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智慧品格的诗句

1.形容品格的诗句

郑 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画 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泊 秦 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病 牛

李 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精疲谁复伤。

但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禾 熟

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 自 叙

杜荀鹤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形容智慧的古诗词

大智若愚

【解释】某些才智出众的人不露锋芒,看来好像愚笨。

【出处】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兰质蕙心

【解释】形容美丽而聪明。

【出处】唐·王勃《七夕赋》:“金声玉韵,蕙心兰质。”

聪明才智

【解释】指有丰富敏捷的智力和显著的才能。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

聪明睿智

【解释】指聪颖明智。

【出处】《孔子家语·三恕》:“聪明睿智,守之以愚。”

冰雪聪明

【解释】比喻人聪明非凡。

【出处】唐·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

绝圣弃智

【解释】圣、智:智慧,聪明。弃绝聪明才智,返归天真纯朴。这是古代老、庄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出处】《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绿色通巧弃利,盗贼无有。”

锦心绣肠

【解释】形容文思优美,聪明有才。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七:“闻之异乡公子如此形状,必是个浪荡之徒,便有锦心绣肠,谁人信他,谁人请他。”

3.关于人精神品德的诗句

石灰吟

于谦(明)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借石灰自吟来表现诗人自己那种不畏艰险,不怕磨练,敢于粉身碎骨的精神和清白高洁的优秀品格】

竹石

郑燮(清)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是一首咏物诗,赞美了岩竹顽强而有执着的品格,含蓄的表达了诗人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这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两首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4.表示智慧的诗词

1.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4.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7.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8.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10.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11.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1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1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14.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5.关于智慧学习的诗句

一、《论语》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6、知之为知之,不知之为不知之,是知也。

7、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8、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古时候的求学者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修养,即出自内心的要求,而今天的求学者则往往是为了给别人看,即沽名钓誉。)9、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传授的学业是否不曾复习?”) 二、《礼记.学记》1、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3、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4、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5、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6、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7、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客,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

此皆进学之道也。三、《荀子·劝学》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知登高之博见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蹞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骑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故君子结于一也。5、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四、中国古代其它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6、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9、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12、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18、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2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2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2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24、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25、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26、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27、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诗集 《长歌行》28、《警世贤文》之勤奋篇:有田不耕仓禀虚 有书不读子孙愚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少壮不经勤学苦 老来方悔读书迟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到经过才知难 板橙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句空 智慧源于勤奋 伟大出自平凡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做舟 少时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29、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30、反求诸己(反过来追究自己,即从自己方面找原因。)——《孟子·公孙丑上》君子之遇艰阻,必反求诸己,而益自修。

——《二程全书·伊川易品三》to reflect and try to find fault in oneself; to seek the cause in oneself.五、中国近代、现代和当。

6.形容品质的诗句

1、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

4、生来不为已,只求把身献。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

7、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8、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9、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10、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2、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1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16、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1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9、淡薄可以明志,宁静可以致远。

20、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21、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2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5、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26、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7、不当天堂看家狗,宁为地狱守门人。

28、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