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跟“蟋蟀”有关的古诗词都有哪些一、秋虫推尔杰,风韵太粗生。衰草年年恨,寒砧夜夜声。 白话释义:秋虫推你杰出,魅力太粗生。衰草年年遗憾,夜寒砧声。 朝代:宋 作者:郭印 出处:《蟋蟀》 二、三更窗外芭蕉影,九月床头蟋蟀声。 白话释义:三更窗外芭蕉影子,九月床头蟋蟀声。 朝代:宋 作者:白玉蟾 出处:《蟋蟀二首》 三、布榖布榖解劝耕,蟋蟀蟋蟀能促织 白话释义:布布成因解释鼓励耕种庄稼,蟋蟀蟋蟀能蟋蟀 朝代:宋 作者:陆游 出处:《夜闻蟋蟀》 四、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白话释义: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朝代:南宋 作者:叶绍翁 出处:《夜书所见》 五、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白话释义:昨晚受寒的蟋蟀不断哀鸣。惊醒我回千里之外的梦,已经三更了 朝代:南宋 作者:岳飞 出处:《小重山》 2.描写蟋蟀的古诗1、《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2、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3、创作背景 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4、作者简介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有《四朝闻见录》、《靖逸小集》。 3.蟋蟀古代的诗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诗经.七月》蟋蟀在堂,岁聿其莫。——《诗经.蟋蟀》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古诗十九首》野秋鸣蟋蟀,沙冷聚鸬鹚。——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梧桐上阶影,蟋蟀近床声。 ——白居易《夜坐》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宋之问《七夕》画堂蟋蟀怨清夜,金井梧桐辞故枝。 ——陆游《感秋》金井梧桐元未觉,画廊蟋蟀已先知。——陆游《新秋》日出鹁鸪还唤雨,夏初蟋蟀已吟秋——陆游《感物》未甘蟋蟀专清夜,已叹梧桐报素秋。 ——陆游《客思》蟋蟀在堂露盈墀。念君远游常苦悲。 ——陆机《燕歌行》驽骀路结前程恨,蟋蟀床生半夜秋。——罗隐《感怀》莫度清秋吟蟋蟀,早闻黄阁画麒麟。 ——杜甫《季夏送乡弟韶陪黄门从叔朝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