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新学期性气象的诗句

1.表示气象的词的诗句

清·洪升: 斑竹一枝千点泪,湘江烟雨不知春。

暴雨洗山山更秀,乌云压城城不摧。

唐·白居易: 残暑蝉催尽,新秋雨雁来。

唐·岑参: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清·黄景仁: 地无一片登临处,天送满城风雨来。

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

东边日出西边雨

冬冷夏热,冬雨夏干;四季如春;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天无三日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怀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七八颗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沙暖睡鸳鸯,泥融飞燕子。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付计东西?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渭城朝雨邑清晨,客舍轻轻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红杏枝头春意闹。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搂;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闪山。

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

东虹日头西虹雨。

河里鱼打花,天天有雨下。

久晴鹊噪雨,久雨鹊噪晴。

空山回声响,天气晴又朗。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雷声绕圈转,有雨不久远。

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溲溲。

烟囱不冒烟,一定是阴天。

冷得早,暖得早。

蚂蚁垒窝要下雨。

棉花云,雨快淋。

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十雾九晴。

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夜星繁,大晴天。

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云交云,雨淋淋。

先雷后雨雨必小,先雨后雷雨必大。

先下牛毛没大雨,后下牛毛不晴天。

燕子低飞蛇过道,蚂蚁搬家山戴帽。

云行北,好晒谷;云行南,大水漂起船。

风静天热人又闷,有风有雨不用问。

旱刮东南不下雨,涝刮东南不晴天。

云行东,雨无终;云行西,雨凄凄;

鸡早宿窝天必晴,鸡晚进笼天必雨。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早晨地罩雾,尽管晒稻谷。

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早怕东南黑,晚怕北云推。

早上朵朵云,下午晒死人。

早晚烟扑地,苍天有雨意。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早阴阴,晚阴晴,半夜阴天不到明。

蜘蛛结网天放晴。

昼雾阴,夜雾晴。

瓦块云,晒死人。

蚊子聚堂中,来日雨盈盈。

水缸出汗蛤蟆叫,不久将有大雨到。

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

2.描写天气的诗句

下面是一些有关天气和气候的诗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有关天气的诗句:诗中日1.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汉乐府·陌上桑》) 2.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杜甫《绝句》) 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舞《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8.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另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诗中风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王维《观猎》)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自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随风潜入夜,滑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诗中雨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螟》)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诗中雪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有关气候的诗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反映了冷风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 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 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也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

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7.“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8.“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 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

9.“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

10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

“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

3.描写天文、气象的古诗与诗歌

秋游原上

白居易

七月行已半,早凉天气清。清晨起巾栉,徐步出柴荆。

露杖筇竹冷,风襟越蕉轻。闲携弟侄辈,同上秋原行。

新枣未全赤,晚瓜有余馨。依依田家叟,设此相逢迎。

自我到此村,往来白发生。村中相识久,老幼皆有情。

留连向暮归,树树风蝉声。是时新雨足,禾黍夹道青。

见此令人饱,何必待西成。

初夏游张园

戴敏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寄陕州姚中丞

刘禹锡

八月天气肃,二陵风雨收。旌旗阙下来,云日关东秋。

禹迹想前事,汉台馀故丘。徘徊襟带地,左右帝王州。

留滞悲昔老,恩光荣彻侯。相思望棠树,一寄商声讴。

已凉

韩偓

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