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气象

1.《诗经》中有许多有关天气的记录吗

人们在天气现象的观察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一些经验性的规 律,并将其编成琅琅上口的诗歌。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 经》中就有不少这样的民歌。《诗经》汇集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500多年间的诗作, 共305篇。

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民歌,它们真实而全面地反映了奴 隶社会由鼎盛时期到逐步瓦解时期的社会生活,直接而鲜明地表 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就地学方面来说,《诗经》中有关地 学方面的知识很丰富,记有山、阜、丘、陵、穴、谷、岵、冈、原等十多种陆地地貌类型名称和洲、兆、滨、澳、渚、浒、浦等 十多种流水地貌类型名称,还记有地震现象等等。

《诗经》中有关气象方面的诗句更多。如《邶风•北风》中 “北风其凉,雨雪其雰……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是说北风冰 凉,大雪飘扬……北风紧疾,大雪不息。

《小雅•信南山》中 “上天同云,雨雪雾雾”,是说天上“同云”密布,就要下大雪。 《鄘风•缀炼》有“朝蜍于西,崇朝其雨”。

即早晨太阳东升时, 西方如有虹,不久就要下雨。《小雅•正月》中“正月(指古周 历六月,相当于夏历四月)繁霜,我心忧伤”;《秦风•蒹葭》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小雅•四月》中“四月维夏,六月徂 暑……秋日凄凄,百丼具腓……冬日烈烈,飘风发发”。

看来这 些诗句没有丰富的生活实践是写不出来的。后世的气象谚语就是 由这些有关气象的诗歌发展而成的。

不仅如此,在《诗经》另一些诗歌中还反映出当时人们已经 掌握了一定的天气预报经验。如《小雅•谷风》“习习谷风,维 风及雨”,谷风就是东风,这里指出东风往往带来降水天气。

又《鄘风•缀喊)所述的“朝蜍于西,崇朝其雨”,指出早晨西方出 现彩虹,不久将降雨。再有《小雅•渐渐之石》提到“月离于 毕,俾滂沱矣”,意思是月亮离开毕星,会有大雨。

今天人们都 知道,地球上的大气现象常常同一些天体(特别是月亮和太阳的 运行有关)。 而二三千年前的周朝,已经能够看出月亮运行与地 球上降水的关系,并据此作出预报,实在令人惊叹。

此外《小雅•谷风》还有“习习谷风,维风及颓”句。,注释 中说:“颓,风之焚轮者也。

焚轮,暴风从上下也。”同诗第三章 更说“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

这种从上 往下吹,并能使草木枯死的干热风,当时称为颓风或焚轮风,现 代叫做焚风。这是世界上有关焚风的最早记载。

2.《诗经》中写天气好的句子有哪些

1、北风其凉,雨雪其雾。

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2、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3、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4、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2、《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3、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4、《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3.描写天气寒冷诗词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雨雪:下雪.雨:下,落.雱:大雪纷飞的样子. 《诗经·邶风·北风》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 喈:风疾的样子.霏:霏霏,纷飞的样子. 《诗经·邶风·北风》 雨雪瀌瀌,见晛曰消 瀌瀌:雪盛的样子;一说犹“飘飘”.晛;太阳的热气.曰:语助词,无实义. 《诗经·小雅·角弓》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孟冬:冬季的第一个月.惨栗:非常寒冷. 汉·《古诗孟冬寒气至》 寒风吹我骨,严霜切我肌. 汉·《古诗童童孤生柳》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凄凄:寒凉.翳翳:阴暗.希:少.在目:眼睛所见.皓:白. 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朔风:北风.劲:猛烈.哀:凄厉. 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牖:窗户.风惊竹:风中带雪,打在竹上,发出沙沙的响声. 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 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 唐·李白《北风行》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回风:回旋的风. 唐·杜甫《对雪》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指直:手指僵直.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 无行:不成行列. 唐·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唐·杜甫《公安县怀古》 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 唐·韩翃《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一作张继诗)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唐·韩愈《李花二首》:“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肃杀:严酷萧瑟的样子. 唐·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叫:风声如吼. 唐·孟郊《苦寒吟》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唐·元稹《南秦雪》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 唐·高骈《对雪》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两句写雪花纷飞的景象.。

4.七月流火是指什么天气

七月流火是指天气转凉的天气。

"七月流火"一词,最早出自《诗经》中的《国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里的"火"即指"心宿",就是"大火"星。每年仲夏午月黄昏,"大火"位于正南方,位置最高,而到了七月黄昏,它的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知暑渐退而秋将至"。

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七月流火"。此处的"流"不是流星的流。水向低处曰流,"大火"向西天下坠也是在流;"七月流火"就是"心宿二"晚上向西天慢慢落下去,预示寒冷的季节就快要来到,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5.描写天气气候的诗词歌曲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螟》)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不怨秋夕长,常苦夏日短。

——南朝(宋)·谢灵运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唐·孟浩然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唐·沈佺期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唐·杜甫 残去由夏暑,新雨带秋岚。 ——唐·岑参 夏之夜,我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

——唐·白居易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唐·白居易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唐·刘禹锡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宋·王安石 蚕欲老,麦半黄,前山后山雨浪浪。

——宋·苏轼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宋·秦观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宋·陆游 湖山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宋·陆游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宋·苏舜钦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宋·王令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明·施耐庵 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 ——清·吴嘉纪 平生自想无官乐,第一骄人六月天。

——清·袁枚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战国·屈原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曹丕 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

——南朝(宋)·鲍照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北朝(北周)·庾信 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

——唐·王绩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 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

——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唐·王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唐·李白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唐·贾岛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月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唐·杜牧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唐·戴叔伦 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 ——唐·无可 满庭诗境飘红叶,绕砌琴声滴暗泉。

门外晚晴秋色老,万条寒玉一溪烟。 ——唐·雍陶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宋·晏殊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宋·晏殊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宋·柳永 荷净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宋·苏轼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 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宋·唐庚 满城风雨近重阳。 ——宋·潘大临 十分秋色重阳近,一味新凉老者宜。

——宋·徐侨 秋风想见西湖上,化出白莲千叶花。 ——宋·贺铸 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

——宋·杨万里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宋·杨万里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元·王实甫 扑翠色秋山如靛,涌寒秋波水连天,西风黄叶满秋川。

秋唤起天边雁,秋折尽水中莲,秋添出阶下藓。 ——明·康海 江汉光翻千里雪,桂花香动万山秋。

——明·谢榛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王士祯 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清·宋琬 描写春天的古诗和描写春天的名句(一)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迟迟:缓慢。卉木:草木。

萋萋:草茂盛的样子。仓庚:莺。

喈喈:鸟鸣声众而和。蘩:白蒿。

祁祁:众多。 《诗经·小雅·出车》 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阳和:春天的暖气 《史记·秦始皇本纪》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阳春白日风在香 晋 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晋 乐府古辞《盂珠》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秀:秀丽。

屯:驻,聚集。 南朝。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