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高谈阔论的成语,不要高谈阔论侃侃而谈 【解释】: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出自】:《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示例】:却从来不曾见过象这位蛮子般的那末~,旁若无人的气概。 ◎郑振铎《桂公塘·三》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口若悬河 【解释】:若:好像;悬河:激流倾泻。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示例】:知县见他说的~,又是本朝确切贼,不由得不信。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2.高谈阔论,对仗的词起联对,颔联不对。就是取“梅花偷走春光而先绽放”的意思而命名的。例子: 寒食月 杜甫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仳离放红蕊,想像颦青娥。 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还有一些如仅起联不对,余三联皆对的;仅结联不对前三联都对的,其实也都在允许的范围内。从对仗角度看,有其工稳性,也有其呆板性。但是,如同前时期我们讲的音律,平仄,押韵等规则一样,针对律诗“对仗”的呆板性,人们并不是束手就擒的,人们会有各种应对手段的 守住基本准则,守住律诗之典型的美学标准,但是不拘泥于一种特定的要求,创造了各种变格和变体。古典诗歌,呆板吗?枯燥吗?如果还这么认为的话,还认为“词可害意”的话,那只能说你无知了。 为诗者,对仗为重中之重。如〈四溟诗话〉所云“律诗重在对偶,妙在虚实”。对仗的法门以工整为原则,以灵活为手段。对仗也好,平仄之法也好,都应该以七律的正规形式为基础。 有的人动辄搬出崔颢的〈黄鹤楼〉,李白的〈凤凰台〉等等,高谈阔论,以偏而概全,借以试图轻视诗之法度。其实是不懂近体诗之体裁的真正性质,真正的美学意义。高喊“意”为先,其他的都可以不顾,这种做法和说法,非常之不好。 3.描写人物很有才华的诗句10首描写人物很有才华的诗句包括:1、唐代李延寿《南史·谢灵运传》原文: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 译文: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2、唐代李白《早秋赠裴十七仲堪》原文:远海动风色,吹愁落天涯。 南星变大火,热气余丹霞。光景不可回,六龙转天车。 荆人泣美玉,鲁叟悲匏瓜。功业若梦里,抚琴发长嗟。 裴生信英迈,屈起多才华。历抵海岱豪,结交鲁朱家。 复携两少妾,艳色惊荷葩。双歌入青云,但惜白日斜。 穷溟出宝贝,大泽饶龙蛇。明主倘见收,烟霄路非赊。 时命若不会,归应炼丹砂。译文:远风海上来,吹来愁绪满天涯。 南星的出现预示炎夏的到来,热气蒸腾,结成彩霞。时光不可倒流,那日神驾御的六龙天车不停循环。 卞和因为无人赏识美玉而哭泣,孔子悲叹葫芦固守一方而不能志在四方。我如今功名无着落,常常自己抚琴长叹。 裴先生你英雄豪迈,才华灼灼,陡然崛起。你的踪迹遍布中原,结交尽是豪杰。 你喜欢随身携带两个皎洁超出荷花的美女,到处游玩。她们的歌声高歇行云,就担忧时光流逝而不能尽兴。 珠宝出于深深的沧海,龙蛇蕴藏在深山大湖。如果有朝一日,皇上看中了你,你青云直上的道路就不远了。 如果时运不济,就跟我去练金丹吧。3、唐代李白《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原文:鲁客向西笑,君门若梦中。 霜凋逐臣发,日忆明光宫。复羡二龙去,才华冠世雄。 平衢骋高足,逸翰凌长风。舞袖拂秋月,歌筵闻早鸿。 送君日千里,良会何由同。译文:虽然寓居东鲁,我的心仍然留在京城,连梦中都是当日在君主身边的情景。 自从放还回来我的头发已白如霜染,这是因为日日都在思念宫廷。令人羡慕的是你们二位前去应举,真如同二条出渊的胶龙,何况你俩又有冠盖当世的才情。 试场上你们将如奔驰在平坦大道上的骏马,又将像展翅迎风的鲲鹏。酒后禁不住展袖在秋月下起舞,歌舞尽兴处又从天边传来阵阵的雁鸣。 今日欢送你们到千里之外去赴试,不知何日能在这样的盛会中相逢?4、唐代韩愈《调张籍》原文: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译文:李白、杜甫诗文并在,犹如万丈光芒照耀了诗坛。却不知轻薄文人愚昧无知,怎么能使用陈旧的诋毁之辞去中伤他们?就像那蚂蚁企图去摇撼大树,可笑他们也不估量一下自己。 5、清代赵翼《论诗五首·其二》原文: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译文:李白和杜甫的诗篇曾经被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流芳百世)。 6、唐代杜甫《饮中八仙歌》原文: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译文:贺知章醉酒后骑马,摇摇晃晃,如在乘船。他眼睛昏花坠入井中,竟在井底睡着了。 汝阳王李琎饮酒三斗以后才去觐见天子。路上碰到装载酒曲的车,酒味引得口水直流,为自己没能封在水味如酒的酒泉郡而遗憾。 左相李适为每日之兴起不惜花费万钱,饮酒如长鲸吞吸百川之水。自称举杯豪饮是为了脱略政事,以便让贤。 崔宗之是一个潇洒的美少年,举杯饮酒时,常常傲视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树临风。苏晋虽在佛前斋戒吃素,饮起酒来常把佛门戒律忘得干干净净。 李白饮酒一斗,立可赋诗百篇,他去长安街酒肆饮酒,常常醉眠于酒家。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为诗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称是酒中之仙。 张旭饮酒三杯,即挥毫作书,时人称为草圣。他常不拘小节,在王公贵戚面前脱帽露顶,挥笔疾书,若得神助,其书如云烟之泻于纸张。 焦遂五杯酒下肚,才得精神振奋。在酒席上高谈阔论,常常语惊四座。 7、唐代杜甫《春日忆李白》原文: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译文: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地超出一般人。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逸之风。 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饮酒,再次仔细探讨我们的诗作呢?8、宋代苏轼《和董传留别》原文:麤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译文: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 不喜欢陪伴着老儒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口袋里没有钱。 4.比喻高谈阔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成语纸上谈兵zhǐ shàng tán bīng [释义] 在纸上谈论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 [语出] 清·曹雪芹《红楼梦》:“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近义] 坐而论道 华而不实 画饼充饥 望梅止渴 [反义] 埋头苦干 脚踏实地 [用法] 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偏正式。 [辨析] 见“夸夸其谈”(582页)。 [例句] 人们十分讨厌那些只会~;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英译] talk about stratagems on paper 5.用高谈阔论、掩人耳目、淡而无味、鱼米之乡、津津有味、日丽气爽、话说洪七公和老顽童行有数日,一路半饥半饱,【淡而无味】,这次见了蓉儿便是喜出望外, 吃着各种简单又可口的饭菜,真是【津津有味】,怡然自得。忽然得知杨康【掩人耳目】想在 丐帮兴风作浪,篡夺盟主之位,便和大家一起商讨起对策。 翌日,【日丽气爽】洪七公郭靖蓉儿老顽童四人正在赶往总舵的路上。路经一家茶铺,看一张桌上正有一秀才打扮的人【高谈阔论】当今天下之事,武林之风。蓉儿听了,抿着嘴笑着,看了一眼靖哥哥。四人继续行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