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回乡

1.关于一首唐诗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第二句:乡音无改鬓毛衰.其中:衰

“乡音无改鬓毛衰”里面,“衰” 注音应该是cuī。

首先,我们看一下现代汉语的音韵和古代诗词曲律的区别。 现代新编韵辙中,“摧”与“衰”因同音,都可归入“灰堆”韵。

但古时候人们的发音和现在是有区别的。在王力先生整理的《诗韵常用字表》中,“摧”与“衰”字虽都属于上平声,但“衰”字属于“支”韵部,而“摧”字才属于与“回、来”同韵部的“灰”韵部(见徐洪火著的《诗词律曲常识》附表,1978年,四川人民出版社,P111、112页)。

因此,笔者认为是“摧”字而不是“衰”字。 其次,“衰”字本来的注解为“等衰,等差、等弟”。

《唐宋绝句选注析》对“衰”的注解为“花白”,这种注解虽然是根据整句话的意义而注,并非“衰”字本意。《唐诗鉴赏词典》将“鬓毛衰”三字注解为“疏落”之意,也与“衰”字本意不相符。

贺之章在返乡时八十有六,,其鬓毛“疏落”是符合他实际情况的,而“摧”字在古文中解释为折断、毁坏,此意可引伸为脱落。因此,笔者认为诗的作者用的是“摧”字而不是“衰”字。

通过上面对两处不同点的分析,笔者认为,贺之章《回乡偶书二首》之一的第二句,正确的文字是“乡音未改鬓毛摧”,即徐洪火先生的引用是正确的。 以上愚见不知各位网友及诗词爱好者是否同意,愿能起抛砖引玉的效果,还其原诗庐山真面目,使之流传中不再出现多种文字的情况。

参考资料: 。

2.回乡偶书的历史背景

贺知章生于公元六五九年,死于公元七四四年,活了八十五岁。

相传在他十岁的时候,就和父亲离开了家乡越州永兴(现在浙江萧山),到长安(现在陕西西安)去求学。背井离乡,和父亲两人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苦。

有的时候吃不上一口饭;有的是穿不上一件完整的衣服,但是贺知章哪怕挨饿受冻,也要读书。 它的书读得非常好,但是因为他不愿意向权贵阿谀奉承,所以每次科举考试总考不中。

生性耿直的贺知章并不因此自暴自弃,还是以顽强的毅力刻苦学习。直到他三十七岁的时候才考中了进士。

后来在长安做秘书监等无足轻重的小官,他一直未受到重视,在政治上很不得志,常常饮酒作诗,来消除心中的不快。 他和爱喝酒的李白是好朋友,两人在一起饮酒、赠诗,相处得十分融洽。

贺知章还擅长书法,尤其擅长写草书和隶书。 天宝初年(约742年)八十三岁的贺知章,在外面度过了七十多个寒暑,终于迈着蹒跚的步子,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家乡。

人老了,头发早已花白了,但因为他多年和父亲生活在一起,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 当他踏上阔别了七十年的故土时,正碰上在村口玩耍的一群小孩,看着眼前这位老人,孩子们当然不认识他了,他们凑成一堆,迎上前去,很有礼貌地笑着向他打问:“老伯伯,您是从哪里来?”听了孩子们的问话,贺知章感慨万分,看着眼前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往事一一映入眼帘,写下了这首《回乡偶书》。

3.古诗回乡偶书中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衰读shuai还是cui小学语文课本中

以前古音读cui,现在读shuai 上学的时候,老师教我们读“衰”为cuī(崔).似乎这首诗就压韵了!后来古诗读多了!觉得这首诗这么读!这么压韵是错误的.1985年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衰”的注释.有四个义项:shuāi.①衰退,衰弱,衰老.《史记.李斯列传》“物极则~.”《战国策.赵策四》“而臣~.”②cuī.减少.《战国策.赵策四》“日食饮得无~乎?”(每天饮食没有减少吧?)③cuī(崔).等级次第.《左传.桓公二年》“皆有等~.”④cuī(崔).通“纟衰”.古代丧服的一种.《荀子.礼论》“无~麻之服.”从诗的意义上看!“鬓毛衰”只能理解为:“[鬓毛衰(cuī)]耳边的头发疏落.”不可能是别的意思.再从诗律方面来看.《回乡偶书》是唐诗,属于格律诗,也就是近体诗,除首句可以入韵,也可以不入韵以外,偶句必须入韵,而且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根据格律诗中绝句减半的特点,《回乡偶书》如果是首句就入韵,那么通篇都要压韵的.正常情况下,我们都读二句衰(shuai)音,四句来(lai)音,其韵为(ai),由此首句会不会也应该是(ai)韵呢?那么“回”字有没有“hui”的读音呢?中国古代的各地发音本身就不一样,也很难达到统一,如同“通甲字”一样,是不是也有“通甲音”.比如徘徊在很多地方读成徘回,反之回“hui”也有可能读成徊“huai”音,如同还“hai”读还“huan”一样.也许这需要考究一下贺知章先生写此诗的地点和当时人的语音.。

4.【与古诗回乡偶书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从别人口中得知亲故凋零的句子是:遥看是君家,松柏冢垒垒.描写家国破败,控诉当时繁重的兵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的句子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杂树,井上生旅葵.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