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杜甫写的表达高兴的诗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赏析 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恶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2.形容高兴的快哭诗句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旷荡恩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满园深浅色, 照在绿波中 .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3.人们往往因悲伤而哭泣,可杜浦却高兴而哭,表现杜浦万分激动的诗句代宗广德元年(763)春作于梓州,历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这首诗。因此。 白日放歌须纵酒,喜极而涕,便下襄阳向洛阳,手舞足蹈,终于结束了,惊喜欲狂的神态。 却看妻子愁何在。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当时对着妻儿侃侃讲述捷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其中“剑外忽传收蓟北,想到可以挈眷还乡,漫卷诗书喜欲狂。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称赞它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这种激情是人所共有的,情真意切。全诗毫无半点饰。作者喜闻蓟北光复,初闻涕泪满衣裳。延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 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 即从巴峡穿巫峡,青春作伴好还乡,喜极而泣。”表现杜浦万分激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