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古诗中的古今异义词语有哪些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雀东南飞》)处分——【今义】对犯罪的或犯错误的人给以处罚。 【古义】处置、处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风流——【今义】①有业绩、有才华的。②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③指与男女间的放荡行为有关的。【古义】①杰出的人物或功业;英俊、杰出。 ②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可怜身上衣正单,心优炭贱愿天寒。 (《卖炭翁》)可怜——【今义】①值得怜悯。②不值一提。 【古义】①可爱。②值得同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琵琶行》)老大——【今义】同辈或同伙中排行第一或地位最高的人。 【古义】年龄大。 2.诗词中的通假字,你知道多少通假字并不是错字或别字,只是一种正常的文言现象。 诗词中,同样存在着通假现象。《国风魏风硕鼠》【春秋】《诗经》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女:同“汝”,你,指统治者;逝:通“誓”。以硕鼠比拟贪婪的剥削者,表现诗人对剥削阶级的愤恨之情。 三章都以“硕鼠硕鼠”开头,语气强烈,痛斥奴隶主的贪婪寡恩,同时表明势要寻到安居乐业的人间乐土的决心。《国风魏风伐檀》【春秋】《诗经》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寘:同“置”,放置;廛:通“缠”,古代的度量单位;县:通“悬”,悬挂;亿:通“束”。诗篇采用反复咏叹的方式,通过伐檀、伐辐、伐轮,暗示伐木者的劳动是永无休止的。 又从猎物名称的变换,表明猎取之物无论是兽是禽、是大是小,剥削者一概毫不客气地据为己有,尽显贪婪。《观沧海》【汉代】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沧:通“苍”,青绿色;竦 :通“耸”,高。就如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诗人运用单纯却饱满的笔调刻画沧海的形象,同时将性格赋予其中,表现出大海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再与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融合,有苍凉慷慨之貌。 《咏怀》【魏晋】阮籍昔年十四五,志尚好书诗。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 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丘墓蔽山冈,万代同一时。 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乃悟羡门子,噭噭今自嗤。被:同“披”,穿着。 诗人一字一句,细细剖析自己,少时的鸿鹄壮志,到而今求仙问道,可见其苦闷无处发泄,故意为旷达、为狂放。“噭噭今自嗤”一句更是表现了内心的矛盾。 《敕勒歌》【南北朝】《乐府诗集》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见:同“现”,显露。读罢全诗,草原美景忽现眼前,天高、地广,更有牛羊显出意趣,极富感染力。 《钱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阴:同“荫”,指树荫。春水初涨,白云与湖水相连,早莺、新燕、乱花、嫩草,争相抢入眼中。 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为之心旷神怡,颇具雅致闲情。《兵车行》【唐代】杜甫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耶:同“爷”,父亲;陇:同“垄”。兵车隆隆,战马嘶鸣,起笔便以重墨铺染,塑造一种悲壮的氛围。 而后诗人直白、客观地叙述出家人的痛哭、征兵的悲怆,甚至将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表现出怒不可遏的悲愤之情。最末几句更是愤恨到绝望,让人不忍再读。 《老夫采玉歌》【唐代】李贺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蓁:同“榛”,榛子;厌:通“餍”,饱食、吞噬之意。采玉老夫身系长绳,从断崖绝壁上悬身入水,狂风呼啸、暴雨倾盆,生命岌岌可危。 一段惊心动魄的描述,一段真实存在的事实,实在骇人。《念奴娇赤壁怀古》【宋代】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尊:通“樽”,酒杯。 词人置身于古战场中,忆起当时风流人物的才略、气度和功业,再推及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未就,到如今早生华发,愤懑、无奈之情溢出纸面。但末句词人又自解**、襟怀超旷,引人深思。 《清平乐村居》【。 3.人教版初中古诗词中的通假字 今天就要知道啊七年级(上册)1、项为之强 《童趣》——强通僵,僵硬。 2、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说通悦,高兴。 3、诲女知之乎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十则》——知通智,智慧、聪明。 5、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见通现,出现。 6、一切乌有 《山市》——乌通无。 7、裁如星点 《山市》——裁通才。 8、尊君在不 《陈太丘与友期》——不通否。七年级(下册)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0、贤于材人远矣 《伤仲永》——材通才,才能。 11、对镜帖花环 《木兰诗》——帖通贴,粘贴。 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劝学》——邪通耶,语气词。 13、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知通智,智慧、聪明。 14、满坐寂然 《口技》——坐通座,座位,此处指座上的人。 15、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八年级(上册) 16、便要还家 《桃花源记》——要通邀,邀请。 17、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有通又。 18、诎右臂支船 《核舟记》——诎通屈,弯曲。 19、虞山王毅书远甫刻 《核舟记》——甫通父。 20、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衡通横。 2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22、选贤与能 《大道之行也》——与通举,举荐。 23、矜、寡、孤、独 《大道之行也》——矜通鳏老而无妻之人。 24、荡胸生曾云 《望岳》——曾通层。 25、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缺口。 八年级(下册) 26、蝉则千转不穷 《与朱元思书》——转通啭,鸟叫声。 27、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反通返,返回。 2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食通饲,饲养,喂养。 29、才美不外见 《马说》——见通现,出现,表现。 30、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材通才,才能。 31、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语气词。 32、四支僵劲不能动 《送东阳马生序》——支通肢,四肢。 33、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此处是穿的意思。 34、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具通俱,全都。 35、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属通嘱,嘱托。 36、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羞通馐,美味的食物。 37、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直通值,价值。 九年级(上册) 38、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适通谪,此处是发配。 39、为天下唱《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40、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以通已,已经。 41、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被通披,此处是穿的意思。 42、故不错意也 《唐睢不辱使命》——错通措,置。 43、仓鹰击于地上 《唐睢不辱使命》——仓通苍,灰色。 44、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信通伸,伸张。 45、自董卓已来 《隆中对》——已通以。 46、是以先帝简拔以 《出师表》——简通柬,挑选。 47、必能裨补阙漏 《出师表》——阙通缺,缺漏。 九年级(下册) 48、公输盘不说 《公输》——说通悦,高兴。 49、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距通拒,抗拒、抵抗。 50、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圉通御,防御。 51、公输盘诎《公输》——诎通屈,理屈。 52、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背叛。 53、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增加。 54、困于心,衡于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阻塞、梗塞。 55、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 56、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辟通避,回避、躲避。 5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辩辨,辨别。 58、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鱼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此处是感激的意思。 59、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乡通向,从前。 60、小惠未徧 《曹刿论战》——徧通遍,遍及。 61、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返回。 62、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63、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没有。 64、一厝朔东《愚公移山》——朔通措,安置。 4.小学文言文的通假字、多义字、古今异义词通假字 1)食马者:“食”通“饲”,喂. 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现.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古今异义 是 古义:这样的.今义:判断词. 安 古义:怎么.今义:安全;安定;安装. 等 古义:同样.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 或 古义:有时,有的人.今义:或者 一词多义 虽有千里之能:的 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不译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词,不译 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 执策而临之:马鞭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但是 执策而临之: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吃,动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 喂养,动词 故虽有名马:即便 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其真无马邪:难道(反问,加强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可译为“恐怕”(表示判断、猜测) 词类活用 形容词用作动词: 辱:辱没。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尽:吃尽。 (一食或尽粟一石。) 名词用作动词: 策:名词,马鞭子。 这里用作动词,用鞭子打的意思。鞭策,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 数量词用作动词: 千里:行千里。例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尽:使……尽,竭尽。 例句:食之不能尽其材。 5.小学文言文常用通假字常用通假字 字的历史悠久,演变复杂。 在古代,因音同或音近的关系,一些字往往同其他一些字通用。这种文字使用中同音替代的现象叫做“通假”,也叫“古音通假”。 通,是通用;假,是借用。《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这里用“蚤”代替同音字“早”。我们称“蚤”为通假字,“早”为被通假字。 “蚤”本指跳蚤,这里借用来表示“早”,“早”便是“蚤”的通假义。 通假字不同于假借字,许慎在《说文解字·序》里说假借的定义是:“假借者,本无其字,以声托事。” 意思是说某一个词义,本来没有字去表示它,只好借用一个同音字去表示。例如,文言文中的句末语气词“耳”,本来是没有表示这个词的字的,只好借用耳朵的“耳”来表示。 困难的“难”(繁体写作“难”),本来是一种鸟的名称,后来被借用来表示困难的“难”。这里的语气词“耳”和困难的“难”就是假借字,是一种“本无其字”的假借。 这种假借字的借用是永久性的,是固定的,可以独立运用。 我们讲的通假字是一种“本有其字”的假借,一个词义,有表示它的字,可是,使用时没有用上,用的是另一个同音词。 这种通假字的借用是临时性的,它的意义要根据上下文才能确定。例如前面的“早”和“蚤”就是这样,跳蚤的“蚤”有时用来代替“早”的意义,如前面所举的例子:“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这个“蚤”必须在上下文中才能知道它是“早”字的假借。有时直接用“早”,不要“蚤”来代替,例如《左传·隐公元年》:“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此外,像“责”假借为“债”,“距”假借为“拒”,“内”假借为“纳”,“倍”假借为“背”,等等,都是这种情况。 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字都可以任意地通假,只有人们经常使用,并被社会所接受的通假字,才能流传下来。 因为语言文字必须是约定俗成才能充当社会交际的工具。 古音通假在先秦古籍里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魏晋以后,古文用字逐渐固定,便不允许任意借用同音字了。 但是因为秦汉以后的文言多为仿古作品,许多秦汉时代的通假字也随着文言文流传下来了,并且约定俗成了。 通假字的读音和被通假字的读音本来是相同或者相近的,因为语音的发展,一部分通假字在现代汉语里的读音和被通假字的读音已经不同了,一部分通假字和被通假字的读音依然相同。 一般说来,通假字应当读被通假字的音。例如,罢,本读ba,借作“疲”字,应读pí内,本读nèi,借作“纳”字,应读帕。 这些,古汉语字典里都有说明,只要留心查阅就不会错。 阅读文言文,必须知道文字上的这种古音通假现象,不然的话,遇到有通假字的句子就会措手无策。 例如《鸿门宴》“距关毋内诸侯”中,如果不知道“距”“内”分别是“拒…‘纳”的通假字,句子的意思就解释不清。 识别通假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有古音学方面的知识,要有古汉语词汇方面的知识,要有文字学方面的知识,才能对通假字作出分析、判断。 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通假字采用的办法是多读书,多查字典。多读书能触类旁通;遇到句子中解不通的字,查古汉语字典,看它是不是某个字的通假字,如果是,就得记住,以后遇到类似情况.就用得上了。 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读读通假字方面的专门著作,如曹先擢先生的《通假字例释》。 下面列出常见通假字242个,供大家学习时查阅。 (前一字是通假字,后一字是被通假字;“→”表示某字可通假作某字,“”表示两字可互相通假) A 爱哀 印→昂、仰 敖→嗷、傲、熬、邀 骜→傲 B 罢→疲 班→颁、斑 苞→葆、包 葆→保、宝 被→披 倍→背 辟→避、僻、阏、譬 敝→罢、蔽 弊→敝、蔽 辨 辩→辨 秉→柄 并→傍 伯→霸 不→否、丕 E 蛾→蚁 鄂→愕、谔 尔→耳、迩 而→能、如 F 反→返、翻、叛、贩 方→并、仿、旁 妃→配 匪→非、斐、彼 冯→凭 拂→弼 府→腑、俯、浮 傅→附、敷 G 盖→盍 感→憾、撼 更→经 共→拱、供、恭 固故→痼 关→,弯、贯 贯→惯、弯 广→旷 归→馈 H 害→曷 合→洽、答 很→狠 衡→横 红→工 还→旋、环 皇→遑、惶、况 惠→慧 或→有、又、惑 M 霾→埋 谩→慢 萌→氓 密→宓 命→名 莫→漠、幕 缪→谬、穆 N 耐→能、奈 内→纳 本消息来源于中国语文网。 6.小学文言文常用通假字(前一字是通假字,后一字是被通假字;“→”表示某字可通假作某字,“”表示两字可互相通假) A 爱哀 印→昂、仰 敖→嗷、傲、熬、邀 骜→傲 B 罢→疲 班→颁、斑 苞→葆、包 葆→保、宝 被→披 倍→背 辟→避、僻、阏、譬 敝→罢、蔽 弊→敝、蔽 辨 辩→辨 秉→柄 并→傍 伯→霸 不→否、丕 E 蛾→蚁 鄂→愕、谔 尔→耳、迩 而→能、如 F 反→返、翻、叛、贩 方→并、仿、旁 妃→配 匪→非、斐、彼 冯→凭 拂→弼 府→腑、俯、浮 傅→附、敷 G 盖→盍 感→憾、撼 更→经 共→拱、供、恭 固故→痼 关→,弯、贯 贯→惯、弯 广→旷 归→馈 H 害→曷 合→洽、答 很→狠 衡→横 红→工 还→旋、环 皇→遑、惶、况 惠→慧 或→有、又、惑 M 霾→埋 谩→慢 萌→氓 密→宓 命→名 莫→漠、幕 缪→谬、穆 N 耐→能、奈 内→纳 本消息来源于中国语文网。 7.六年级上册所有古文中有哪些通假字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适”(zhé) 通“谪” 《陈涉世家》 为天下唱 “唱”(chàng) 通“倡” 《陈涉世家》 固以怪之矣 “以”(yǐ) 通“已” 《陈涉世家》 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pī) 通“披” 《陈涉世家》 故不错意也 “错”(cuò) 通“措” 《唐睢不辱使命》 仓鹰击于地上 “仓”(chāng) 通“苍” 《唐睢不辱使命》 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xìn) 通“伸”《隆中对》 自董卓已来 “已”(yǐ) 通“以” 《隆中对》 是以先帝简拔以 “简”(jiǎn) 通“拣” 《出师表》 必能裨补阙漏 “阙”(qūe) 通“缺” 《出师表》。 8.含有通假字的古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