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学识的诗句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唐.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3.十年磨一剑------唐.贾岛<<;剑客>> 4.不是虚心岂得贤------宋.王安石<<;诸葛武侯>> 5.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 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7.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2.形容“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的四字词语有什么形容“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的四字词语有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博学多才、学富五车、殚见洽闻。 1、满腹经纶 读音 [mǎn fù jīng lún] 释义 经纶:整理丝缕,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出 处 明·冯惟敏《海浮山堂词稿·商调集贤宾·题春园·浪里束煞》:“论英雄何必老林泉?满腹经纶须大展;休负了苍生之愿。” 例 句 经过几十年的知识积累,李老师现在~,博学多才。 2、才华横溢 读音 [cái huá héng yì] 释义 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华。 例 句 这里人才济济,有许多~的画家、记者。 3、博学多才 读音 [bó xué duō cái] 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出 处 《晋书·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瑰伟倜傥;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例 句 他是一个年轻有为,~的好后生。 4、学富五车 读音 [xué fù wǔ chē] 释义 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出 处 《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5、殚见洽闻 读音 [dān jiàn qià wén] 释义 殚:尽,完全;洽:广博。该见的都见过了,该听的都听过了。形容见多识广,知识渊博。 出 处 汉·班固《西都赋》:“元元本本,殚见洽闻,启发篇章,校理秘文。” 例 句 ~,非后儒所能及矣。 参考资料 百度汉语:/s?wd=%E6%AE%9A%E8%A7%81%E6%B4%BD%E9%97%BB&ptype=zici 3.形容学识广博 有多方面的才能成语博学多才 [ bó xué duō cái ] 释义 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出 处 《晋书·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瑰伟倜傥;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近义词 博大精深 博览群书 学富五车 博闻强记 博古通今 博学强记 博闻强识 满腹经纶 博学多闻 见多识广 满腹珠玑 博学睿智 宏儒硕学 博学多识 大才盘盘 反义词 不学无术 胸无点墨 孤陋寡闻 一无所知 一得之见 不辨菽麦 才薄智浅 才疏学浅 4.形容人学识丰富的成语博览五车 博:广博;五车:五车书。广泛阅读很多书籍。形容学识渊博 博闻多识 博:广博;闻:见闻;识:学识。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博物多闻 博: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指见多识广 读书破万卷 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寡见鲜闻 形容学识浅薄,见闻不广,知识贫乏 钜学鸿生 学识渊博的人 立地书厨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 饱学之士 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博大精深 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博而不精 形容学识丰富,但不精深。 博而寡要 学识丰富,但不得要领。 博识多通 博:广博。识:学识。通:精通事理。指学识广博,精通事理。 博通经籍 博:广博:籍:书籍。广博而又精通经典文献。形容人学识渊博。 博物洽闻 广知事物,学识丰富。 博学多才 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博学多闻 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才疏学浅 疏:浅薄。才学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超凡入圣 凡:指凡人,普通人。超越平常人而达到圣贤的境界。形容学识修养达到了高峰。 道德文章 指思想品德和学识学问。 道山学海 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掉书袋 掉:摆动,摇动。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卖弄自己的学识渊博。 风流儒雅 风流:有文采且不拘礼法;儒雅:学识深湛,气度不凡。指人文雅洒脱,学识渊博。 5.描写人聪明的诗句唐·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 这原不是用来形容人的,是杜甫借物言志的诗句。 由于冰雪乃是圣洁之物,古人常常用来形容美丽,并且有着高尚纯洁道德情操的人,后人便常借杜甫这诗,用来形容人聪明非凡。 但真正被用来形容女子应该是明代,明代有个文人张溥夸奖友人十一岁的小女儿“冰雪聪明”。后被广泛用于形容年轻貌美,气质不凡,德行兼备的女子。 '行知病虎,立如眠鹰'是形容人聪明才华不外露,但也说明了人的心机深刻,智谋高远隐秘。 唐·李商隐《韩冬郎既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彤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才高八斗 南朝谢灵运,是一位写了大量山水诗的文学家。他聪明好学,读过许多书,从小受到祖父谢玄的厚爱。 他出身于东晋大士族,因他袭封康乐公的爵位,世人称他“谢康乐”。他身为公侯,却并无实权,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谢灵运自叹怀才不遇,常常丢下公务不管,却去游山玩水。后来,他辞官移居会稽,常常与友人酗酒作乐。当地太守派人劝他节制一些,却被他怒斥了一顿。可是,谢灵运写的山水诗,却深受人们的喜爱。他每写出一首新诗,立刻就会被人争相抄录,很快流传开去。 宋文帝接位后,将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诗作和书法赞为“两宝”。谢灵运更加骄傲了,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成语“才高八斗”由此而来,形容人的文才极高。 还有一些成语 博学多才: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见多识广:识:知道。见过的多,知道的广。形容阅历深,经验多。 殚见洽闻:殚:尽,完全;洽:广博。该见的都见过了,该听的都听过了。形容见多识广,知识渊博。 博古通今: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雄才大略:非常杰出的才智和谋略。 多才多艺: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真才实学:真正的才能和学识。 满腹经纶:经纶:整理丝缕,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经明行修:旧指通晓经学,品行端正。 德才兼备: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 6.在古代诗词中有哪些形容知识渊博的词语或诗句1、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南宋·陆游《文章》译文:文章本是不加人工,天然而成的,是技艺高超的人在偶然间所得到的。2、裴生信英迈,屈起多才华。 唐·李白《早秋赠裴十七仲堪》译文:裴先生你英雄豪迈、才华灼灼,陡然崛起。3、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译文:看到你落笔,风雨为之感叹;看到你的诗,鬼神都为之感动哭泣。4、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南北朝·《南史·谢灵运传》译文:天下的人才一共一石那么多,曹子建占了其中的八斗,我占了其中的一斗,古往今来的人占一斗。5、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译文:他那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必将万古流传。6、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赵翼《论诗五首·其二》译文: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7、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 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译文:虽然才华超群却无用武之地,虽然道德崇高却无人理解。8、复羡二龙去,才华冠世雄。 唐·李白《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译文:令人羡慕的是你们二位前去应举,真如同二条出渊的胶龙,何况你俩又有冠盖当世的才情。9、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唐·杜甫《不见》译文:思维敏捷作诗千首,身世飘零喝一杯酒足矣。 7.形容有学问的成语大全,描写有学问的优美诗句,句子1、载酒问字:指人有学问,常有人登门求教。也比喻勤学好问。 2、博学多才: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3、满腹珠玑:玑:不圆的珠子;珠玑:比喻优美的文章。形容人很有文才。 4、文江学海:比喻文章和学问似长江、大海般深广博大。 5、酒酸不售:酒已经变酸了,依然卖不出去。原比喻奸臣阻拦了有学问、有贤德的人为国家效力,使国君受到蒙蔽。后比喻经营无方或办事用人不当。 6、不学无识:指没有学问,缺乏见识。 7、敬贤礼士:礼:以礼相待,尊重。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 8、博览群书: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9、学富五车: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10、就正有道:向有学问和有道德的人请求指正。 11、经纶满腹:经纶:原指整理蚕线,理丝为经,编丝为纶,引申为规划治理。比喻人富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或指人很有学问 12、通文达礼:谓有学问懂礼仪。 13、通文达理:谓有学问懂道理。 14、出口成章: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15、满腹经纶:经纶:整理丝缕,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16、才高八斗: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17、博古通今: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18、博学多闻: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19、学贯中西:形容学问贯通了中国和西方的种种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