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青铜器的诗句

1.描写青铜的诗句

《戏郑曾二老》 宋 王洋两编千片白雪茧,六百二斗青铜钱。

不辞破费十日产,要向几上追前贤。前贤已死不可慕,世上流传只佳句。

不寻断简赏心符,定自前贤无觅处。郑翁知我用意诚,云有甲乙分馀明。

卢仝书到孟郊富,李老被酒张翁醒。当时储馆典雠校,今日取送传芳馨。

分多析少每如此,翁甑百金杯千羹。北邻老子苦好客,悬箪过午须宾食。

昨朝唤客啖鹅炙,十字浮光汤饼滑。须臾碾畔百尘飞,语是奴音破珪璧。

此翁香串数百枚,一一啖客当千回。啜香饱炙勘诗谱,但度流年无所苦。

《秋怀二首寄圣俞》 宋 欧阳修孤管叫秋月,清砧韵霜风。天涯远梦归,惊断山千重。

群物动已息,百忧感从中。日月矢双流,四时环无穷。

降阴夷老物,摧折壮士胸。壮士亦何为,素丝悲青铜。

2.关于青铜器的诗句

青铜器中的乐器,属于乐器中的打击乐器,有钟(编钟)铃、钲、铙、镈、句鑃、錞于、铜鼓这几种分别解释一下

最早出现的是青铜铃,在二里头夏代墓葬中已有出土,现存最早的是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一例我国迄今考古发现最早的红铜铸就的铜铃,盛行于商到西周中期,西周以后逐渐演变为马具的一部分。

其次出现的就是铜铙,他与其后出现的钲有前后相继的关系,也就是说商代出现的铙到西周时期演变为钲,铜铙是原始乐器木铙的金属化,中国最早的现存文物是商代中期(武丁时期)妇好墓中的随葬品,通常以3枚一组的方式出现,形制为合瓦状,有点像口朝上的钟,演奏方式为手执敲击(下部安装木柄)这种乐器流行于商代晚期,是当时商代宫廷主力乐器,西周时期逐渐被钲取代。

钲 可视为铙的进一步发展,出现时间不会晚于西周中期,但出土实物年代较晚为三门峡虢国墓地中出土,属于军乐两用器,古书上说鸣金收兵,这里的鸣金就是敲击铜钲,钲中国南北流行的时间有差别,北方在西周到春秋中期比较流行,南方楚系地区则延续到战国末期。

镈、钟这两者相近,具体介绍也比较多,不详细介绍了,商代末期出现,流行于周代,极盛期为春秋到战国早期。西汉以后基本衰落。

青铜句鑃:一种手持的打击乐器,其形狭长,使用时口朝上,手持铎柄, 以槌敲击。存世句鑃铭文中有“择其吉金铸句鑃,以享以孝”的内容,可知它是宴享和祭祀用的乐器,属于铜铙的又一种变体主要盛行于春秋时期的吴越地区。

青铜錞于:军中乐器,《国语·晋语》:“战以錞于、丁宁,敬其民也。”又《周礼·他官·鼓人》:“以金錞和鼓。”郑玄注:“錞,錞于也,圆如碓头,大上小下,乐作鸣之,与鼓相和。”所见实物形如圆筒,上大下小,与文献记载一致。錞于顶上有钮,且以虎钮为多,西周中期出现,主要流行于春秋至西汉时期的长江流域地区。

铜鼓:《周礼·地官·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以节声乐,以和军旅,以正田役。”可知鼓常用于乐舞、宴会及战争中。商周时期鼓多木质。目前发现的铜鼓属于商代,仅有两面:一面流落日本;另一面是1977年在湖北崇阳新出土的。两鼓的主要特征是横置的两面鼓,有四足或矩形足。现在见到的大量铜鼓出于我国西南广西、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鼓呈圆形,均为单面鼓,由鼓面、鼓胴、鼓腰、鼓足等部分构成,在鼓腰常附有环耳,鼓面常装饰浮雕人和动物,鼓身和鼓面还饰有各种图案的纹饰,主要盛行于战国至汉代。

3.赞美青铜器的诗词有哪些

1、《戏郑曾二老》 宋 王洋 两编千片白雪茧,六百二斗青铜钱。

不辞破费十日产,要向几上追前贤。 前贤已死不可慕,世上流传只佳句。

不寻断简赏心符,定自前贤无觅处。 郑翁知我用意诚,云有甲乙分馀明。

卢仝书到孟郊富,李老被酒张翁醒。 当时储馆典雠校,今日取送传芳馨。

分多析少每如此,翁甑百金杯千羹。 北邻老子苦好客,悬箪过午须宾食。

昨朝唤客啖鹅炙,十字浮光汤饼滑。 须臾碾畔百尘飞,语是奴音破珪璧。

此翁香串数百枚,一一啖客当千回。 啜香饱炙勘诗谱,但度流年无所苦。

2、《秋怀二首寄圣俞》 宋 欧阳修 孤管叫秋月,清砧韵霜风。 天涯远梦归,惊断山千重。

群物动已息,百忧感从中。 日月矢双流,四时环无穷。

降阴夷老物,摧折壮士胸。 壮士亦何为,素丝悲青铜。

3、《白发吟》 宋 五迈 明发览青铜,寸白坠华簪。 悬知不能免,岂意遽见侵。

忆昔随群儿,总角混青衿。 纵弱不好弄,既冠知惜阴。

时开磊块胸,浇之以古今。 二十偕计书,进士路欹嵌。

迟迟十四年,一第酬苦心。 今年已六六,暮景来侵侵。

一发照我眸,众发立森森。 忽然一失笑,政要渠相寻。

有田愿种玉,有腰愿重金。 富贵岂不好,劳鹿那能禁。

何如一床书,侑之绿绮琴。 远参兰茝香,清玩山水音。

高歌月满架,醉卧斗横参。 待教头半白,挂冠老山林。

饮犊青草浦,盟鸥白沙浔。 凭虚唤张陆,听我白发吟。

4、《与蒋秘别二十六年田棐二十年罗拯十年始见之》 宋 梅尧臣 我今五十二,常苦离别煎。 屈指数离别,正去一半年。

三君异出处,相见有后先。 蒋最会遇早,罗倍晚於田。

仕宦比我迟,官资居我前。 此亦漫轻量,无限归荒埏。

所喜笑语同,各惊颜貌迁。 发有霜华侵,目有蜘蛛悬。

有酒易以醉,有奚徒用妍。 醒来念功名,病螾希蜿蜒。

安得有园庐,宽闲近林泉。 养鱼数千头,种薤三四廛。

余蔬皆称此,嘉果植亦然。 既无俗造请,穷冬事高眠。

囷贮白粳稻,酒沽青铜钱。 饭过引数杯,令儿诵嘉篇。

仰首看赤日,区区随天旋。 朝见出沧海,暮见入虞渊。

毕竟将何穷,磨灭愚与贤。 亿亿万万载,筋骨非玉坚。

桐棺三寸厚,在昔谁免焉。 去去欲及时,嗟嗟无由缘。

列举几个著名的商代青铜器的名字: 河南郑州的《杜岭方鼎》。 河南安阳侯家庄出土的《司母戊方鼎》。

河南安阳小屯村妇好墓出土的两件《<司母辛大方鼎》。 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的《妇好大斝(jiǎ)》。

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的《虎耳方鼎》。 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

湖南宁乡出土的《人面方鼎》。 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尊》。

4.描写青铜的诗句

《戏郑曾二老》 宋 王洋

两编千片白雪茧,六百二斗青铜钱。

不辞破费十日产,要向几上追前贤。

前贤已死不可慕,世上流传只佳句。

不寻断简赏心符,定自前贤无觅处。

郑翁知我用意诚,云有甲乙分馀明。

卢仝书到孟郊富,李老被酒张翁醒。

当时储馆典雠校,今日取送传芳馨。

分多析少每如此,翁甑百金杯千羹。

北邻老子苦好客,悬箪过午须宾食。

昨朝唤客啖鹅炙,十字浮光汤饼滑。

须臾碾畔百尘飞,语是奴音破珪璧。

此翁香串数百枚,一一啖客当千回。

啜香饱炙勘诗谱,但度流年无所苦。

《秋怀二首寄圣俞》 宋 欧阳修

孤管叫秋月,清砧韵霜风。

天涯远梦归,惊断山千重。

群物动已息,百忧感从中。

日月矢双流,四时环无穷。

降阴夷老物,摧折壮士胸。

壮士亦何为,素丝悲青铜。

5.形容“青铜器”的词语有哪些

马踏飞燕、力能扛鼎、三分鼎足、举鼎拔山、击钟鼎食

1、马踏飞燕

读音:mǎ tà fēi yàn

释义:东汉青铜器,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

造句:马踏飞燕铸于汉代晚期。以夸张的艺术手法塑造了奔马的艺术形态,意境带有浪漫主义色彩。

2、力能扛鼎

读音:lì néng gāng dǐng

释义:扛: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鼎:三足两耳的青铜器。形容气力特别大。亦比喻笔力雄健。

造句:少时便天资雄厚,力能扛鼎,正可谓力拔山兮气盖世。

3、三分鼎足

读音:sān fēn dǐng zú

释义:鼎:古代烹煮器具,用青铜制成,一般圆形三足。比喻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并立对峙。也形容三分天下,鼎足而立

造句:后为蜀帝,抚有蜀中之地,与曹操、孙权三分鼎足。

4、举鼎拔山

读音:jǔ dǐng bá shān

释义:鼎:古代的青铜炊器,大且重。能将大鼎举起,能将高山拔动,比喻力大气壮。

造句:血雨腥风,扬眉淡笑时,举鼎拔山,剑屠千里。

5、击钟鼎食

读音: jī zhōng dǐng shí

释义:钟:金属制打击乐器。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古代高官显贵用食时,打着乐器,列着鼎器。形容生活优裕,奢侈豪华。

造句:若夫翁伯浊质,张里之家,击钟鼎食,连骑相过。

6.形容青铜的成语

【传杯弄斝】:传:传递,传送;弄:酒宴中戏弄;斝:古代青铜制的圆口三足酒器。指酒宴中互相斟酒。

【覆瓿之用】:覆:盖;瓿:古代容器,用陶或青铜制成。用来盖瓿。形容著作没有什么价值,只能用来盖盛酱的瓦罐。

【力能扛鼎】:扛: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鼎:三足两耳的青铜器。形容气力特别大。亦比喻笔力雄健。

【染指于鼎】:鼎:古代用青铜制成的炊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把手指伸到鼎里蘸点汤。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

【商彝夏鼎】:夏商的青铜礼器。泛称极其珍贵的古董。

【商彝周鼎】:彝、鼎:古代祭祀用的鼎、尊等礼器。商周的青铜礼器。泛称极其珍贵的古董。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