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金风的古诗鹊桥仙·纤云弄巧朝代:宋代作者:秦观原文: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辛未七夕朝代:唐代作者:李商隐原文: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七夕二首·其一朝代:明代作者:德容原文:玉露"金风"报素秋,穿针楼上独含愁。 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枝字朝代:唐代作者:韦安石原文: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泫萸枝。 睿览八纮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2.和银川有关的诗句1、《银川怀古用诸公韵》近现代:张海鸥大漠霜秋冷夏山,长河依旧带沙盘。 边风又落潇潇雨,塞鸟还飞漠漠田。几处军魂萦细柳,何时线画暗苍岩。 贺兰多少兴亡事,雁过无痕月在天。释义:无边无际的沙漠到了秋天山上会结霜,也会变得寒冷,河流却只能一直盘踞在沙漠之中。 边防的地界吹起寒风,也下了一场大雨,边塞的鸟儿在沙漠的上空来回徘徊。沙漠之地的好几处军魂游荡在杨柳之间,什么时候才能找到苍岩安息。 贺兰山上有很多关于兴亡的故事,却在时间长河当中没有留下痕迹,只有一轮明月挂在天空。2、《菩萨蛮 其二》清代:樊增祥离肠九曲河中水,一宵流过银川尾,水北是丹州,东风昨夜柔。 湘屏围六曲,楼上春人独,无绪对春山,画眉人未还。释义:离别的愁肠就像九曲河中的水一样多,一夜流过银川的边界,河水的北边是丹州,昨晚的东风比较柔和,湘江被六曲包围起来,楼上那个孤独的人也没有心情欣赏春天的山景,思念的人儿还没回来。 3、《吴江夜作》近现代:张鳦生信是吴江好放船,烟迷城郭水迷天。岸头塔小疑人立,寺外松孤似鹤眠。 明灭灯光浮玉阙,万千星影曳银川。飘零一剑将何去,慷慨高歌且扣舷。 释义:相信这是吴江好放船,浓烟迷城水迷天。岸头塔小怀疑人立,寺外松孤象鹤睡觉。 明熄灭灯光浮玉阙,万千星星的影子拖银川。飘零一把剑将何去,慷慨高边歌边敲着船边。 4、《由玉河复至玉泉 其二》清代:弘历卧波桥影亘银川,寒食风轻稳度船。赐火那须资蜡烛,绿榆无树不新烟。 释义:波桥的影子一直卧在银川地界,寒食节来临,风儿轻轻吹过,船还可以稳稳渡河。即使恩赐再多的柴火、蜡烛等物资,那一大片绿色的榆树也不会再发出新的枝芽。 5、《随“诗旅团”自银川至额济纳旗客途走笔》近现代:熊东遨一串驼铃入混茫,此行真欲破天荒。数声寒雁秋云白,千里横沙塞草黄。 食野诚如诗所道,开边代有国之殇。光阴只是寻租者,赚取人间百样忙。 释义:一个串驼铃声入混模糊,这行真想破天荒。几声寒雁秋云白色,千里横塞外草黄。 食野正如诗中所说,开边代有国之殇。光阴只是寻租的,赚取人间百样忙。 3.与爱情有关的诗句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注释: 鹊桥仙:此调专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事.始见欧阳修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故名.又名《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双调,五十六字,仄韵. 纤云弄巧:是说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 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银汉:银河.迢迢:遥远的样子.暗度:悄悄渡过. 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金风:秋风,秋天在五行中属金.玉露:秋露.这句是说他们七夕相会. 忍顾:怎忍回视. 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语出宋玉《高唐赋》. ------鹊桥仙 秦观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铙歌十八曲》中的《上邪》.。 4.关于指甲的诗句只有染指甲的诗,单纯说指甲的没有吧。 女性染手指甲起源于唐代。唐代诗人张祐《弹筝》诗有云:“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斜过翠云中。”其中“玉笋红”,指的就是染过的娇红指甲。然而,真正用诗词来描写染指甲美的高手应该元末明初的诗人杨廉夫。 杨廉夫有一首专门咏染指甲的诗,写得是酣畅尽致,诗云:“金凤花开色更鲜,佳人染得指头丹。弹筝乱落桃花瓣,把酒轻浮玳瑁斑。拂镜火星流夜月,画眉红雨过春山。有时漫托香腮想,疑是胭脂点玉颜。”该诗除首句叙事平起外,句句都是形容美人嫣红的指甲。他还写过一律来歌咏红指甲,自然也是写得恰到好处:“金盘和露捣仙葩,解使纤纤玉有瑕。一点愁凝鹦鹉喙,十分春上牡丹芽。娇弹粉泪抛红豆,轻掏花枝镂绛霞。女伴相逢频借问,几番错认守宫砂。”杨廉夫不但擅诗,其词写得也颇可点赞。他在一首词中,这样咏美人的红指甲:“夜捣守宫金凤芷,十尖尽换红鸭嘴。一曲鼓瑶琴,数点桃花汛流水。”二四两句把佳人娇红的美甲,描写得淋漓生动,精警观止。 过去,人们用的染甲材料,基本都是天然植物的花朵,常用的两种是凤仙花和指甲桃花。凤仙花,在各地叫法不同,上述诗词中的“金凤”就是它的一个别名。“指甲桃”染甲的记载见于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我国民间女孩染指甲用的基本都是种在房前屋后的“指甲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