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用典的诗句1.李白《行路难》(其一)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 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这两句表示诗人自己对 从政仍有所期待. -----------------------------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用了向秀《思旧赋》及王质烂柯这两个典故.意思是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 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向秀的《思旧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 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这样既表达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 友的不满之情,又暗示自己被贬时间之长,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 分丰富. ------------------------------- 3.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孙郎,孙权,这里作者自喻.《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 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这里 以孙权喻太守,希望自己像孙权一样年少有胆识 2.帮忙介绍一下有关商汤的知识~谢啦1。 汤,姓子,原名履,又称武汤、成汤、商汤、天乙、天乙汤,甲骨卜辞中称作唐、成、大乙、天乙、金文和周原甲骨文中称作成唐。汤是契的十四代孙。 生卒年不详,商部落首领,灭夏而建商。在位13年,病死。 葬处据传有六处,说法最多的是在毫(今河南省-商丘县北面)。 汤,据说是帝喾后代契的子孙,为商部落首领。 商族兴起在黄河下游,相当于现在的河南、山东一带。商部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这个部落的始祖叫契。传说契的母亲简狄洗澡,忽然发现燕子下了个蛋,吃了以后便怀孕生契。 所以古代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传说。 夏朝末年,商族逐渐强大,眼见夏桀暴虐,失去民心,汤决心灭夏。 桀担心汤势力壮大而威胁自己,便将汤召入夏都,囚禁在夏台。商族又送桀以重金,并贿赂桀的亲信,使汤获释归商。 汤的妻子有个陪嫁奴隶,名叫伊尹,汤差使他在厨房干活。伊尹很有才能,为了让汤发现自己,故意有时把菜做得很可口,有时却或咸或淡。 有一次,汤就此事责问他,他就乘机向汤谈论了自己对治理国政的见解。汤大为惊奇,知道他是一个贤才,就免除他奴隶的身份,任为右相。 自此,在伊尹的谋划下,汤积极准备灭夏。 汤以仁厚收揽人心,争取人民的支持,有一次,他外出游玩,看见一人在树上挂起一张网,然后喃喃自语说:“不论天上来的,还是地面来的,凡是从四面八方来的鸟,都飞进网里来。 ”汤对他说:“你太过分了吧,怎么可以这样网尽杀绝呢!你撤掉三面,留下一面的网就可以了。”农民依言照办。 汤祝告道:“鸟儿啊,你们愿意往左的就往左,往右的就往右,只有不听我话的鸟儿,才飞进网里来。”汤网开三面,恩及禽兽的事传开后,人民都称赞他对待百姓宽厚仁慈,纷纷拥护,汤的势力进一步壮大。 汤历数夏桀的暴虐无道,号召夏的附属小国背弃桀,归附商。对不听他劝告者,就先后出兵攻灭。 如葛(今河南省-睢县北)、韦(今河南省滑县东南)、顾(今山东省鄄城东北)等夏朝属国,以剪除桀的羽翼。商汤越战越强,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 夏桀陷于孤立的境地。 汤还迁都于毫,以此为前进的据点,准备最后攻灭夏朝。 汤还采纳伊尹的建议,停止朝贡夏朝以试夏桀的实力。桀命令九夷族发兵征讨商,这说明桀还能调动九夷族的兵力,汤和伊尹就马上请罪,恢复向夏桀的进贡。 一年后,九夷族忍受不了桀的残暴统治,纷纷叛离,使桀的力量大为减弱,汤和伊尹见时机成熟,就由汤召集部众,出兵伐夏,在鸣条(今河南封丘东)一举攻灭了夏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 定都毫。 汤建立商朝后,减轻征赋,鼓励生产,安抚民心,使商的势力扩展至黄河上游,成为又一个强大的奴隶制王朝。 汤为部落首领17年,建商后称王13年,病死。 2。商 成汤 商的开国君主。 契之后,名履。初居亳,为夏方伯,专主征伐;夏桀无道,汤兴兵伐之,放桀于南巢,遂有天下,国号商,在位三十年(公元前1783~前1754)崩。 商汤开以武力夺得天下的先例,使中华帝国以后的历史变得多采多姿,打破了天子是不可变的定律。是中国政治史上的第一次改革。 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其建立者就是商汤。商朝的都城在西毫,即今洛阳市辖的偃师市西洛河北岸的尸乡沟一带,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在此考古发现了商城遗址,证明商朝都城就在洛阳偃师。 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商代都城遗址。 商原是夏朝东部一个以燕子为图腾的部落,始祖叫契。 当禹建立夏朝的时候,商族刚刚进入到父系氏族阶段,到商汤作部族首领时,刚好处于夏代最后一个国王桀统治时期。夏桀统治黑暗,不修国政,骄侈淫逸。 据说桀体格健壮,力大无比,能够把坚硬的兽角一手折断,敢赤手空拳与猛兽搏斗,曾独自一人深入潭中斩杀水怪,似乎象个了不起的英雄,然而他骨子里却极端腐朽暴虐。在他统治时期,多次举兵讨伐周围小国,使臣服于夏的诸小国离心离德。 夏桀为了加强对周围诸方国的控制,曾举兵讨伐有施氏,有施氏自知抵御不过,为避免方国灭亡,便选了一名叫妹喜的绝色美女,献给夏桀。 夏桀看到这位倾国倾城的美女妹喜后,就罢兵而归,终日与妹喜厮守一起,寸步不离,从此不再理政。 为了讨好妹喜,夏桀在国内大征民夫,特为妹喜修建了一座宫殿,因此宫高大无比,看上去就象要倾倒下来,所以叫“倾宫”,宫中有琼室、瑶后,象牙嵌的走廊,白玉雕的床榻,他整日和妹喜在宫中寻玩作乐,荒淫到了极点。 夏朝百姓对桀的统治深恶痛绝,没有人再愿意为夏桀这样的荒淫暴君卖命出力,夏统治集团内部也分崩离析,矛盾重重。 面对夏桀的暴政,商族首领汤采取“宽以待民”的政治策略,笼络民心,扩大自己的影响,遇到哪个方国有灾有难,就主动救济,并积极网络人才收集有关夏桀政权的情报信息,为进一步消灭夏朝做积极的准备。 夏桀看到商族一天天壮大起来,汤的政治影响力与日俱增,已严重威胁到了自己的统治,心中十分害怕,就听信佞臣赵梁的计谋,假意召汤入朝,趁机将他囚禁在夏台。 商汤被夏桀囚禁后群龙无首,商部族灭夏大业受到了严重。 3.形容茫然的诗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行路难》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翻译】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遥想当年,姜太公溪边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赏析】 第一首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诗的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4.有关于商朝摘星楼的诗句摘星楼又名七敏山 、敏山。 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苟堂乡孙家庄南具茨山中西部一峰,山南与禹州市苌庄乡交界。《水经注》载:“敏水出山其下”,因称敏山。 山体东西向,东连刁嘴山,西北接火煤山(火门山、安口山)长约3公里,宽约2.4公里,总面积7.2平方公里。主峰摘星楼海拔779米,山势北陡南缓,从北看山势挺拔,悬崖峭壁,峰颠奇石各异,给成一突出物,似楼状,直刺冲霄。 山腰以下绿树掩映,杂木丛生,植被较好。当地流传着许多优美的传说故事。 山北有苟堂镇至禹苌庄的简易公路,距山麓有三公里。此山位于苟堂镇孙家庄南,右与具茨山风景区连成一片。 仍保存原始风貌,尚待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