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舒服的感受的成语泰然自若、从容不迫、从容自如、悠然自得、处之泰然 一、泰然自若 [ tài rán zì ruò ] 【解释】:不以为意,神情如常。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 【出自】:华而实《汉衣冠》三:“施天福坦率地注视郑成功,泰然自若地摇头。” 二、从容不迫 [ cóng róng bù pò ] 【解释】: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出自】:巴金《家》十五:这些人从容不迫地叩了头,花费了半点钟以上的时间。 三、从容自如 [ cóng róng zì rú ] 【解释】:不慌不忙,得心应手。 【出自】:吴伯箫《记一辆纺车》:“熟练的纺手趁着一线灯光或者朦胧的月色也能摇车,抽线,上线,一切做得从容自如。” 四、悠然自得 [ yōu rán zì dé ] 【解释】:悠然:闲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舒适。形容悠闲而舒适。 【出自】:华而实《汉衣冠》八:荒凉的甲板上,只有悠然自得的水手们。 五、处之泰然 [ chǔ zhī tài rán ] 【解释】:处:处理,对待;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若无其事的样子。形容自理事情沉着镇定。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 【出自】:老舍《四世同堂》四十八:大赤包听出瑞宣的讽刺,而处之泰然,她尖声的咯咯的笑了。 2.形容人感受的成语志得意满 志向实现,心满意足。 言犹在耳 犹:还。说的话还在耳边。 比喻说的话还清楚地记得。 掩鼻而过 捂着鼻子走过去。 形容对腥臭肮脏的东西的嫌恶。 音容宛在 仿佛还听到他的声音,还看到他的容貌神情。 形容对死者的想念。 饮醇自醉 醇:浓酒。 比喻与宽厚人交,不觉心醉。 油然而生 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于心何忍 怎能忍心。即内心不忍。 影影绰绰 模模糊糊,不真切。 云开见日 拔开云雾,见到太阳。 比喻黑暗已经过去,光明已经到来。也比喻误会消除。 炎凉世态 炎:指亲热。凉:指冷淡。 世态:人情世故。指有的人得势时就巴结奉迎,失势时就十分冷淡。 心安理得 得:适合。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心旷神怡 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心荡神摇 谓神魂颠倒,不能自持。亦谓情思被外物吸引而飘飘然。 畏威怀德 怀:思念。畏惧声威,感念德惠。 无地自容 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形容非常羞愧。 惘然若失 惘然:失意的样子。心情不舒畅,好象丢掉了什么东西似的。 头晕目眩 头发昏,眼发花。 头昏脑闷 犹言头昏脑胀。 头昏眼花 头脑昏晕,眼睛发花。 世态炎凉 世态:人情世故;炎:热,亲热;凉:冷淡。 指一些人在别人得势时百般奉承,别人失势时就十分冷淡。 深入人心 指理论、学说、政策等为人们深切了解和信服。 赏心悦目 悦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神差鬼使 好象有鬼神在支使着一样,不自觉地做了原先没想到要做的事。 身不由己 由:听从。 身体不由自己作主。 身临其境 临:到;境:境界,地方。 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似曾相识 好象曾经见过。 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酸甜苦辣 指各种味道。 比喻幸福、痛苦等各种遭遇。 食毛践土 毛:指地面所生之谷物;贱:踩。 原意是吃的食物和居住的土地都是国君所有。封建官吏用以表示感戴君主的恩德。 爽心悦目 谓景色美丽,令人心情愉快。 如释重负 释:放下;重负:重担子。 象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 热泪盈眶 盈:充满;眶:眼眶。因感情激动而使眼泪充满了眼眶,形容感动至极或非常悲伤。 若明若暗 好象明亮,又好象昏暗。比喻对情况的了解或对问题的认识不清楚。 人非草木 见“人非木石”。 人非土木 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 其味无穷 形容含义深刻,使人回味不尽。 情不自禁 禁:抑制。 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沁人心脾 沁:渗入。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 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 情随事迁 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 沁人心肺 同“沁人心脾”。 难言之隐 隐藏在内心深处不便说出口的原因或事情。 没齿难忘 终身不能忘记 铭心刻骨 铭:在金属上刻字;刻:刻写。刻写在心上骨上,形容记忆深刻,难以忘记 铭心镂骨 形容感受极深,永记不忘。 妙处不传 指精微奥妙的地方不是言语和笔墨所能表达的。 铭肌镂骨 形容感受极深,永记不忘。 妙不可言 形容好得难以用文字、语言表达。 莫可名状 名:用言语说出;状:描绘,形容。 不能用言语来形容。指事物极复杂微妙,无法描述。 聊以解嘲 姑且用来解释被人嘲笑的事情。 聊以** 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沦肌浃髓 沦:深入;浃:通彻。透入肌肉和骨髓。 比喻感受深刻。 屡见不鲜 屡:多次;鲜:新鲜,新奇。 常常见到,并不新奇。 镂骨铭肌 比喻牢记不忘。 多用为感激之词。 刻骨铭心 铭刻在心灵深处。 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刻骨镂心 铭刻在心灵深处。 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刻肌刻骨 形容感受极深刻。 扣人心弦 把心比作琴,拨动了心中的琴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 见景生情 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某种联想或感慨,也指随机应变 记忆犹新 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象刚才发生的一样。 尽如人意 尽:人;如:依照,符合。 事情完全符合人的心意。 惊心动魄 使人神魂震惊。 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浃髓沦肤 浃:通,透;沦:陷入。浸透肌肉,深入骨髓。 比喻感受极深。 恍如隔世 恍:仿佛;世:三十年为一世。 仿佛隔了一世。指因人事、景物变化很大而生的感触 昏头昏脑 形容头脑发昏,糊里糊涂 躬逢其盛 躬:亲自,亲身;逢:赶上;其:代词;盛:盛况。 指亲身参加了那个盛会或盛举 骨鲠在喉 鲠:鱼骨。鱼骨头卡在喉咙里。 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 感同身受 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 感人肺腑 使人内心深深感动。 感天动地 使苍天和大地为之感动。 形容诚意感人至深。亦比喻使无情天地受感动。 形容冤屈极大。 鬼使神差 使、差:指使。 好象有鬼神在支使着一样,不自觉地做了原先没想到要做的事。 感人心脾 见“感人肺肝”。 废书而叹 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耳目一新 耳目:指见闻。 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 大梦初醒 象做了一场大梦才醒。 比喻被错误的东西蒙蔽了许久,开始醒悟过来。 得意忘言 原意是言词是表达意思的,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就不再。 3.描述感受的诗句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虞美人〔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全部注释】 1李煜,史称南唐后主,在位15年,降宋后封违命侯.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折实他的绝笔词,相传七夕之夜中命歌伎唱此词,宋太宗知道这件事后,赐酒将他毒死.2故国:指南唐都城金陵(现在南京).3雕栏玉砌:雕有图案的栏杆和玉石铺就的台阶.此泛指宫殿建筑.砌,台阶.4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4.形容读书感受的成语精益求精 字斟句酌 形容泛读书的成语: 一目十行 浅尝辄止 浮光掠影 形容广泛读书的成语: 博览群书 学富五车 形容读书刻苦勤奋的成语: 韦编三绝 孜孜不倦 悬梁刺股 【半部论语治天下】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不耻相师】不以互相学习为耻。【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半工半读】一面劳动一面学习的个人学习方案。【不愧下学】不耻下问,虚心向地位低的人学习。 【闭门读书】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原意是独自学习,而不与别人切磋。 后也用以形容专心埋头苦读。【不求甚解】甚:很,极。 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博学笃志】笃:忠实,一心一意。广泛学习而意志坚定。 【博学审问】博:多;审:详细。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 指求学时的态度和应循的途径。【不知肉味】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 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不足为法】不值得学习、效法。【刺股悬梁】形容刻苦学习。 【刺骨悬梁】悬梁:以绳子系头挂在屋梁上。形容刻苦学习。 【刺股悬头】形容刻苦学习。同“刺股悬梁”。 【春华秋实】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春花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 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春诵夏弦】诵、弦:古代学校里读诗,只口诵的叫“诵”,用乐器配合的叫“弦”。 原指应根据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藏修游息】心里常常想着学习,不能废弃,甚至休息或闲暇的时候也要学习。【车在马前】大马拖车在前,马驹系在车后,这样,可使小马慢慢地学拉车。 比喻学习任何事物,只要有人指导,就容易学会。【多歧亡羊】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 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也比喻学习的方面多了就不容易精深。 【夺胎换骨】本为道家语,指夺人之胎以转生,易去凡骨为仙骨。后比喻学习前人不露痕迹,并能创新。 【独学寡闻】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 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笃学好古】笃学:专心好学。 指专心致至地学习古代曲籍。【顿学累功】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钝学累功】钝:迟钝,笨拙;累:积聚。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笃志不倦】笃志:志向专一;倦:厌倦。指学习志趣专一,不知疲倦。 【断织劝学】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发愤忘餐】发愤:下决心,立志;餐:吃饭。发愤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 形容十分勤奋。【发愤忘食】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 形容十分勤奋。【浮光掠影】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 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浮光略影】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同“浮光掠影”。【废寝忘餐】忘记了睡觉,顾不得吃饭。 形容对某事专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学习。【非学无以广才】不学习就无从增长知识,提高才干。 【广师求益】师:效法,学习;益:进步。多方面学习,以增进学识。 【活到老学到老】指老人坚持学习或知识不断更新,人们永远学不尽。【邯郸学步】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 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胡服骑射】胡:古代指北方和西文的少数民族。 指学习胡人的短打服饰,同时也学习他们的骑马、射箭等武艺。【鸿鹄将至】鸿鹄:天鹅。 天鹅马上就要飞来了。指学习不专心。 现表示将有所得。【登高必赋】古代指大夫必须具备的九种才能之一。 指登高见广,能赋诗述其感受。【动魄惊心】使人神魂震惊。 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动心怵目】怵目:使人看了感到恐惧。看了使人感到内心恐惧。 形容感受很深,震动非常大。【动心骇目】骇目:使人看了感到惊骇。 看了使人感到心动惊骇。形容感受很深,震动非常大。 【耳闻不如眼见】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亲身感受比传闻可靠。 【肤受之言】肤:肤浅;受:感受。指肤浅的,使人感受不深的言论。 也指不切合实际的言辞。【惊魂夺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惊魂落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同“惊魂丧魄”。 【惊魂摄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同“惊魂夺魄”。 【惊魂失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同“惊魂丧魄”。 【浃沦肌髓】浸透肌肉,深入骨髓。比喻感受极深。 同“浃髓沦肌”。【浃髓沦肤】浃:通,透;沦:陷入。 浸透肌肉,深入骨髓。比喻感受极深。 【浃髓沦肌】浃:通,透;沦:陷入。浸透肌肉,深入骨髓。 比喻感受极深。【惊叹不已】叹:感叹;已:终结。 因为惊异而发出的感叹久久不止。形容感受至深。 【惊叹不止】叹:感叹;止:终结。因为惊异而发出的感叹久久不止。 形容感受至深。【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 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 5.形容人的感受成语道存目击 一个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人们只需一接触便能感受得到。 动魄惊心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动心怵目 怵目:使人看了感到恐惧。看了使人感到内心恐惧。形容感受很深,震动非常大。 动心骇目 骇目:使人看了感到惊骇。看了使人感到心动惊骇。形容感受很深,震动非常大。 肤受之言 肤:肤浅;受:感受。指肤浅的,使人感受不深的言论。也指不切合实际的言辞。 即兴之作 即兴:根据当时的兴致和感觉;作:作品。根据当时的感受而写成的作品。 浃髓沦肌 浸透肌肉,深入骨髓。比喻感受极深。 惊心动魄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刻肌刻骨 形容感受极深刻。 沦肌浃髓 沦:深入;浃:通彻。透入肌肉和骨髓。比喻感受深刻。 铭肌镂骨 形容感受极深,永记不忘。 铭心镂骨 形容感受极深,永记不忘。 6.形容人感受深刻的成语比喻艰难困苦:瞿秋白《饿乡纪程》三:经历。 泛指世事的变化:王蒙《轮下》:宋·楼钥《吴参议达观斋》诗。经历过多次的世事变化,终于走到现在。 出处:“鸡皮瘦损,眼角皱纹细密如网,现在他饱经世变。” 饱经沧桑 饱:“我这位表姊。” 饱经风雨 指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一出:“我们的道路总算走得很长了吧。 出处:孙犁《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本是家乡的名美人:“吴侯晚到东海滨:充分,积累了丰富的处世经验,饱谙世故无戚欣:“而你是一个四十六岁的男人:宋·陆游《书兴》诗,家庭生活的苦痛已经如狂风骤雨扫净了春意,看饱经雪霜;经。 出处。同“饱经风霜”:沧海变桑田的简缩:充分。” 饱经风霜 饱,饱经沧桑。沧桑。” 饱经世变 指经历了许多人世变故,丝鬓如银,也是饱经风雨的。” 饱经世故 指阅历多,生活经历极为丰富;风霜。 出处。 出处。 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是坎坷不平的饱谙世故 指对世态人情有深刻感受或有丰富的处世经验:“占得溪山卜数椽。 出处,饱经世故气犹全。 7.形容人舒服的感受的成语心旷神怡 xīn kuàng shén yí 【解释】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 【结构】联合式。 【用法】用作褒义。多用于欣赏自然景色或诗文绘画的场合。一般作谓语、状语。 【正音】怡;不能读作“tái”。 【辨形】旷;不能写作“矿”。 【近义词】赏心悦目、悠然自得 【反义词】心烦意乱、心如火焚 【例句】 (1)雨后初晴;登上峰顶;遥望黄河;令人~。 (2)欣赏了他的诗画;顿有~之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