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黄山的诗句是什么在(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yeshu?望天门山 体裁:七言绝句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天门山从中间断开,给楚江让出奔泻的通道,碧绿的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可是又旋转向北流去。 两岸青山相对峙,双峰耸立,在那天水相接之处,一片白帆沐浴着灿烂的阳光,从天边飘来。 西湖美景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宋)苏轼 (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湖上有水仙王庙。 ) (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一) 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 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 (二) 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施,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2.写山的诗句写山的诗句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写水的诗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愁(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唐·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唐·李白) 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唐·李白)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唐·李白)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唐·白居易) 水心如镜面,千里无纤毫 (唐·白居易)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唐·王维) 天壤之间,水居其多 (宋·苏轼)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宋·汪元量) 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 (唐·李白) 初惊银河落,半洒云天里 (唐·李白) 波涛万里堆琉璃 (唐·杜甫) 水真绿净不可睡,鱼若空行无所依 (宋·楼钥) 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明·罗贯中) 水万物之本源也 (春秋齐国·管仲) 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战国赵国·荀子) 源清流洁,本盛木荣 (汉·班固) 清泉自爱江湖去,流出红墙便不还 (清·查慎行)。 3.好诗有哪些体裁:七言律 文天祥、《过零丁洋》1278年五月,年仅10岁的宋端宗赵昰在溺水后因自幼的娇生惯养和体质虚弱而病死,陆秀夫等再拥立端宗的7岁的弟弟赵昺即位为皇帝,年号祥兴。 朝廷迁至厓山,加封文天祥信国公。冬天,文天祥率军进驻潮州潮阳县,欲凭山海之险屯粮招兵,寻机再起。 然而元军水陆猛进,发起猛攻。 年底,文天祥在海丰北五坡岭遭元军突然袭击,兵败被俘,立即服冰片自杀,未果。 降元的张弘范劝降,遭严词拒绝。 1279年正月,元军出珠江口,进攻南宋最后据点厓山(在今广东新会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 船过零丁洋(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中山市南,靠海有个零丁山,山下海面叫零丁洋),元军都元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厓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文天祥写下此诗以死言志,严正拒绝。《指南录》记录的文天祥自注云: “上巳日,张元帅令李元帅过船,请作书招谕张少保投拜。 遂与之言:‘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书此诗遗之。李不得强,持诗以达张,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 4.关于山的诗句1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唐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唐 李白《劳劳亭》3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唐 李白《蜀道》4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唐 李白《关山月》5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 李白《望天门山》6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唐 李白《游金陵凤凰台》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唐 柳宗元《绝句》8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9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0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唐 杜甫《赠卫八处士》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 杜甫《望岳》1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1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唐·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14山寺月中寻桂子,郡守枕上看潮头。——唐 白居易《忆江南》1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唐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16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17青海长云暗雪山,一片孤城万仞山——唐 王昌龄《从军行》18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唐——唐 李益 《喜见外弟又言别》19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唐 王维《山居秋暝》20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 ·王维《汉江临眺》2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唐· 王湾《次北固山下》22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南朝 宋 谢灵运《登江中孤屿》23岷山高已峻,燕水清切寒。 ——南朝 宋 吴迈远《棹歌行》24摧折寒山里,遂死无人窥。——南朝 梁 吴均《伤友》25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南朝 梁 王籍《入若耶溪》26水雾杂山烟,冥冥不见天。——南朝 梁 伏挺《行舟值早雾》27淮源比桐柏,方山似削成。 ——南朝 陈 沈炯《长安还至方山怆然自伤》28远戍唯闻鼓,寒山但见松。——南朝 陈 阴铿《晚出新亭》29太息关山月,风尘客子衣。 ——南朝 陈 江总《遇长安使寄裴尚书》30关山四面绝,故乡几千里?——北朝 刘昶《断句》。 5.陆游诗句里的豚是什么意思疑是什么意思游山西村朝代:宋代作者: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疑,怀疑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描写丰收年景,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品行。 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描绘山村风光,被后世用来形容已陷入绝境,忽又出现转机。 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达民风的淳朴可爱。 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写出人乘月闲游,夜访村民。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腊月酿制的酒。 豚,是猪。足鸡豚,意谓鸡猪足。 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次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读了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 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 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所以钱钟书说“陆游这一联才把它写得‘题无剩义’”(《宋诗选注》)。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何在?于是顿生茫茫之感。 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 人们读后,都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此联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下一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为土地神。 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满着丰收的期待。 这个节日来源很古,《周礼》里就有记载。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也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到宋代还很盛行。而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无时,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 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跃然纸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