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北方人喝酒的诗句

1.一个人饮酒的诗句

月下独酌

作者: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注释

1、将:偕,和。

2、相期:相约。

3、云汉:天河。

译文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 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 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 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 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 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 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 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赏析

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 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 一种复杂感情。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为第一 段,写花、酒、人、月影。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 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 “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 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 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2.形容一个人独自饮酒无奈的诗句

醉里看花花尤美,可怜醉眼免不长——饮酒

尘俗多少伤心事,都付笑谈随酒杯。——饮酒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李白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李清照

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无名氏 青玉案》

3.形容喝酒很豪爽的诗句有哪些

1. 烹牛宰羊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将进酒》

2. 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李白《亿旧游寄谯郡云参军》

3. 酒后高歌且放狂,门前闲事莫思量。——白居易《醉后》

4.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高翥《请明日对酒》

5. 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李贺《秦王饮酒》

6. 淋漓满襟袖,更发楚狂歌。——韩楃《答友人寄见酒》

7. 酒盏酌来须满满,花枝看即落纷纷。——白居易《花下自劝酒》

8. 人均满酌酒,听我醉中吟。——白荀鹤《与友人对酒吟》

9. 谁料平生狂酒客,如今变作酒悲人。——白居易《答劝酒》

10. 把酒仰问天,古今谁不死?——白居易《把酒》

4.关于饮酒的古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分析】陶渊明(365—427),浔阳柴桑人。陶诗以其冲淡清远之笔,写田园生活、墟里风光,为诗歌开辟一全新境界。

《饮酒》组诗共二十二首,此为第三首。前有小序,说明全是醉后的作品,不是一时所写,并无内在联系,兴至挥毫,独立成篇。

这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于劳动之余,饮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此时情味,何其深永!陶诗的一大特色就是朴厚,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他常常用“忘言”“忘怀”等词语阻断对情理规律的探索和揭示,这或者就是诗歌回归自然的一种表现。

早春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释】张十八员外:指张籍。张曾任水部员外郎,排行十八。

天街:京城街道。润如酥:形容初春细雨如奶油样的滋润。

"最是"二句:言春之好处正在此时,绝对胜于烟柳全盛时。皇都,京城。

【会心一悟】写出了早春和盛春的不同景象。更重要的是,体会和认识春天,不必等到"烟柳满皇都"之后,要善于在"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时候就去感悟它,了解它,把握它。

说早春的"草色",可以"遥看"却难近视,蕴含了世间许多事物的普遍规律。有的事,朦胧地看似乎是有的,一叫真去看细部却又说不清楚了。

到底是有还是无呢?全在看者的眼光和见识了。看待社会形势,何尝不是如此。

七绝·早春 文 / 石阶寻迹 金花艳丽耀葱茏, 唱彻迎春白雾中。 我挑青帘高望处,《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 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 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 千里暮云平。译文:角弓上的箭射出了,弦声强风一起呼啸!将军的猎骑,飞驰在渭城的晴郊。

已枯的野草,遮不住尖锐敏捷的鹰眼,积雪溶化了,飞驰的马蹄更象是风追叶飘。转眼间,猎骑穿过了新丰市,驻马时,细柳营已经来到。

回头看,那射落大雕的地方,千里无垠的大地啊,暮云笼罩着原野静悄悄。角弓:装饰着兽角的硬弓 渭城:古时的咸阳新丰市:故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 细柳营:在今陕西长安县暮云平:傍晚的云层与大地连成一片综观全诗,半写出猎,半写猎归,起得突兀,结得意远,中两联一气流走,承转自如,有格律束缚不住的气势,又能首尾回环映带,体合五律,这是章法之妙。

诗中藏三地名而使人不觉,用典浑化无迹,写景俱能传情,至如三四句既穷极物理又意见于言外,这是句法之妙。“枯”、“尽”、“疾”、“轻”、“忽过”、“还归”,遣词用字准确锤炼,咸能照应,这是字法之妙。

所有这些手法,又都妙能表达诗中人生气远出的意态与豪情。所以,此诗完全当得起盛唐佳作的称誉。

全诗表现了将军射猎时的豪迈气概如梦令 李清照【年代】:宋【作者小传】: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县人。父李格非,北宋知名文士、散文家。

丈夫赵明诚,宰相赵挺之子、金石家。她是中国古代杰出女词人。

著有《李易安集》十七卷,《漱玉词》一卷(别本五卷),不传。今人有《李清照集注》、《重辑李清照集》等。

【内容】:常记溪亭日暮①,沈醉不知归路②。兴尽晚回舟,误入藉花深处。

争渡,争渡③,惊起一滩鸥鹭。【注释】: ①溪亭:临水的亭台。

②沈:同“沉”。③争:同“怎”。

【译文】还时常记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黑天暮,深深地沉醉,而忘记归路。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却迷途进入藕花的深处。

大家争着划呀,船儿抢着渡,惊起了满滩的鸥鹭。【赏析】:这是一首忆昔词。

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

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末,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

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低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 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

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

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 ”,这首诗不。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