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女子年龄正好的诗句

1.描写人年龄的诗句

您好:

年龄词语

少年:含苞欲放、豆蔻年华、纯真无邪、掌上明珠、乳臭味甘、聪明伶俐。

成年:青春年华、大展宏图、而立之年、年轻力壮、壮志满怀、仪表堂堂。

老年:饱经风霜、饱经沧桑、老眼昏花骨瘦如柴、古稀之年、年逾花甲。

婴儿:人初生 襁褓:0岁

孩提、总角、垂髫:童年

金钗之年:女子12岁

豆蔻之年:女子13岁

及笄之年:女子15岁

弱冠之年:男子20岁

而立之年:30

不惑之年:40

知命之年:50

花甲之年:60

古稀之年:70

喜寿 77岁

耄耋之年:80

米寿 88岁

鲐背之年:90

白寿 99岁

期颐之年:100

年龄诗句

曹操《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形容女子年龄的词语

形容女子年龄的词语

豆蔻年华:唐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年华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二八年纪:即十六岁,指年轻美丽的女子。 破瓜之年:把瓜破成两个八字,即二八之年,指女子十六岁,或指八八六十四岁。 及笄年华:及到,笄,古代盘头发的簪子,古代女子已订婚者15而笄,未订婚者20而笄,指女子到了结婚的年龄。 花信年华:花信,开花的信息,指花期,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正处于年轻貌美的年龄。 待字闺中:指尚未出嫁的少女,闺中,指女子居住的卧室。(凡未出嫁的女子都可用此语,但已订婚的则不行) 女大不中留:中,适合,指女子到了成年必须及时出嫁,不宜久留在家。 云英未嫁:云英,唐代钟陵著名歌女名。

3.表示年龄的诗句

豆蔻年华 年轻力壮 牙牙学语 蹒跚学步 血气方刚 年逾花甲 半老徐娘 年过半百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4.形容女子年纪的词

1.金钗之年:女子十二岁。

例1:懵懂的金钗之年,留下的印迹斑斑驳驳。

例2: 已过金钗之年的我已不再无忧无虑,忧伤离我越来越近,欢乐离我越来越远。

2.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约丈许,在春末夏初开花,成穗状,初为嫩叶所卷,叶渐展而花渐开,二月正是含苞期,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被用来形容少女的纯洁天真。“豆蔻年华”一语出自杜牧的《赠别》一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中的“十三余”明白无误地确定为十三四岁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

例:“一遇到女人,可就要发挥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豆蔻年华,玲珑可爱’”。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

误用例句:我们是十五六岁的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学习才是。

3.及笄之年: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古时女子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古代未成年的小女孩是垂发的,到了十五岁左右,就要将头发盘起,用簪子插起来,即“加笄”,举行“加笄礼”,表示成年。后来逐渐发展为结婚的前一天举行,请一位多子多孙的老妇人,给女子修额,绞脸(用细丝线绞除面部汗毛),然后洗脸沐发,绾髻加簪。

4.碧玉年华,:女子十六岁。女子十六岁称为碧玉年华,又可称瓜字初分,风信之年,二八年纪,破瓜之年。(瓜:在隶书及南北朝魏碑体中可拆成两个八字。)

例:碧玉年华里总是充斥着五彩缤纷的梦,我们手握着勇气,肩负着理想,向着自由前进。

5.尚未出嫁的女子是:云英未嫁,黄花闺女,小姑独处,待字闺中(用唐代钟陵著名歌女云英泛指未嫁的成年女子。罗隐的一首七绝:“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例:虽然郭大姐事业有成,可惜云英未嫁,到死时还是孑然一身。

6.花信年华:花信,开花时期。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的年龄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出处:宋·范成大《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凉州》百面雷。”

例:在她花信年华时,她就小有名气了

7.罗敷有夫:已有丈夫的女性。(罗敷指代古代著名的美女,出自汉乐府《陌上桑》,“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后人沿用去掉了中间的“自”字)

例:鸳鸯梦好两欢娱,记否罗敷自有夫。(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

8.半老徐娘:称尚有风韵的中、老年妇女(故事出自南朝梁元帝妃子徐昭佩的故事。徐昭佩年轻时确是一个艳光四射的大美人,但她始终敌不过岁月催人老的事实,妙龄一过,姿色已大不如前。但仍浓妆艳抹的她,却犹存一点风韵。故后世以“徐娘半老”来形容中年妇女风韵犹存。)

9.风韵犹存:四十岁开外的女性风采姿色不逊于年轻之时。形容中年妇女仍然保留着优美的风姿。(成语出处:清·王韬《淞隐漫录》:“其母虽属徐娘,丰韵犹存,老蚌固宜出此明珠。”)除此之外还有:风情犹在,余韵犹存。

10.人老珠黄:年老色衰的女性,像珍珠年代久了变黄就不值钱一样被轻视。(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回:“娘子正在青年,翻身的日子很有呢,不像俺是人老珠黄不值钱呢。”)

例:真正人老珠黄不值钱,走了这点点路,果然就吃力起来,我也要回去睡个觉呢。(清·吴趼人《瞎编奇闻》第七回)

11.琵琶别抱:旧时指妇女改嫁。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示例:琵琶别抱,掉首无情,非惟不及此妾,乃并不及此狐。(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四)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