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回乡的诗句1.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2.形容返乡心情的相关诗句《回乡偶书二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杂 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 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年代】:唐 【作者】:岑参 【 题 】:逢入京使 【内容】: 故国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长干曲四首(其一、其二) 崔颢 “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 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 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 生小不相识。” 泊船瓜洲 (王安石·北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我给你找了一些返乡心情还有思乡心情,希望能用得上。 3.形容回乡的诗句有哪些1.《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鬓毛衰 一作: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腊日》 唐代: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3.《癸巳除夕偶成》 清代: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4.《同州端午》 唐代: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5.《门有车马客行》 唐代:李白 门有车马宾,金鞍曜朱轮。 谓从丹霄落,乃是故乡亲。 呼儿扫中堂,坐客论悲辛。 对酒两不饮,停觞泪盈巾。 叹我万里游,飘飘三十春。 空谈帝王略,紫绶不挂身。 雄剑藏玉匣,阴符生素尘。 廓落无所合,流离湘水滨。 借问宗党间,多为泉下人。 生苦百战役,死托万鬼邻。 北风扬胡沙,埋翳周与秦。 大运且如此,苍穹宁匪仁。 恻怆竟何道,存亡任大钧。 4.求形容故人回乡的诗句回乡偶书(2)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这一首可看作是另一首的续篇。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离别家乡岁月多”,相当于上一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人之不厌其烦重复这一句即顺势转出有关人事的议论。“近来人事半消磨”一 句,看仅抽象、客观,实则包含了许多深深触动诗人感情的具体内容,“访旧半为鬼”时发出的阵阵惊呼,因亲朋沉沦而引出的种种嗟叹,无不包孕其中。唯其不胜枚举,也就只好笼而统之地一笔带过了。三四句笔墨荡开,诗人的目光从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镜湖,在今浙 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周围三百余里。贺知章的故居即在镜湖之旁。虽然阔别镜湖已有数十个年头,而在四围春色中镜湖的水波却一如既往。诗人独立镜湖之旁,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触自然涌上了他的心头,于是又写下了“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诗句。诗人以“不改”反 衬“半消磨”,以“惟有”进一步发挥“半消磨”之意,强调除湖波以外,昔日的人事几乎已经变化净尽了。从直抒的一二句转到写景兼议论的三中句,仿佛闲闲道来,不着边际,实则这是妙用反衬,正好从反面加强了所要抒写的感情,在湖波不改的衬映下,人事日非的感慨显得愈益深沉 了。还需注意的是诗中的“岁月多”、“近来”、“旧时”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贯穿而下,使全诗笼罩在一种低回沉思、若不胜情的气氛之中。与第一首相比较,如果说诗人初进家门见到儿童时也曾感到过一丝置身于亲人之中的欣慰的话,那么,到他听也亲朋介绍以后,独立于波光粼粼的镜 湖之旁时,无疑已变得愈来愈感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