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身穿铠甲上战场的诗句

1.描写战场的诗句有哪些

1、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从军行·其二》

唐代:李白

释义:身经沙场百战铁甲已破碎,城池南面被敌人重重包围。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代:王昌龄

释义: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3、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出塞二首》

唐代:王昌龄

释义: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凉的月色。

4、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从军行七首》

唐代:王昌龄

释义:边城榆树的叶子早已稀疏飘落,颜色发黄了,傍晚时分,一场战斗刚刚结束,环视战场,只见暮云低合,荒丘起伏。

5、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塞下曲六首·其一》

唐代:李白

释义:战士们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却是抱着马鞍睡觉。

6、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关山月》

南北朝:徐陵

释义:战争的旗帜飘扬在疏勒城头,密布的浓云笼罩在祁连山上。

7、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古从军行》

唐代:李颀

释义:年年战死的尸骨埋葬于荒野,换来的只是西域葡萄送汉家。

8、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对雪》

唐代:杜甫

释义:战场上哭泣的大多是新死去兵士的鬼魂,只有老人一个人忧愁地吟诗。

9、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唐代:曹松

释义:富饶的水域江山都已绘入战图,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而不得。

10、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阁夜》

唐代:杜甫

释义: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2.描写铠甲的词语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甲:铠甲,古人打仗时穿的护身衣。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甲:铠甲。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按兵束甲】按兵:军队停止行进。甲:铠甲,泛指武器装备。止兵不前,捆起铠甲。指解除武装,停战言降。

【案兵束甲】放下兵器,捆束铠甲。指停止作战。

【按甲不动】甲:铠甲,古代战士的护身衣,引申为甲士,借指军队。使军队暂不行动,以待时机。

按甲寝兵】收拾起铠甲武器。比喻停止军事行动。

【按甲休兵】收拾起铠甲武器。比喻停止军事行动。

【丢盔弃甲】盔、甲:头盔和铠甲。跑得连盔甲都丢了。形容打败仗后逃跑的狼狈相。

【负坚执锐】负:以背载物;坚:铠甲;执:拿着;锐:兵器。穿着坚固的盔甲,拿着锐利的武器。

【躬擐甲胄】指亲自穿上铠甲和头盔。言长官坐镇军中亲自指挥。

【櫜甲束兵】指脱去铠甲,收起兵器。

【擐甲操戈】擐:穿,套。穿上铠甲,手拿武器。形容全副武装的样子。

【擐甲挥戈】擐:穿,套。穿上铠甲,手拿武器。形容全副武装的样子。

【擐甲披袍】擐:套;披:穿。套上铠甲,穿上战袍。指做好战斗准备。

【擐甲执兵】擐:穿;兵:武器。身披铠甲,手拿武器。指准备战斗。

【擐甲执锐】擐:穿;锐:兵器。身披铠甲,手拿武器。指准备战斗。

【甲兵在胸】甲兵:铠甲和兵器,泛指武器。比喻胸中富有韬略。

【金革之患】金革:兵器和铠甲;患:灾祸。指战乱。

【金革之难】金革:兵器和铠甲;难:灾难。指战乱。

【金革之世】金革:兵器和铠甲;世:时代。战乱的年月。

【卷甲倍道】卷起铠甲,急速前进。

【卷甲束兵】卷起铠甲,收起兵器。

【卷甲韬戈】卷起铠甲,收起武器。指停止战斗。

【甲胄生虮虱】甲、胄:古代士兵作战时所穿戴的铠甲和头盔。铠甲和头盔上都长满了虮虱。形容战争持续时间很长。

【介胄之间】介胄:古代作战时将士们穿戴的铠甲和头盔。借指在战争中或战场上。

【抛戈弃甲】丢掉武器,扔掉铠甲。形容军队被打得狼狈逃窜的情形。

【抛戈卸甲】丢掉武器,扔掉铠甲。形容军队被打得狼狈逃窜的情形。

【片甲不存】一片铠甲都没保存下来。形容全军复没。

【片甲不归】片:单,只;甲:铠甲。形容全军复没。

【片甲不留】一片铠甲都没留下来。形容全军复没。

【片甲无存】一片铠甲都没保存下来。形容全军复没。同“片甲不存”。

【被甲载兵】身穿铠甲,手拿武器。指全副武装,披坚执锐。

【被甲执锐】被:通“?披”,穿戴;甲:铠甲;执:拿着;锐:兵器。穿着坚固的盔甲,拿着锐利的武器。

【披袍擐甲】披:穿;擐:套。穿上战袍,套上铠甲。指做好战斗准备。

【弃甲倒戈】丢弃铠甲,放下兵器。表示战败。

【弃甲负弩】丢弃铠甲,背起弓弩。形容战败。

【衽革枕戈】以铠甲为席,以兵器为枕。形容战事频繁,生活不安定。

【善甲厉兵】缮甲:修治铠甲。指做军事准备。

【韬戈卷甲】韬戈:收藏兵器;卷甲:卷束铠甲。指休兵停战。

【橐甲束兵】指脱去铠甲,收起兵器。同“櫜甲束兵”。

【胸有甲兵】甲兵:铠甲和兵器,泛指武器。比喻胸中富有韬略。

【曳兵弃甲】拖着兵器,丢掉铠甲。形容打败仗逃跑时的狼狈相。

【玉匣珠襦】古代帝后诸侯王的葬服。《西京杂记》卷一:“汉帝送死皆珠襦玉匣,形如铠甲,连以金缕。武帝匣上皆镂为蛟龙鸾凤龟麟之象,世谓为蛟龙玉匣。”明徐汧《三月十九日》诗:“龙髯回睇桥山远,玉匣珠襦不忍传。”清吴伟业《永和宫词》:“玉匣珠襦启便房,薤歌无异葬同昌。”参见“玉匣”、“珠襦”。

【枕戈寝甲】枕着戈、穿着铠甲睡。形容经常生活在战争之中。

【执锐披坚】执:拿着;锐:锐利,锋利,指兵器;坚:指铠甲,古代军人护身的战衣。身穿铠甲,手持武器。形容投身战斗或作好战斗准备。

3.形容战场的诗词

1、曹勋【古战场】

烟冥露重霜风号,声悲色惨侵征袍。

据鞍顾名思义盼度沙碛,纵横白骨余残烧。

举鞭迟留问田父,彼将欲语先折腰。

泣云畔寇昔据此,老夫父子服弓刀。

将军下令起丘甲,法严势迫无所逃。

攻城夺险数十战,民残兵弊夷枭巢。

当时二子没於阵,老夫幸免甘无聊。

匹夫僭乱起阡陌,祸延千里俱嗷嗷。

官私所杀尽民吏,坐令骨肉相征鏖。

唯余将军封万户,士卒战死埋蓬蒿。

至今野火野昏黑,天阴鬼哭声嘈嘈。

2、李白【相和歌辞·从军行二首】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361323639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3、王维【送韦评事】

欲逐将军取右贤,沙场走马向居延。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

4、王昌龄【出塞二首】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5、常建【塞下曲四首】

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6、王翰【凉州词二首】

蒲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7、李白【军行(一作从军行,一作行军)】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8、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9、岑参【题苜蓿峰寄家人】

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闺中只是空相忆,不见沙场愁杀人。

10、严武【军城早秋】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11、李益【拂云堆】

汉将新从虏地来,旌旗半上拂云堆。单于每近沙场猎,南望阴山哭始回。

12、李益【塞下曲】

黄河东流流九折,沙场埋恨何时绝。蔡琰没去造胡笳,苏武归来持汉节。

13、高骈【叹征人】

心坚胆壮箭头亲,十载沙场受苦辛。力尽路傍行不得,广张红旆是何人。

4.激励即将上战场的战士的诗句

《秦风·无衣》

先秦:佚名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译文: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内衣。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与戟,出发与你在一起。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战裙。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刀兵,杀敌与你共前进。

扩展资料:

这首诗充满了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气氛。按其内容,当是一首战歌。全诗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其独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正是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

当时的秦国位于今甘肃东部及陕西一带。那里木深土厚,民性厚重质直。这首诗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确实反映了秦地人民的尚武精神。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他们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他们就一呼百诺,紧跟出发,团结友爱,协同作战。

表现出崇高无私的品质和英雄气概。由于此诗旨在歌颂,也就是说以“美”为主,所以对秦军来说有巨大的鼓舞力量。在秦王誓师的时候,此诗犹如一首誓词;对士兵们来说,则又似一首动员令。

秦人尚武好勇,反映在这首诗中则以气概胜。诵读此诗,不禁为诗中火一般燃烧的激情所感染,那种慷慨激昂的英雄主义气概令人心驰神往。之所以造成这样的艺术效果,第一是每章开头都采用了问答式的句法。

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愤怒与愤慨,仿佛在人们复仇的心灵上点上一把火,于是无数战士同声响应:“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第二是语言富有强烈的动作性:

“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使人想像到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这样的诗句,可以歌,可以舞,堪称激动人心的活剧。

诗共三章,采用了重叠复沓的形式。每一章句数、字数相等,但结构的相同并不意味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而是不断递进,有所发展的。如首章结句“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他们有共同的敌人。二章结句“与子偕作”,作是起的意思,这才是行动的开始。

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行训往,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这种重叠复沓的形式固然受到乐曲的限制,但与舞蹈的节奏起落与回环往复也是紧密结合的,而构成诗中主旋律的则是一股战斗的激情。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秦风·无衣

5.描写战场的诗句

关于战场的诗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杜甫《春望》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孟子及其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 杜牧《题乌江亭》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 虞姬《和项王歌》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 杜甫《阁夜》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 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6.描写壮烈的沙场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壮烈的沙场的诗句有: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南北 · 朝佚名《木兰诗》

译文: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胜而归。

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 · 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译文: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 ·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译文: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4、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唐 · 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译文:唐军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

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 ·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6、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唐 ·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三》

译文:边城榆树的叶子早已稀疏飘落,颜色发黄了,傍晚时分,一场战斗刚刚结束,环视战场,只见暮云低合,荒丘起伏。

7、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唐 ·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三》

译文:将军向皇帝上表奏请班师,以便能把战死沙场的将士尸骨运回故土安葬,不能让士兵们为他乡埋葬自己的战友而伤感痛哭。

8、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唐 · 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译文:唐军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

9、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唐 ·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译文: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10、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唐 · 高适《燕歌行》

译文: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11、塞上黄蒿兮枝枯叶乾,沙场白骨兮刀痕箭瘢。——汉 · 蔡琰 《胡笳十八拍》

译文:边境的黄蒿草已经枯黄,战场是白骨上满是刀箭的痕迹。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