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过年放鞭炮,贴对联的诗句关于过年放鞭炮,贴对联的诗句有 《元日》 王安石 [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挂桃符,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 2...过新年放鞭炮的段古诗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除夜》白居易 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 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除夜》白居易 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 ——《除夜》曹松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王安石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除夜》文天祥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祇与东君偏故旧。 ——《元日 玉楼春》毛滂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拜年》文征明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凤城新年辞》查慎行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 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还将万亿寿,更谒九重城。 ——《除夜有怀》杜审言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作》高适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除夜》来鹄 3.春节里人们放鞭炮贴春联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一诗的名句春节里人们放鞭炮贴春联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一诗的名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是王安石的名作,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 爆竹是一个汉族传统民俗,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相传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最高潮。 新春开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4.关于迎新年的诗词1、《花犯·谢黄复庵除夜寄古梅枝》宋代:吴文英 翦横枝,清溪分影,翛然镜空晓。小窗春到。怜夜冷孀娥,相伴孤照。古苔泪锁霜千点,苍华人共老。料浅雪、黄昏驿路,飞香遗冻草。 行云梦中认琼娘,冰肌瘦,窈窕风前纤缟。残醉醒,屏山外、翠禽声小。寒泉贮、绀壶渐暖,年事对、青灯惊换了。但恐舞、一帘胡蝶,玉龙吹又杳。 释义: 将梅花从树上剪下来后,倒映溪中的梅枝影也即分成两截,但映在平静似镜的溪水中的梅影却显得更加空疏、自在。将梅花放置在窗台上,梅花的清香给居所带来了春的气息,独守广寒的嫦娥也将月光洒照在梅枝上陪伴。 眼前的梅枝已有多年,枝上长着泪痕似的斑斑白霜般的苔藓,它与我头上的苍苍白发互相映衬。沿着驿道,踏着浅雪,将梅花的清香一路散发在浅雪中的冻草上,紧赶而来,终于在除夜黄昏时送到了。 好像在梦中见到梅神冰肌玉骨,身披素缟在风中翩翩起舞。醉梦醒后,仍在幻觉中,仿佛听到翠羽啁唧的声音。时间已过很久,连插着梅枝的壶中泉水也渐渐由冷变暖。只见青灯上的灯光也渐转暗,室外已泛出晓光,忽然感到又一个新年到来了。但是害怕它们翩然起舞,就像蝴蝶和雪一样。 2、《高阳台·除夜》宋代:韩疁 频听银签,重燃绛蜡,年华衮衮惊心。饯旧迎新,能消几刻光阴。老来可惯通宵饮,待不眠、还怕寒侵。掩清尊。多谢梅花,伴我微吟。 邻娃已试春妆了,更蜂腰簇翠,燕股横金。勾引东风,也知芳思难禁。朱颜那有年年好,逞艳游、赢取如今。恣登临。残雪楼台,迟日园林。 释义: 我频频地倾听更漏之声,又重新点起红烛,满屋光明。年华滚滚宛如流水,令我黯然心惊。饯别旧岁,迎接新春,还能用得着几刻光阴,新的一年翩翩来临。年老体衰,怎么能习惯通宵畅饮?想要守夜不睡,又怕寒气袭人衣襟。我轻轻地放下酒樽,感谢那初开的梅花,陪伴着我独自低吟。 邻家的姑娘已试着穿上春衣,美丽的鬓发上首饰簇新。蜂腰形的翡翠晶莹润泽,燕股形的宝钗嵌有黄金。温和的春风引起人们的春情,也令人芳情难禁。朱颜哪能年年都好,应该尽情地游乐,趁着现在的大好光阴,恣意地去眺望登临,观赏那残雪未消的玉色楼台,游览那斜阳辉映的美丽园林。 3、《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唐代: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释义: 长期以来两家关系就很好,彼此相知亲密无间。 天黑之后点起描画的红烛,排起守岁的宴席,友朋列坐其次。 席间歌女唱起《梅花》旧曲,大家畅饮新蒸的柏酒,推杯换盏,间或会有行酒令的游戏。 作者现在是四处漂泊随行处且行乐,一年一年的过去了也不见。 4、《守岁》唐代: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释义: 傍晚的夕阳斜照着华丽的宫殿,岁月使宫廷更加美丽。 年终岁寒,冬雪消融,暖洋洋的宫闱里似乎吹进了和煦的春风。 巨大红烛点燃了,远远看上去,像一簇簇花团。 君臣欢宴饮酒,喜度良宵,迎新年,辞旧岁,通宵歌舞。 5、《客中除夕》明代:袁凯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 一杯柏叶酒,未敌泪千行。 释义: 今儿晚是怎样的一个夜晚?只能在异地他乡诉说故乡。 眼看别人的儿女一天天长大,自己的客游生活却岁岁增长。 战乱连年不断、无休无歇,关山阻隔,故乡归路渺茫。 饮一杯除夕避邪的柏叶酒,压不住思亲眼泪万千行。 5.关于放鞭炮的诗有哪些“白居易《除夜》: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杜审言《除夜有怀》: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 《红楼梦》灯谜:一声震得人方恐,回头相看已化灰。 范成大《爆竹行》:儿童却立避其锋,当阶击地雷霆。 唐来鹄《早春》: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 6.关于迎新年的古诗一、元日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二、除夜作 【作者】高适 【朝代】唐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译文 我独自在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久久难以入眠。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三、除夜雪 【作者】陆游 【朝代】宋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译文 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盛了半盏屠苏酒的杯子还没有来得及举起庆贺,我依旧在灯下用草字体赶写着迎春的桃符。 四、田家元日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译文 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一年又开始了。我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农事。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农家人推测今年的收成,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 五、新年作 【作者】刘长卿 【朝代】唐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译文 新年来临思乡之心更切,独立天边不禁热泪横流。到了老年被贬居于人下,春归匆匆走在我的前头。山中猿猴和我同度昏晓,江边杨柳与我共分忧愁。我已和长太傅一样遭遇,这样日子须到何时才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