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地区

1.《诗经》按地域分为哪三部分

是三种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诗歌:

风、雅、颂

《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风”本是乐曲的统称。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

对于《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还有观点认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雅》共105篇,分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但是没有情诗。

《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其中《周颂》31篇,认为可能是西周时的作品、多作于周昭王、周穆王以前;《鲁颂》4篇,认为可能是鲁僖公时的作品;《商颂》则认为是春秋以前宋国的作品。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汉朝时儒家将其奉为经典,称为《诗经》,沿用至今。《诗经》收入了305篇诗;另有6篇只存题目而无内容,叫作“笙诗”。这样实际存在着311个题目,305篇诗。这些诗歌分为三部分:风诗160首,雅诗105首,颂诗40首。它们代表了2500年前大约500年间的诗歌创作。其中最早的诗产生时间约在西周初期,最晚则在春秋中叶。就其产生地域而言,涉及现在的陕西、山西、河北、河南、湖北等省。作者中有农夫、牧人、士兵,也有贵族和士大夫。《诗经》标志着中国文学史的光辉起点和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源头。

参考资料:

2.诗经有几个地方描写枸杞和人们的关系

共七个地方《诗经》中写到枸杞的6首诗全部在《小雅》部分.另一首诗在《国风·将仲子》.《小雅》第一篇写到枸杞的诗是《小雅·四牡》.这首诗共有5节,大意是在外服苦役的人们为了没完没了的\"王事\",远离家园,备尝艰辛,无暇顾及年迈的父母,为此而不胜悲伤.其中的第四节写到了枸杞:\"翩翩者骓,载飞载止,集于苞(茂盛状)杞.王事靡靡,不遑将母.\" 其二为《小雅·杖杜》,全诗共有4节,作品以一棵孤立生长的果树起兴,抒发了背井离乡的\"征夫\"与父母、妻子相互思念,盼望早日团圆的情怀.其中的第3节前4句写到了枸杞:\"陟坡北山,言采其枸.王事靡靡,忧我父母\". 其三为《小雅·南山有台》,全诗共5节.这是一首为贵族颂德祝寿的诗.作品以桑、杨、李和枸杞等树木比兴,颂扬\"君子\"德高望重,祝福他\"万寿无疆\",世代平安,子孙兴旺--\"保艾尔后\".诗中第三、第五两节与枸杞有关:\"南山有杞,北山有李……乐只君子,德音不已\";\"南山有枸,北山有喻……乐只君子,保艾尔后\".据说\"枸杞\"一名的来由,源自两个树种特征的合称,其树干为\"杞树\"的形态;树枝则状如\"枸树\"鸡爪形的果实.此说在这两节诗文中找到了答案. 其四为《小雅·湛露》,全诗共4节,其中的第3节为:\"湛湛露斯,在彼枸杞,显允君子,莫不令德.\"这首诗记叙的是贵族举行宗庙落成典礼时,一位宾客以枸杞、红枣和梧桐等树比兴,颂扬\"君子\"高贵的身份、显赫的地位、敦厚的美德和英武潇洒的气质. 其五为《小雅·四月》,全诗共8节,其中的最后一节写到了枸杞:\"山有蕨薇,隰有杞荑,君子作歌,维以告哀\".大意是一位下层小吏到远方行役,遭遇变乱,久不得归,以山地荒野中的几种苦寒植物比兴,抒发自己痛苦不堪的心情. 其六为《小雅·北山》,全诗共6节.开篇即写到了枸杞:\"陟彼北山,言采其枸.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靡,忧我父母\".这首诗记述一位长期担负繁重徭役的下层小吏为了\"王事\",带领役夫前往遥远的北山去采摘枸杞,供贵族们享用.抒发了作者对年迈父母的深切忧思;对权贵们不顾下层百姓的\"叫号\"和死活,一味贪图享乐的不满情绪.《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记述的大抵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事情,其中许多篇章系周人所作.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宁夏中河乡、中卫狼窝子坑的西周墓葬、车马坑证明,西周疆域已北越今六盘山,到达今宁夏黄河南岸的海原、中宁、中卫地区.《诗经》七篇歌咏的枸杞子在什么地方?其中六篇很难确指,唯独《小雅·北山》有地望可考,其歌咏采摘的应是今宁夏中卫市及其毗邻地区山川原野上生长的枸杞子.该诗篇名\"北山\",开篇头两句就是\"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其意思是说登上北山那高梁,采点枸杞子尝一尝.关于诗中的\"北山\",《山海经第十三·海内东经》载:\"泾水出长城北山,山在郁郅长垣北.\"《山海经》所说的\"长城北山\",即指\"郁郅长垣\"北面的\"北山\".\"郁郅长垣\"即今宁夏固原长城.固原长城北面的\"北山\",即今六盘山北垂及其余脉,亦即横亘于今中卫市海原县、中宁县及原中卫县香山地区的低山丘岭区.这一带的山脉,《山海经》称作\"长城北山\",《诗经》称作\"北山\".这一称呼延续时间很长.《三国志·魏书》载:\"若(诸葛)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上文中的\"渭\"即渭水;\"原\"即大原,今称固原、原州;\"北山\"即今宁夏固原六盘山北垂及余脉;\"陇道\"即穿越今宁夏海原、固原的六盘山古道.《三国志》说如果诸葛亮统兵渡过渭水,进入固原,占据六盘山北垂及其余脉的陇道关隘,就切断了曹魏从中原通往河西的陇山大道.由上可知,这一地区称做\"北山\",由来以久.这块低山丘岭区,古今都是盛产枸杞子的好地方.《山海经·西山经》等篇对枸杞子也有多处记载,指的还是这块地方及其毗邻地带种植的枸杞子.。

3.诗经有什么特点

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它收录了殷商至春秋中叶大约600多年的305篇诗歌作品.这305篇又大致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其中占绝大多数的风,即“十五国风”共计160篇,因为这160篇“风”多为诗官采诗于民间,因此,《诗经》可以大致认为是“平民文学”,即不是某个特定的文人卿士(或者说职业诗人)的作品.《楚辞》则不同,《楚辞》所收录的作品,均为一些有名有姓的专职作家所作,诸如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都为一代诗赋大家,且在文史上留名.楚辞形成较晚,以屈原为宗,也应到战国后期.就地域来说,诗经以北方为主的广大地区,而楚辞仅限于南方楚地,它的产生与发展与楚地的地域特色——诸如语言、风俗等密不可分,与现在的粤语音乐一样,纯属一种地区文化.。

4.诗经中的15国风分别是那些地方

十五国风,即西周时期即十五个不同地区的乐歌,是从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带有地方色彩的土风歌谣。

《国风》是《诗经》的组成部分。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 王风 》、《 郑风 》、《齐风》、《魏风》、《唐风》、《 秦风 》、《 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等,共160篇,合称十五国风。

风,地方乐调,这一部分共选了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乐调,称十五国风,共160篇,内容都是民歌,这十五国风是:周南(今陕西,河南之间),召南(今河南,湖北之间),邺,镛,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其中周南、召南产生于汉水和长江中游,其余为黄河中下游。

十五国风绝大部分是周室东迁以后到春秋中叶的作者,大部分是民歌。

5.《诗经》中所涉及的9个诸侯国分别是那些

实话告诉你不止九国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 , 分为风 、雅、颂三类。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 。即朝廷之乐,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 ,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 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③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 ,《商颂》5篇 ,共40篇 。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 ; 《 国风 》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当产生于春秋时期。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