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朱熹用来形容写作与生活关系的诗句1、《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宋代: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2、《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宋代: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译文: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巨大的舰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力气,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地顺漂。 扩展资料 《观书有感》是朱熹用比喻的手法谈观书感悟的理趣诗。宋诗受禅偈影响,说理者多多。但能把道理说好,又有文学趣味的不多。朱熹这两首《观书有感》算是理趣俱佳之作。 朱熹这个人,无论是非对错,都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极大。有一个对联,上联是: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 梁启超批评清代依附皇权的程朱派大儒,尊朱甚于尊孔,具体表现为:宁说周孔错,不说程朱非。 这些说法,看似奇怪,但都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虽然有陆王派与程朱对抗,但还是朱熹的影响。王阳明早年迷信朱熹,后来反对朱熹自成一宗,最后还免不了撰写《朱子晚年定论》。 且不说朱熹的学术成就如何,他这两首《观书有感》的确是佳作。 第一首以方塘比喻书本(圆者为池,方者为塘),映现万事万物。池水清澈,正是因为有源头活水。这活水,当然是源源不断的知识。 不过这首诗如果在云门宗的祖师那里,只能算不合格,正所谓「从门入者不是家珍」,流进来的水终归不是自家宝藏。 第二首讲得是能量大小和时机的问题。春水方生,大船也变得像羽毛一样,轻轻地浮了起来;之前水小的时候,白费了许多推移的气力;水他了,能在水中自在地运行。 鲲鹏扶摇直上,需要凭借羊角大风的力量;艨艟自在中流,需要凭借春水的浮力。这是能量大小的问题,也是时机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观书有感二首 2.关于朱熹的著名诗句和解析关于“朱熹”的著名诗句和解析有: 1.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 解析: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 2.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解析:这是一首极其有艺术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品味书法作品时,时常有一种神采飞扬的艺术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书写者内心的不竭艺术灵感。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形象地比喻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阐明了作者独特的读书感受,很符合书法艺术创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艺术创作的本质。 3.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悟叶已秋声。——《偶成》 解析:这是一首逸诗,具体写作年代不详,大约在绍兴末年(1162)。日本盛传此诗,我国大陆亦不胫而走,以为为朱熹所作,姑且存以备考。其主旨是劝青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用以劝人,亦用于自警。该诗语言明白易懂,形象鲜明生动,把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池塘春草梦未觉,阶前梧桐忽秋声来比喻,十分贴切,倍增劝勉的力量。 4. 暮雨朝云不自怜,放教春涨绿浮天。只令画阁临无地,宿昔新诗满系船。青鸟外,白鸥前,几生香火旧因缘。酒阑山月移雕槛,歌罢江风拂玳筵。——《鹧鸪天》 解析:这是一首借酒浇愁感慨激愤的小词,盖作于金源灭亡前后。当时,元好问作为金源孤臣孽子,鼎镬馀生,栖迟零落,满腹悲愤,无以自吐,不得不借酒浇愁,在醉乡中求得片刻排解。这首词就是在这种背景和心境下产生的。 5. 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花坞夕阳斜,斜阳夕坞花。客愁无胜集,集胜无愁客。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菩萨蛮》 解析:这首词上下两片采用了不同的手法,上片偏于客观景物的渲染,下片着重主观心理的描绘。然而景物的渲染中却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主观心理的描绘又糅合在客观景物之中。因而从整体上来说,情与景、主观与客观,又融成一片。 3.朱熹有名的春 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3、偶成——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悟叶已秋声。 4、鹧鸪天——朱熹 暮雨朝云不自怜,放教春涨绿浮天。 只令画阁临无地,宿昔新诗满系船。 青鸟外,白鸥前,几生香火旧因缘。 酒阑山月移雕槛,歌罢江风拂玳筵。 5、浣溪沙——朱熹 压架年来雪作堆,珍丛也是近移栽。肯令容易放春回。 却恐阴晴无定度,从教红白一时开。多情蜂蝶早飞来。 6、菩萨蛮——朱熹 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花坞夕阳斜,斜阳夕坞花。 客愁无胜集,集胜无愁客。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7、忆秦娥——朱熹 梅花发,寒梢挂著瑶台月。瑶台月,和羹心事,履霜时节。 野桥流水声呜咽,行人立马空愁绝。空愁绝,为谁凝伫,为谁攀折。 8、好事近——朱熹 春色欲来时,先散满天风雪。坐使七闽松竹,变珠幢玉节。 中原佳气郁葱葱,河山壮宫阙。丞相功成千载,映黄流清澈。 9、西江月——朱熹 睡处林风瑟瑟,觉来山月团团。身心无累久轻安,况有清池凉馆。 句稳翻嫌白俗,情高却笑郊寒。兰膏元自少陵残,好处金章不换。 10、南乡子——朱熹 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 风月从今别一川。离绪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毡。 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目断晴空雁字连。 11、水调歌头——朱熹 富贵有余乐,贫贱不堪忧。谁知天路幽险,倚伏互相酬。 请看东门黄犬,更听华亭清唳,千古恨难收。何似鸱夷子,散发弄扁舟。 鸱夷子,成霸业,有余谋。致身千乘卿相,归把钓渔钩。 春昼五湖烟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尽悠悠。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沧洲。 12、念奴娇——朱熹 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山头仙客。 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 应笑俗李麤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 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披折。 13、青玉案——朱熹 雪消春水东风猛。帘半卷、犹嫌冷。 怪是春来常不醒。杨柳堤边,杏花村里,醉了重相请。 而今白发羞垂领。静里时将旧游省。 记得孤山山畔景。一湾流水,半痕新月,画作梅花影。 14、满江红——朱熹 秀野诗翁,念故山、十年乖隔。聊命驾、朱门旧隐,绿槐新陌。 好雨初晴仍半暖,金釭玉斝开瑶席。更流传、丽藻借江天,留春色。 过里社,将儿侄。谈往事,悲陈迹。喜尊前现在,镜中如昔。3lian.com 两鬓全期烟树绿,方瞳好映寒潭碧。但一年、一度一归来,欢何极。 4.关于朱熹的一首诗九曲棹歌 朱熹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 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 三曲君看驾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 桑田海水兮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 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露碧 毵。 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 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 林间有客无人识,矣乃声中万古心。 六曲苍屏绕碧湾,茆茨终日掩柴关。 客来倚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 七曲移舟上碧滩,隐屏仙掌更回看。 却怜昨夜峰头雨,添得飞泉几道寒。 八曲风烟势欲开,鼓楼岩下水萦回。 莫言此地无佳景,自是游人不上来。 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 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题榴花 朱熹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朱熹的诗句有哪些脱却儒冠著羽衣,青山绿水浩然归。 看成鼎内真龙虎,管甚人间闲是非。 生羽翼,上烟霏,回头祗见冢累累。 未寻跨凤吹箫侣,且伴孤云独鹤飞。 浣溪沙 压架年来雪作堆,珍丛也是近移栽。肯令容易放春回。 却恐阴晴无定度,从教红白一时开。多情蜂蝶早飞来。 秋月 清流溪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黄叶两悠悠。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6.朱熹这首诗里最能抒发作者情感的诗句是.《春日》这首七言绝句是宋代的朱熹所作。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春 日 朱 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赏析: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