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词语形容一种良好的道德和社会风尚【流风遗迹】: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和陈迹。 【流风遗烈】:前辈留下来的风尚和功业。【流风遗俗】:流传下来的风尚习俗。 形容人物虽逝,风范犹存。【流风遗泽】:遗泽:遗留下来的恩惠。 指前代留传下来的风尚和德泽。【流风遗躅】:流风:遗风。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和陈迹。【路无拾遗】:指东西掉在路上,人们不会捡起据为己有。 形容社会风尚好。【清风峻节】:清廉正直的风尚,高尚峻伟的气节。 【拾金不昧】:金:原指钱财,现泛指各种贵重物品;昧:隐藏。拾到东西并不隐瞒下来据为己有。 指良好的仆人道德和社会风尚。【新人新事】:具有新的道德品质的人和体现新的高尚社会风尚的事。 【一代风流】:指创立风尚、为当时景仰的人物。【遗风古道】:前代留传下来的淳厚古朴的风尚。 【遗训余风】: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教化。【门不夜关】:形容社会安宁,风气良好。 【弊绝风清】弊:坏事;清:洁净。贪污、舞弊的事情没有了。 形容坏事绝迹,社会风气良好。【道不掇遗】: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 形容社会风气好。同“道不拾遗”。 【道不举遗】: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同“道不拾遗”。【道不拾遗】:遗:失物。 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道不拾遗,夜不闭户】:遗:遗失的东西;户:门。东西丢在路上没有人拾走,夜里睡觉都不需要关门防盗。 形容社会风气好。【道无拾遗】: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 形容社会风气好。同“道不拾遗”。 【返朴还淳】:返:返回,还。朴:朴实。 淳:诚实,厚道。指恢复原始的诚实和朴实厚道的社会风气。 【诽誉在俗】: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 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耕者让畔,行者让路】:畔:田界。 种田的人把田界让给对方,走路的人让开路让别人先走。形容礼让成为社会风气。 【耕者让畔,讼者让田】:畔:田界。耕田的人把田界所占的地面让给对方,有纠纷的给对方让田。 形容礼让已成为社会风气。【骨化风成】:指人的性情气质受感染而变化,一种新的社会风气已经形成。 【浇淳散朴】:使淳朴的社会风气变得浮薄。【浇醇散朴】:使淳朴的社会风气变得浮薄。 同“浇淳散朴”。【匡时济俗】:匡:纠正;济:救助。 拯救社会时局和风气,使之归于正道。【匡俗济时】:匡:纠正;济:救助。 拯救社会时局和风气,使之归于正道。【林下风韵】: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 同“林下风气”。【林下风致】: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 同“林下风气”。【林下高风】: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 同“林下风气”。【林下清风】: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 同“林下风气”。【路不拾遗】:遗:失物。 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门不夜关】:形容社会安宁,风气良好。【门不夜扃】:形容社会安宁,风气良好。 同“门不夜关”。【市不二价】:指买卖公道,不相欺诈。 形容社会风气好。同“市无二价”。 【市无二价】:买卖没有两种价钱,买卖公道,不欺骗人。形容社会风气好。 亦作“市不二价”。【树之风声】:树:建立;风:教化;声:风声,风气。 建立好的教化,宣扬好的风气。【台阁生风】:台阁:东汉尚书的办公室。 泛指官府大臣在台阁中严肃的风气。比喻官风清廉。 【涂不拾遗】:涂:通“途”,道路。路上有失物,无人拾取。 形容社会风气好。【蔚成风气】: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蔚然成风】: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无一尘染】: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 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纤尘不染】: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 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相帅成风】:层层影响成为风气。帅,同“率”。 【一尘不倒】: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 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一尘不染】: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 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一尘不涉】: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 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一尘不受】: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 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一尘不缁】:犹一尘不染。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 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移风崇教】:移转风气,崇尚教化。 【盂方水方】:盛水的器皿是什么形状,水也成为什么形状。比喻在上的人言行影响风气。 【正始之音】:①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 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土风流,盛于洛下。②指纯正的乐声。 【政简刑清】:旧时形容法令简省,社会风气好,犯。 2.描写农村纯朴好客风尚的诗句游山西村·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赏析 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一生勤奋创作,诗歌数量惊人。据他自己说:“六十年间万首诗。”流传至今的《剑南诗稿》仍保存了九千三百多首,在两宋诗人中翘居首位。这些独具风采的诗篇,其主要内容正如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所说:“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这首《游山西村》所描绘的内容属于后者。 这首别开生面的诗篇,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一年前,陆游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同样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任上罢官归里。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 这首诗题为《游山西村》,据《剑南诗稿》卷三十二《幽栖》诗之二自注云:“乾道(二年)丙戌始卜居镜湖之三山。”这个地方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小村,距离绍兴城南大约九里,地名西村。这里,山明水秀的优美环境,固然诱发诗人的兴味,而古代抒写田园生活的优秀诗篇,更是陶冶着诗人的性灵。以开创田园诗派著称的陶渊明在《归田园居》诗中所描写的真景实事曾给诗人以启迪。唐代擅长于歌咏山水田园的诗人孟浩然的名作《过故人庄》又给诗人带来了恬淡中有淳美的感受。这些都是陆游诗歌创作所汲取的有益养料。 不妨让我们先读一下《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与陆游的《游山西村》题材都是描写农村的风光,然而艺术构思各异。前者主要写“邀我至田家”的眼前情景,而后者侧重写游村的所见所闻。因此,我们欣赏陆游这首诗,必须紧紧扣住诗题的“游”字,才能把握住诗篇的脉络,体会到诗人别具的艺术匠心。 3.描写农村淳朴好客风尚的诗句游山西村·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赏析 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一生勤奋创作,诗歌数量惊人。 据他自己说:“六十年间万首诗。”流传至今的《剑南诗稿》仍保存了九千三百多首,在两宋诗人中翘居首位。 这些独具风采的诗篇,其主要内容正如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所说:“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这首《游山西村》所描绘的内容属于后者。 这首别开生面的诗篇,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 一年前,陆游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同样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任上罢官归里。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 “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 这首诗题为《游山西村》,据《剑南诗稿》卷三十二《幽栖》诗之二自注云:“乾道(二年)丙戌始卜居镜湖之三山。” 这个地方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小村,距离绍兴城南大约九里,地名西村。这里,山明水秀的优美环境,固然诱发诗人的兴味,而古代抒写田园生活的优秀诗篇,更是陶冶着诗人的性灵。 以开创田园诗派著称的陶渊明在《归田园居》诗中所描写的真景实事曾给诗人以启迪。唐代擅长于歌咏山水田园的诗人孟浩然的名作《过故人庄》又给诗人带来了恬淡中有淳美的感受。 这些都是陆游诗歌创作所汲取的有益养料。不妨让我们先读一下《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与陆游的《游山西村》题材都是描写农村的风光,然而艺术构思各异。 前者主要写“邀我至田家”的眼前情景,而后者侧重写游村的所见所闻。因此,我们欣赏陆游这首诗,必须紧紧扣住诗题的“游”字,才能把握住诗篇的脉络,体会到诗人别具的艺术匠心。 清方东树在《昭昧詹言》卷二十说陆游这首七律“以游村情事作起,徐言境地之幽,风俗之美,愿为频来之约”。从诗的结构来看,这是符合实际的。 诗人运用凝练的笔触,全篇围绕着一个“游”字铺展,不仅写得层次分明,而且勾勒出一幅色彩明丽的江南农村风光图。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 初看起来觉得平淡,就象“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那样,仿佛是一则普通的记事,毫不费力。然而,诗人从这里的起句,写自己游村突然来到农家,主人盛情留客,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为下面出游写景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 “腊酒”,指腊月(农历十二月)里自酿的米酒。这是稻谷丰收后出现的喜人景象。 腊酒在开春后饮用,外表显得有点浑浊,但是它有着名酒般的醇美。何况农家主人又是那样热情待客,还备有丰盛的佳肴呢!豚,指小猪,这里“足鸡豚”是形容农家待客的菜肴极为丰盛。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一联脍炙人口的名句。 它的妙处,不仅在善于描写难状之景以及对仗的工巧,而是在于“等闲语言变瑰奇”,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咀嚼。把这种自然景象摄入诗篇里,在唐代诗人的笔下早就描绘过,如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忽与前山通。” 到了宋代诗人手里,也有所描摹,如王安石《江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时代接近于陆游的诗人还有强彦文,他的诗歌有唐人的风致,曾写过“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渐有村”的诗句①。 但在意境的开拓上,可以这样说,这些诗句要远逊于陆游。这联上句通过一个“疑”字,把徐行山村而周围山峦重迭、流水萦绕的迷路的感觉,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把移步换形所见之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 这样使感觉的形象与视觉的形象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优美动人而又奇妙的画面。《唐宋诗醇》评这二句说:“有如弹丸脱手,不独善写难状之景。” 这个评价是有见地的。这一联不仅写得极其自然,而且用语浅近,含意丰富;仿佛信手拈来,然而出人意表。 所以千百年来一直赢得人们的普遍喜爱,如今已成为广泛流传的成语。当人们吟诵这两句诗时,不单是欣赏这难以言状的美妙的山村自然风光,而是从中领悟到它所蕴含的哲理思想的启示——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诗由写景转入抒情,从村外之景转写村内之情。 “春社”,这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习俗。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谓“立春后五戊日为春社”。 即立春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当这一天将来临时,村子里不断的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