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不做事情不知事情不容易做”的诗句有哪些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这句话出自《警世贤文》之勤奋篇。是一幅劝勉联。 白话译文: 所学知识只有到用上的时候才恨自己懂得太少了,事情如果不是亲身去经历就不知道有多难。 《警世圣文》原名应叫《增广贤文》,增广贤文为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 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 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 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所以它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晶。 扩展资料: 《增广贤文》的内容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谈人及人际关系,二是谈命运,三是之私变化无常,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从而使世界布满了陷阱和危机。文中有很多强调命运和报应的内容,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命运安排的,人应行善,才会有好的际遇。 增广贤文》有大量篇幅叙述如何待人接物,这部分内容是全文的核心。文中对忍让多有描述,认为忍让是消除烦恼祸患的方法。在主张自我保护、谨慎忍让的同时,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这是做事的原则。文中也不乏劝人向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增广贤文 2.一天,我正在做作业不会做一道题,爸爸走了过来,指点了我,我马山穷水尽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接下来有点多 别嫌我罗嗦啊 呵呵 原文 《游山西村》 陆游 南宋 莫笑农家腊酒①浑,丰年留客足鸡豚②。 山重水复③疑无路,柳暗花明④又一村。 箫鼓⑤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⑥。 从今若许⑦闲乘月,拄杖无时⑧夜叩门。 [编辑本段]译文 不要笑话农家腊月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古风依旧存留。 从今日起,若可以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 注释。 ①:腊酒:一年腊月酿制的酒。 ②: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 豚,猪,诗中代指猪肉。 ③:山重水复:一重重山,一道道水。 ④:柳暗花明: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明丽。 ⑤:箫鼓:吹箫打鼓。 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做春社日。 ⑥: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⑦: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⑧:无时:随时。叩(kòu)门:敲门。 [编辑本段]佳句赏析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 表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编辑本段]赏析 这是一首朴实自然的山村记游诗。诗人用真挚的感情,明朗的笔调,描绘了山村景物和农家习俗,生活气息十分浓郁。 诗中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家乡的风光和习俗,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诗的头两句,用“莫笑”和“足鸡豚”这些亲切的词语,表现了村民待客忠厚真挚的情态。 诗的第三、四两句对山村风光的描绘,是历来为人称颁的名句。第三句中的“重”、“复”二字同义,再和“疑”字一起,写出了山水重叠回环令人迷惑的景象;第四句中的“暗”、“明”相互陪衬,再和“又”字一起,描绘出绿树荫荫、鲜花灼灼,令人惊喜的景象。 诗的第五、六两句,写这里的民风民俗,箫鼓齐鸣,衣冠简朴,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赞美。诗的最后两句,作者抒发感情。 这里的热情招待,优美风光,淳朴民俗,使诗人兴致勃勃,但诗人没有直接叙述这种心情,而是通过另一种形式曲折地表现,说“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足见兴致浓厚而强烈。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腊酒,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豚,是小猪。 足鸡豚,意谓鸡豚足。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 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次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读了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 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所以钱钟书说“陆游这一联才把它写得‘题无剩义’”(《宋诗选注》)。 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何在?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 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人们读后,都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 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此联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下一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 “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满着丰收的期待。这个节日来源很古,《周礼》里就有记载。 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也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到宋代还很盛行。 而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 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随时。 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 3.描写做作业认真的句子小飞坐在座位上,埋头只顾写呀写呀,笔底下好像有源源不断的泉水涌流出来,用不到一节课的时间,一篇作文竟全写好了。 晓鸿恰好面对窗户坐着,午后的阳光射到她的圆脸上,使她的两颊更加红润;她拿笔的手托着腮,张大的眼眶里,晶亮的眸子缓慢游动着,丰满的下巴微微上翘——这是每当她想出更巧妙的方法来解决一道数学题时,为数学老师所熟悉、喜爱的神态。 每当我做作业时,笔尖沙沙响,好像小鸟在对我唱歌,又好像在鼓励我:“你要不怕困难,勇攀高峰。” 她站了起来,回答得那么准确,那么自然,那么流畅,似乎早有准备似的。 她抑扬顿挫地朗诵着,声调优美,娓娓动听,举座动容。 他这个调皮鬼,书念得太快了,劈劈啪啪,像是炒花生米一样。 娟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声音脆生生,很是好听,连阳光也听得入了迷,偷偷地从窗口钻进了教室,落在她的书上,久久不愿离开。 我贪婪地读着书,如同一只饥饿的小羊闯进芳草嫩绿的草地。 她钻进浩如烟海的书籍里,如鱼儿进入了大海,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他勉强打起精神,翻开书,开始就觉得一行行的字在上面活动起来,像要飞;后来觉得只是模模糊糊的一片,像一窝蚂蚁在纸上乱爬。 他又埋头写起作业来,屋里静悄悄的,只听到钢笔在纸上沙沙写字的声音。 同学们坐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像几十株花儿在静悄悄地承受着辛勤园丁的浇灌。 琅琅的读书声从各个教室飞出来,像动人的童声大合唱,音符满天。 4.用来比喻不做事还制造麻烦的人的诗句1. 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 2.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3.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4.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5.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6.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7.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8. 宝剑埋深狱,忠魂绕白云。 9. 念天地之悠悠,独伧然而涕下。 10.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11. 玉楼深锁薄情种,清夜悠悠谁共? 12.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13. 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14.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15.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6.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17.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18. 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卜算子(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出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缺回头,有恨无人醒。 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5.形容作业很多的句子夜深人静处,挑灯夜战时.书山题海相赴继,化学做完有物理,摇首空叹息. 频频屈指数,早早盼假期.假期岂可便休息,回头相看有习题,敢去玩游戏? 质量监测太少,又订练习无穷.素质应试总相同,书包一般超重. 我欲弃之不做,惟恐成绩受穷.老师叮嘱一声声,不做习题不行. 上课瞌睡不醒,回家呵欠不停.作业卷子如雪片,英语数学理化生.手酸眼睛疼. 交的作业为主,其他练八堂正课七堂考,还有一堂测长跑;有人认真有人闹,有人做题有人抄;累! 功夫全下到,总算及格了习暂停.如此这般半月后,忽听炸雷响一声:练习要补清.墙上的挂钟已经走到了十二点,儿子却还在电灯下写着作业.数语英,作业一项也不能少.科学美术社会.副科作业更是多.儿子疲惫不堪地挪动着笔尖,听着挂钟的滴答声.作业好像永远都写不完似的.我不明白,老师怎么心这么狠,留了这么多的作业.他们为什么不自己去写写试试?苦了我儿子!(这是侧面描写)。 6.表达作业多的诗(学生原创)伤心伤心,白日依山尽; 万家灯火数不清,灯下钢笔写不停; 作业好似满天星,何时才能摘干净; 罢! 革命加拼命,明天考试准搞定 大考小考,离离原上草; 八堂正课七堂考,还有一堂测长跑; 有人认真有人闹,有人做题有人抄; 累! 功夫全下到,总算及格了 清早清早,春眠不觉晓; 月朗星稀鸡未叫,起早读书身体好; 书山在前推不倒,学海在后躲不掉; 唉! 早餐没味道! 7.形容写完作业没事干的成语附肤落毛 比喻赋闲无正事可干。 出处:晋·范亨《燕书》:“恪大笑。射发一矢,拂脊;再一矢,磨腹。皆附肤落毛,上下如一。 安闲自在 安静清闲,自由自在。形容清闲无事。 出处:明·李贽《焚书·预约·早晚礼仪》:“有问乃答,不问即默,安闲自在,从容应付,不敢慢之,不可敬之。” 安闲自得 自得:自己感到舒适。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不如在家安闲自在,快活过了日子,却去讨这样烦恼吃!” 优游自得 指悠闲如意。 出处:汉·班固《东都赋》:“莫不优游而自得,玉润而金声。” 优游自在 指悠闲舒适。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太平无事,尚可优游自在,一旦有警,早已吓得意乱心慌,等到上头派了下来,更把他急的走头无路。” 优哉游哉 指生活悠闲自在。 出处:《诗经·小雅·采菽》:“优哉游哉,亦是戾矣。” 悠然自得 悠然:闲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舒适。形容悠闲而舒适。 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苻坚载记·附王猛》:“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 悠闲自在 闲暇舒适,无忧无虑。 出处:清·张贵胜《遗愁集·忠义》卷四:“此之谓从容就义也,死是何等事,乃能夫妇同心,又做得如此悠闲自在。” 悠悠忽忽 形容悠闲懒散或神志恍惚的样子。 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悠悠忽忽,怊怅自失。” 悠游自得 悠游:闲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舒适。形容悠闲而舒适。 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苻坚载记·附王猛》:“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 拄颊看山 形容在官而有闲情雅兴。亦为悠然自得的样子。 出处:宋·范成大《次胡经仲知丞赠别韵》:“先生有道抗浮云,拄颊看山意最真。” 樽前月下 酒樽之前,月亮之下。指对酒赏月的悠闲情境。 出处:清·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八》:“弟此节俗冗,焦头烂额,对月对酒皆不乐。樽前月下,尚有剥啄之声,如御十万敌,必须在家首先搪拒,竟无福前来望见颜色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