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年级下册的前二十五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初夏》【宋】朱淑真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夏日》【唐】白居易 东窗晚无热,北户凉有风。尽日坐复卧, 不离一室中。中心本无系,亦与出门同。 2.三年级下册的所有古诗14首三年级下半学期 古诗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 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3.3年级上下册所有古诗【一年级上册】 画 唐朝•王维 静夜思 李白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年级下册】 春晓 唐 • 孟浩然 村居清 • 高鼎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所见 清•袁枚 小池 宋•杨万里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二年级上册】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山行 唐 杜牧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赠汪伦 唐 李白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二年级下册】草 唐•白居易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绝句 唐 杜甫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背诵或默写情况家长签名:【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望天门山 唐 李白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三年级下学期古诗20首三年级下学期古诗20首 1.望洞庭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易水送别唐 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3.关山月唐 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乐游原唐 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6.塞下曲唐 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7.乞巧唐 林 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8.游园不值宋 叶绍翁应怜屐 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9.无题唐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0.嫦娥 唐 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1.绝句 南宋 志南古木阴中系(jì)短篷,杖藜(lí)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2.秋词唐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3.乌衣巷唐 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4.送友人唐 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5.送别唐 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16. 约客南宋 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7.登飞来峰北宋 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8.书湖阴先生壁北宋 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19.画眉鸟。宋 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20.题临安邸南宋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仿写三年级下册25课古诗在一天中,太阳做的好事可多啦: 她把光洒向稻田, 小麦迅速成长, 她把光洒向小河, 小鱼快乐的游戏, 她把光洒向花丛, 小花争奇斗艳, 最重要的是, 她把光洒向外国小朋友的家. 仿写嘛,比较简单的,但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学生多读原句,弄清楚是什么句式。然后先将其中的一两个关键词换一下(换成自己要写的对象),这样就成新句子了,再用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写出不同的句子来,教师要耐心地指导。只要会写一次,以后就会了,想忘也忘不了。 6.三年级下册26首古诗的内容以及性名三年级下册必背20首古诗和必读10篇美文1.望洞庭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注释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3.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两说均可。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译文洞庭湖的水色和秋天的月色交融在一起,互相辉应,显得多么和谐。无风的湖面平静得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铜镜。 从远处看,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就好像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青螺。23.易水送别唐 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注释1.此地:指易水岸边。 2.燕丹:战国时燕国太子丹。3.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 冠:帽子。4.人:指荆轲。 5.没:死,即“殁”字。6.水:指易水之水。 译文就是在这个地方燕丹送别荆轲,壮士慷慨激昂,场面悲壮。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只有易水还是寒冷如初。 3.关山月唐 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有白登山。 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与匈奴交战,被围困七日。1.关山月:古乐府诗题,多抒离别哀伤之情。 2.天山:指祁连山,位于今青海、甘肃两省交界。3.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4.白登:白登山,在今大同东北。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 胡:此指吐蕃。窥:有所企图。 5.戍客:指戍边的兵士。6.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 译文巍巍天山,苍茫云海,一轮明月倾泻银光一片。浩荡长风,掠过几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 汉高祖出兵白登山征战匈奴,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很少看见有人庆幸生还。 戍边兵士仰望边城,思归家乡愁眉苦颜。当此皓月之夜,高楼上望月怀夫的妻子,同样也在频频哀叹,远方的亲人呵,你几时能卸装洗尘归来。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1.黄鹤楼:旧址在今湖北武昌黄鹄矶,背靠蛇山,俯临长江。2.往,去。 3.扬州的旧名。4.黄鹤楼在广陵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 5.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6.江顺流而下。 7.只。8.天边。 译文老朋友离开西边黄鹤楼,在明媚的春天里去往扬州。孤帆远去在水天尽头,只见长江向天边奔流。 5.乐游原唐 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1.乐游原:在长安城南。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2.不适:不悦, 不快。 译文今天到了傍晚时,我心中有些不惬意,于是就坐上马车,到古时的乐游原上游玩。这时望见将要落山的太阳,真是十分好看,可惜已近黄昏,不多时就要没有了。 6.塞下曲唐 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注释1.曲――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2.惊风――突然被风吹动。3.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4.平明――天刚亮的时候。5.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6.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7.石棱――石头的边角。 译文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7.乞巧唐 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注释1.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2.碧霄:浩瀚无际的天空。 3.几万条:虚指,比喻多。译文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仰望天空,似乎有牛郎和织女在喜鹊桥相会。 家家户户在秋月下乞巧,不知道穿尽了几千条红丝线啊。8.游园不值宋 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注释1.不值:没有遇到主人。 2.屐:一种木头鞋,底下有齿,可以防滑。3.小扣:轻敲。 4.柴扉:用树条编扎的简陋的门。译文园主人该是怕木屐齿踩坏了苍苔,为什么客人轻敲柴门久久地不开。 那满园的美丽春色怎能关闭得住,一枝红色杏花已经早早探出墙来。9.无题唐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注释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译文。 7.三年级下册全部古诗不知道你用的是哪个版本?有语文版、人教版、苏教版等等 下面是人教版的。共有古诗四首。 第1课《燕子》 第2课《古诗两首》 第3课《荷花》 第4课《珍珠泉》 语文园地一 第5课《翠鸟》 第6课《燕子专列》 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第8课《路旁的橡树》 语文园地二 第9课《寓言两则》 第10课《惊弓之鸟》 第11课《画杨桃》 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 语文园地三 第13课《和时间赛跑》 第14课《检阅》 第15课《争吵》 第16课《绝招》 语文园地四· 第17课《可贵的沉默》 第18课《她是我的朋友》 第19课《七颗钻石》 第20课《妈妈的账单》 语文园地五 第21课《太阳》 第22课《月球之谜》 第23课《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第24课《果园机器人》 语文园地六 第25课《太阳是大家的》 第26课《一面五星红旗》 第27课《卖木雕的少年》 第28课《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语文园地七 第29课《古诗两首》 第30课《西门豹》 第31课《女娲补天》 第32课《夸父追日》 语文园地八 古诗分别是《咏柳》、《春日》、《乞巧》、《嫦娥》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 日 朱 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乞巧 (唐)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里有小学教材电子版,有课文,有朗读。/xiaoxuedianzikeben/ 8.三年级上下册全部古诗【小学三年级 】 上册: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北宋)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下册: 1、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乞巧(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4、嫦娥(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