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红楼梦贾家衰败的诗歌或句子陋室空堂,但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谐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折膏粱,谁承望落在烟老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扛;作怜破傲寒,今嫌紫芒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只为他认作嫁衣裳。这“《好了歌》注”是甄士隐在出家前说的 能真实的体现贾家衰败这一点。 [注释]1、“陋室”二句----陋室,简陋的屋子。笏满床,形容家里人做大官的多。 笏,古时礼制君臣朝见时臣子拿的用以指画或记事的板子。事出《旧唐书·崔义元 传》:神庆的儿子琳、珪、瑶等都做大官。 每年家宴时,“以一榻置笏重迭于其上”。后来俗传误为郭子仪事,并编有《满床笏》剧,小说中曾写到。 2、“蛛丝”二句----雕梁,雕过花的屋梁,指代豪华的房屋。 谤--指责、毁谤。 7、日后----将来。强梁,强横凶暴,这里是指强盗、暴徒。 8、择膏梁----选择富贵人家子弟为婚姻对象。膏梁,本指精美的食品;膏,肥肉;梁,美 谷;引申为富贵之家。 9、承望----料想得到。烟花巷----妓院。 烟花,旧社会娼妓的代称。10、纱帽----古时候的官吏所戴的帽子,这里是官职的代称。 11、锁枷----旧社会囚系罪人的刑具。13、“今嫌”句----紫蟒,紫色的蟒袍,古代贵官所穿的公服。 14、反认他乡是故乡----比喻把功名富贵、妻妾儿孙等等误当作人生的根本。15、为他人作嫁衣裳----比喻为别人做事自己没得到好处。 唐代秦韬玉《贫女》诗:“苦恨 年年压金钱,为他人作嫁衣裳。”[评说]《好了歌》和《好了歌注》,形象地勾画了封建末世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集团、家族及其成员之间为权势利欲剧烈争夺,兴衰荣辱迅速转递的历史图景。 在这里,封 建伦理道德的虚伪、败坏,政治风支的动荡、变幻,以及人们对现存秩序的深刻怀疑、失望等等,都表现的十分清楚。这种“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景象,是封 建阶级内部兴衰荣枯转递变化过程已大为加速的反映;是封建社会经济基础已经日渐腐朽,它的上层建筑也发生动摇,正趋向崩溃的反映。 这些征兆都具有时代的典 型性。作为艺术家的曹雪芹是伟大的,他给我们留下了一幅极其生动的封建末世社会的讽刺画。 然而,当他企图对这些世态加以解说,并企图向陷入“迷津”的人们 指明出路的时候,他自己也茫然了,完全无能为力了。他只能借助于机智的语言去重复那些人生无常、万境归空的虚无广义滥调和断绝俗缘(所谓“了”)、便得解 脱(所谓“好”)的老一套宗教宣传,借此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的极端愤懑和失望。 这样,他自然地就使自己先陷入了唯心广义的迷津。《好了歌注》中所说的种种荣枯悲欢,是有小说的具体情节为依据的。 如歌的开头,就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败亡结局作了预示;还有一边送丧,一边寻欢之 类的丑事,书中也屡有不鲜。但要句句落实某人某事是困难的,因为有些话似乎带有普遍性,指浓粉香,一变而为两鬓如霜,便是自然规律。 它可能是对大观圆中一 些女儿的概括描写;倘说白首孀居,则有指宝钗、湘云的可能。此外,小说八十回以后的原稿已佚,所以也难对其所指,下确切的断语。 当然,线索还是有的。比如 甲戌本的批语(它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指出,沦为乞丐的是“甄玉、贾玉一干人”。 这与原燕京大学藏七十八回《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十九回脂批说贾宝玉后来 “寒冬噎酸齑(JI基,腌菜),雪夜围破毡”是一致的。但由此我们又知道甄宝玉的命运也与之相似,可见贾(假)甄(真)密切相关。 “蓬窗”换作“绿纱” 的,脂批说是“雨村一干新荣暴发之家”,又说戴枷锁的也是“贾赦、雨村一干人”,那么他们后来因贪财作恶而获罪的线索就更加清楚了。穿紫袍的,说是“贾 兰,贾菌一干人”,贾兰的官运可从后面李纨册子中的判词和曲子是得到印证;贾菌的腾达,则是他人后续四十回所根本未曾提到的。 有两条脂批,乍看起来有点莫 名其妙,即批“两鬓又成霜”为“黛玉、晴雯一干人”,说“日后作强梁”是“柳湘莲一干人”。这些都是已知结局的。 岂黛玉能够长寿,睛雯死而复生,湘莲又重 新还俗?当然不会。其实,前者是批语抄错了位置,应属下一句,指她们都成了“黄土陇头”的“白骨”;后者则是将第六十六回中作者描写在外浪迹萍踪的柳湘莲 所用的隐笔加以揭明。 有这样一段文字:薛蟠笑道:“天下竟有这样奇事:我同伙计贩了货物,自春于起身往回里走,一路平安。谁知前日到了平安州界,遇一伙强盗,已将东西动去,不想柳二弟从那边来了,方把贼人赶散,夺回货物,还救了我们性命。 我谢他又不受,所以我们结拜了生死弟兄。……这段话颇有含混之处。 比如说“柳二弟从那边来了”,我们终究不知柳是从何而来的;而且他一来,居然毋需挥拳动武,就能“把贼人赶散”,他的身份不是也有点 可疑吗?就算他这几年“惧祸走他乡”是在江湖行侠吧(书中对他在干什么行当,讳莫如深),侠又何尝不是“强梁”呢?(《。 2.形容没落的诗词出自唐代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3.写红楼梦贾家衰败的诗歌或句子陋室空堂,但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谐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折膏粱,谁承望落在烟老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扛;作怜破傲寒,今嫌紫芒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只为他认作嫁衣裳。这“《好了歌》注”是甄士隐在出家前说的 能真实的体现贾家衰败这一点。 [注释]1、“陋室”二句----陋室,简陋的屋子。笏满床,形容家里人做大官的多。 笏,古时礼制君臣朝见时臣子拿的用以指画或记事的板子。事出《旧唐书·崔义元 传》:神庆的儿子琳、珪、瑶等都做大官。 每年家宴时,“以一榻置笏重迭于其上”。后来俗传误为郭子仪事,并编有《满床笏》剧,小说中曾写到。 2、“蛛丝”二句----雕梁,雕过花的屋梁,指代豪华的房屋。 谤--指责、毁谤。 7、日后----将来。强梁,强横凶暴,这里是指强盗、暴徒。 8、择膏梁----选择富贵人家子弟为婚姻对象。膏梁,本指精美的食品;膏,肥肉;梁,美 谷;引申为富贵之家。 9、承望----料想得到。烟花巷----妓院。 烟花,旧社会娼妓的代称。10、纱帽----古时候的官吏所戴的帽子,这里是官职的代称。 11、锁枷----旧社会囚系罪人的刑具。13、“今嫌”句----紫蟒,紫色的蟒袍,古代贵官所穿的公服。 14、反认他乡是故乡----比喻把功名富贵、妻妾儿孙等等误当作人生的根本。15、为他人作嫁衣裳----比喻为别人做事自己没得到好处。 唐代秦韬玉《贫女》诗:“苦恨 年年压金钱,为他人作嫁衣裳。”[评说]《好了歌》和《好了歌注》,形象地勾画了封建末世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集团、家族及其成员之间为权势利欲剧烈争夺,兴衰荣辱迅速转递的历史图景。 在这里,封 建伦理道德的虚伪、败坏,政治风支的动荡、变幻,以及人们对现存秩序的深刻怀疑、失望等等,都表现的十分清楚。这种“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景象,是封 建阶级内部兴衰荣枯转递变化过程已大为加速的反映;是封建社会经济基础已经日渐腐朽,它的上层建筑也发生动摇,正趋向崩溃的反映。 这些征兆都具有时代的典 型性。作为艺术家的曹雪芹是伟大的,他给我们留下了一幅极其生动的封建末世社会的讽刺画。 然而,当他企图对这些世态加以解说,并企图向陷入“迷津”的人们 指明出路的时候,他自己也茫然了,完全无能为力了。他只能借助于机智的语言去重复那些人生无常、万境归空的虚无广义滥调和断绝俗缘(所谓“了”)、便得解 脱(所谓“好”)的老一套宗教宣传,借此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的极端愤懑和失望。 这样,他自然地就使自己先陷入了唯心广义的迷津。《好了歌注》中所说的种种荣枯悲欢,是有小说的具体情节为依据的。 如歌的开头,就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败亡结局作了预示;还有一边送丧,一边寻欢之 类的丑事,书中也屡有不鲜。但要句句落实某人某事是困难的,因为有些话似乎带有普遍性,指浓粉香,一变而为两鬓如霜,便是自然规律。 它可能是对大观圆中一 些女儿的概括描写;倘说白首孀居,则有指宝钗、湘云的可能。此外,小说八十回以后的原稿已佚,所以也难对其所指,下确切的断语。 当然,线索还是有的。比如 甲戌本的批语(它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指出,沦为乞丐的是“甄玉、贾玉一干人”。 这与原燕京大学藏七十八回《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十九回脂批说贾宝玉后来 “寒冬噎酸齑(JI基,腌菜),雪夜围破毡”是一致的。但由此我们又知道甄宝玉的命运也与之相似,可见贾(假)甄(真)密切相关。 “蓬窗”换作“绿纱” 的,脂批说是“雨村一干新荣暴发之家”,又说戴枷锁的也是“贾赦、雨村一干人”,那么他们后来因贪财作恶而获罪的线索就更加清楚了。穿紫袍的,说是“贾 兰,贾菌一干人”,贾兰的官运可从后面李纨册子中的判词和曲子是得到印证;贾菌的腾达,则是他人后续四十回所根本未曾提到的。 有两条脂批,乍看起来有点莫 名其妙,即批“两鬓又成霜”为“黛玉、晴雯一干人”,说“日后作强梁”是“柳湘莲一干人”。这些都是已知结局的。 岂黛玉能够长寿,睛雯死而复生,湘莲又重 新还俗?当然不会。其实,前者是批语抄错了位置,应属下一句,指她们都成了“黄土陇头”的“白骨”;后者则是将第六十六回中作者描写在外浪迹萍踪的柳湘莲 所用的隐笔加以揭明。 有这样一段文字:薛蟠笑道:“天下竟有这样奇事:我同伙计贩了货物,自春于起身往回里走,一路平安。谁知前日到了平安州界,遇一伙强盗,已将东西动去,不想柳二弟从那边来了,方把贼人赶散,夺回货物,还救了我们性命。 我谢他又不受,所以我们结拜了生死弟兄。……这段话颇有含混之处。 比如说“柳二弟从那边来了”,我们终究不知柳是从何而来的;而且他一来,居然毋需挥拳动武,就能“把贼人赶散”,他的身份不是也有点 可疑吗?就算他这几年“惧祸走他乡”是在江湖行侠吧(书中对他在干什么行当,讳莫如深),侠又何尝不是“强梁”呢?(《。 4.描写“没落”的诗句有哪些1.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____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2.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____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3.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____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4.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____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5.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____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6.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7.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____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8.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____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9.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____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10.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____李商隐《乐游原 / 登乐游原》 11.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____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12.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____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13.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____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14. 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____黄公绍《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15.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____柳永《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16.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____晏殊《玉楼春·春恨》 17.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____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18.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____李商隐《锦瑟》 19.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____陆游《沈园二首》 20.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____项羽《垓下歌》 21.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____张泌《寄人》 22.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____杜牧《泊秦淮》 23.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____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24.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____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25.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____杜甫《蜀相》 26. 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____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 5.形容从鼎盛到衰落的诗句有哪些1.《春望》 唐代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过零丁洋》 宋代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示儿》 宋代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登高》 唐代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5.《蜀相》 唐代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6.描写唐衰败的诗句忆昔二首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血江汉身衰疾。 其中所描述的人民安乐、路不拾遗的太平景象,在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戛然而止,“渔阳鼙鼓动地来”,致使“九重城阙烟尘生”——“安史之乱”爆发了,伟大的唐朝自颠峰急剧向下滑落,中国历史上最光辉灿烂的一幕历史大戏,至此灯光一下子黯淡了。但是,江山代有英杰出。在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时代,又会有新的英雄因时依势而出,五彩眩然,英姿勃发,令人目不暇接。 早 雁 杜 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 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 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 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 水多菰米岸莓苔。 《早雁》是一首借物寓意之作。杜牧生活的晚唐社会,正是唐帝国的多事之秋。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居住在塞北的回纥奴隶主贵族军事集团,乘唐王朝腐败之机,向南骚扰,大肆屠杀掠夺,使得边地人民四处流散,无家可归。诗人看到南迁的征雁,触景兴怀,表达他对苦难中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怀。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马嵬坡 郑畋 玄宗回马杨妃死, 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日圣明天子事, 景阳宫井又何人。 曲 江 李商隐 望断平时翠辇过, 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 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 老忧王室泣铜驼。 天荒地变心虽折, 若比伤春意未多。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金陵晚望 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结尾两句,感慨深沉。高蟾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无可挽回地正在走向总崩溃的末日,他为此感到苦恼,而又无能为力。他把这种潜在的危机归结为“一片伤心”;而这“一片伤心”,在一般画家笔下是无法表达出来的。 另外还有一些你可以参考的: 皮日休的《橡媪叹》、杜荀鹤的《山中寡妇》、聂夷中的《咏田家》、陆龟蒙的《村夜》二篇等,都揭露了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以及战乱所造成的巨大灾难,语言通俗易懂,有较高的思想性。 韦庄的《古离别》、《台城》在艺术上较有成就,却流露出浓厚的凄惋感伤的末世情调。 杜甫的三吏:《石壕吏》 《新安吏》 《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 《无家别》 《垂老别》都是反映人民生活的疾苦。 7.描写南宋衰败的诗句有哪些1.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宋代: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栏杆 一作:阑干)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2. 夏日绝句 宋代: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代: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5.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代: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