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雨季的诗句1、《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初春小雨》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6、《听雨》 宋·方岳 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 门寂山相对,身闲鸟不猜。 7、《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8、《春日游湖上》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9、《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0、《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2.形容广东梅雨季节天气的网络词句1. 一年一度的梅雨季节又到了,天不分白天黑夜一个劲的滴着眼泪,时而伤心欲绝,时而痛哭流涕,就像一个人在受到打击的时候一样,眼泪滴答流个不停。 2. 讨厌的梅雨断断续续,时大时小地下个不停,一连从6月25日下到7月1日,整整下了七田七夜,真让人十分厌烦。 3. 淅沥的梅雨已下了多日,江南的一切都被绵绵的雨帘遮着。 4. 梅雨淅沥地下着,那是你积怨已久的相思泪。 5. 樱花凋零离人泪,梅雨落尽孤客愁,一城春水向东流。 3.形容广东梅雨季节天气的网络词句1. 一年一度的梅雨季节又到了,天不分白天黑夜一个劲的滴着眼泪,时而伤心欲绝,时而痛哭流涕,就像一个人在受到打击的时候一样,眼泪滴答流个不停。 2. 讨厌的梅雨断断续续,时大时小地下个不停,一连从6月25日下到7月1日,整整下了七田七夜,真让人十分厌烦。 3. 淅沥的梅雨已下了多日,江南的一切都被绵绵的雨帘遮着。 4. 梅雨淅沥地下着,那是你积怨已久的相思泪。 5. 樱花凋零离人泪,梅雨落尽孤客愁,一城春水向东流。 4.关于雨季的诗句关于雨的诗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绝句》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王禹偁《点绛唇》 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毛熙震《清平乐》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唐.孟浩然.《春晓》)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唐.王维.《山居秋暝》)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唐.杜甫.《春夜喜雨》)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唐.王维.《山中》)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张志和.《渔歌子》)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杜牧.《清明》)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5.关于雨季的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绝句》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王禹偁《点绛唇》 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毛熙震《清平乐》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唐.孟浩然.《春晓》)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唐.王维.《山居秋暝》)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唐.杜甫.《春夜喜雨》)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唐.王维.《山中》)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张志和.《渔歌子》)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杜牧.《清明》)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6.有“雨季”的诗句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不是吗?春天的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你看它多么“好”!第二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由雨变成雪。 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这们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不很彻底。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第三联。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如今呢?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象云一样黑。好呀!看起来,准会下到天亮。 尾联写的是想象中的情景。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那么,田里的禾苗呢?山上的树林呢?一切的一切呢? 浦起龙说:“写雨切夜易,切春难。”这首“春夜喜雨”诗,不仅切夜、切春,而且写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 诗人的、也是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爱这们的“好雨”。所以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 第二联所写,显然是听出来的。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第三联所写,分明是看见的。 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无限喜悦的心情,又表现得多么生动!中唐诗人李约有一首《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和那些朱门里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对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难道不是一种很崇高的感情吗? 7.描写梅雨季节的诗句宋赵师秀<;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还有很著名的贺铸的<;青玉案>;:"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过是词. 浪淘沙 白居易 青草湖中万里程, 黄梅雨里一人行。 愁见滩头夜泊处, 风翻暗浪打船声。 鹧鸪天 晏几道 陌上蒙蒙残絮飞, 杜鹃花里杜鹃啼。 年年底事不归去, 怨月愁烟长为谁。 梅雨细,晓风微, 倚楼人听欲沾衣。 故园三度群花谢, 曼倩天涯犹未归。 8.关于梅雨季节的诗句《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闭敲棋子落灯花。 《三衢道中》曾纾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汛尽却山行。 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夏日》戴复古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以上三首诗反映黄梅雨时节,天气乍阴乍睛现象。 同时在古诗中也反映出我国梅雨的分布、时间。梅雨时期在我国各地出现时间迟早不一样。根据统计,正常年份,闽浙一带大致是五月中旬到六月中旬,也就是在春末夏初。 《梅雨》唐代柳宗元 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 秋深楚猿深,梦断越鸡晨。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 素衣今化尽,非为帝京尘。 柳宗元写这首诗时在广西柳州,小春即农历三月。 《梅雨》杜甫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茅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迥。 杜甫当时在四川成都,诗中所说的"南京"不是指江苏南京,而是指成都,成都梅雨时值农历四月。 关于这二首诗梅雨时值不同,《庚溪诗话》指出:"江南五月梅熟时霖雨,谓之黄梅雨。然少陵诗曰:'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是蜀中梅雨,乃在四月也。及读柳子厚诗云:'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此子厚在岑外诗,是南粤,梅雨,又在春矣。盖时候所至,早晚不同耶。" 《梅雨》陆游 丝丝梅子熟时雨,漠漠楝花开后塞。 剩采芸香群书蠹,旋舂麦耖续家餐。 陆游时在家乡芸花在夏季开花,所以江浙梅雨正值初夏。 宋代苏轼《舶风》一诗,不仅描写梅雨,而且还把梅雨物候季节现象与季风联系起来。诗前还有并引: 吴中梅雨既过,飒然清风弥旬,岁岁如此,湖人谓之舶趠风,是时海舶初回,云此风自海上与舶俱至云尔。 三旬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 几处萦回度山曲,一时清驶满江东。 惊飘蔌蔌先秋叶,唤醒昏昏嗜睡翁。 欲作兰台快哉赋,却嫌分别问雌雄。 苏轼写这首诗时在浙江湖州一带,三旬是夏至节后十五天,即江浙一带梅雨是在农历五月结束。从以上诗人咏梅雨诗知道,我国梅雨在春夏之交的农历三、四五月,并且由南而北渐渐推进到长江流域。 "三旬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意是说,每年夏至后黄梅雨天气结束,既而转入夏季风(即东南风)也就是"舶趠风"。为什么叫"舶趠风"呢?"舶"就是船舶,"趠"是远来的意思。因为此时风自海上与船舶同时来到,因此称为"舶风"。 我国古籍早对东南季风过记载,如汉代应劭《风俗通》说:"五月有落梅雨,江淮以为信风。"朱国桢《涌幢小品》也说:"吴中五六月间,梅雨既过,必有大风连数日,士人谓之舶趠风。云是舶遇此风,日行数千里,虽猛而不为害"。 什么是季风呢?大家知道,冬季常刮西北风,一到夏季偏南风逐渐盛行,而且冬季的西北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夏季东南风自海洋吹入大陆,这两种不同方向的风,总是随着季节不同而互相更换,我们称之为季风。 古代不仅懂得东南季风,而且利用季风特点掌握航船的规律。宋代泉州太守王十朋有一句诗说:"北风航海南风回",就是说远航外洋的船舶,都是北风出海,南风回航。 古代诗人把黄梅雨这个物候的季节现象,与夏季风连系起来,提高到梅雨与夏季风的关系,是合乎科学原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