可是历久常新,仍然使后人感到亲切),涵养和培植的收效自当更多。 ……一些不易了解的词语,当然要由教师先给讲明;其余的最好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诗歌的意义和情趣往往在字句之外;单就字面解释,就同胡乱嚼橄榄一样,没有多大滋味;通过字句体会情趣,滋味才隽永。 体会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儿:第一,在于透彻地了解字句;第二,在于根据自己的经验去推见诗人的经验。这两层功夫,小学生当然未必能够到家;但是必得让他们试着去做。 体会得确切,经教师给他们评定,他们便有自己发现的愉快;体会得不对,经教师给他们纠正,他们的印象就比随意听讲深切得多。每首之后附有解说,是供给教师参考的。 先让学生自己体会,然后教师与他们讨论,给他们指导,讨论和指导的方法大致如解说。我们并不希望教师按照解说,全部讲给学生听。 学生体会出来了的,当然不必讲。他们说的话虽然与解说不同,意义却彼此一致,教师也可以不讲,不必拘泥于解说。 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像力;如果抓住精要之点,指点一两句话也许就足够了,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每首讲授之后,最好让学生熟读。 这与他们自己的体会和教师的指导有关;二者都做到了家,他们便尝到诗中的滋味,不待强迫,他们自然乐于熟读。熟读了的诗歌,在休闲时间复诵一回,像他们常常唱一回歌一样,对于他们心灵上的补益是无限量的。 二、《使至塞上》分析(施蛰存)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入侵,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土的意图。 开元、天宝年间,有很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 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在王维的诗集中,这一类诗篇并不多,而同时代的诗人高适、岑参和王昌龄,却以写边塞诗著名。 王维这首诗是许多唐诗选本都选的名作。诗中描写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人到达边塞时所见的景色。 有人以为这个“使”是王维自己。因为王维曾于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出使塞上,在凉州节度使崔希逸幕府中任判官。 如果这样,题目就应当写作《奉使至塞上》。现在没有“奉”字,可见这个“使”字是指一般的使者。 再看此诗内容,完全是客观的写法,没有表现作者自己的语气,也可知此诗不能理解为王维的自述。第一联中的“单车”“属国”,都是“使者”的代词。 李陵《答苏武书》云:“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原意是说使者没有带许多人马,只用一辆车就够了。 后世诗文家就把“单车之使”简化为“单车”,作为使者的代词。“属国”是秦汉官名“典属国”的省略,这个官掌管投降归顺的蛮夷部族。 因此,“属国”就成为外交官的代。 3.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第六单元30课‘诗五首’和课外古诗词就是诗五首,颜笑你答的是八年级上册的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已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4.人教版的7——9年级的课本的课内外古诗的题目人教版七——九年级语文课本目录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目录 第—单元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西江月 辛弃疾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第四单元 阅读 16 化石吟 张锋 78 30※寓言四则 163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 曹操 174 过故人庄 孟浩然 175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176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177 夜雨寄北 李商隐 178 泊秦淮 杜牧 179 浣溪沙 晏殊 180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181 如梦令 李清照 182 观书有感 朱熹 183 名著导读 《爱的教育》:情感的熏陶和品德的启示 185 《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 195 《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 200 -------------------------------------------------------------------------------- 30 诗四首 课外古诗词背诵 长歌行 野望 早寒江上有怀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黄鹤楼 送友人 秋词 鲁山山行 浣溪沙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第—单元 阅读 1《沁园春·雪》 2《雨说》教案 3《星星变奏曲》 4《外国诗两首》 《蛔蛔与蛐蛐》 《夜》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雨的诉说 课外古诗词: 《观刈麦》(白居易) 《月夜》(刘方平) 《商山早行》(温庭筠) 《卜算子 咏梅》(陆游)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晏殊)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苏轼)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山坡羊 骊山怀古》(张养浩) 《朝天子 咏喇叭》(王磐) 1《诗两首》 《我爱这土地》 《乡愁》 2《我用残损的手掌》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4《外国诗两首》 《祖国》 《黑人谈河流》 第二单元 阅读 5 9《谈生命》 10《那树》 11《地下森林狂想》 12《人生》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关注我们的社区 17《墨子》 18《<;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鱼我所欲也》 20《<;庄子>;故事两则》 写作·口语交际·综台性学习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第六单元 阅读 21《曹刿论战》 22《邹忌讽齐王纳谏》 23《愚公移山》 24《<;诗经>;两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 课外古诗词: 《从军行》(杨炯) 《月下独酌》(李白) 《羌村三首》(之三)(杜甫) 《登楼》(杜甫)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望月有感》(白居易) 《雁门太守行》(李贺)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别云间》(夏完淳) 5.求人教版七、八年级课本内的全部古诗名杜甫诗三首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诗四首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课外古诗词背诵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浣溪沙 苏 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八年级下册 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诗五首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多歧路。 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6.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