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赞美荆轲的句子有哪些1、《咏荆轲》魏晋/陶渊明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2、《咏荆轲》唐代/柳宗元 燕秦不两立,太子已为虞。 千金奉短计,匕首荆卿趋。穷年徇所欲,兵势且见屠。 微言激幽愤,怒目辞燕都。朔风动易水,挥爵前长驱。 函首致宿怨,献田开版图。炯然耀电光,掌握罔正夫。 造端何其锐,临事竟趑趄。长虹吐白日,仓卒反受诛。 按剑赫凭怒,风雷助号呼。慈父断子首,狂走无容躯。 夷城芟七族,台观皆焚污。始期忧患弭,卒动灾祸枢。 秦皇本诈力,事与桓公殊。奈何效曹子,实谓勇且愚。 世传故多谬,太史征无且。3、《荆轲歌 》先秦/佚名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4、《剑客 》唐代/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5、《侠客行》唐/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1、晋/陶渊明《咏荆轲》。本诗大概意思为 燕国太子喜欢收养门客,目的是对秦国报仇雪恨。 他到处招集有本领的人,这一年年底募得了荆卿。 君子重义气为知己而死,荆轲仗剑就要辞别燕京。 白色骏马在大路上鸣叫,众人意气激昂为他送行。 个个同仇敌忾怒发冲冠,勇猛之气似要冲断帽缨。 易水边摆下盛大的别宴,在座的都是人中的精英。 渐离击筑筑声慷慨悲壮,宋意唱歌歌声响遏行云。 座席中吹过萧萧的哀风,水面上漾起淡淡的波纹。 唱到商音听者无不流泪,奏到羽音荆轲格外惊心。 他明知这一去不再回返,留下的姓名将万古长存。 登车而去何曾有所眷顾,飞车直驰那秦国的官廷。 勇往直前行程超过万里,曲折行进所经何止千城。 翻完地图忽地现出匕首,秦王一见不由胆颤心惊。 可惜呀!只可惜剑术欠佳,奇功伟绩终于未能完成。 荆轲其人虽然早已死去,他的精神永远激励后人。 2、唐代/柳宗元《咏荆轲》本诗大概意思为 燕国秦国势不两立,燕太子丹为这块心病十分忧虑。决定用樊於期脑袋作信物奉行刺秦王的短浅计谋,让荆轲带上匕首赶赴秦地。 整年里卑词厚礼,奉养荆轲,恰逢人们将受屠戮,军事形势十分危急。微言大义激起樊氏深怨,献出人头,荆卿圆睁双眼怒气冲冲辞别燕国首都。 北风里一曲悲歌,易水送行场面壮烈,洒酒祭祀天地登车挥鞭长驱。把密封樊於期首级的匣子送给宿敌秦王,当面打开燕国的地图割让土地。 突然间闪闪电光,图穷匕首见,可惜拿匕首的人不是行家,耳热心悸。开始行事时锐气何等锋利,到紧要关头他却犹豫无计。 突然间似长虹横贯太阳,匆忙中反而自遭诛杀。秦王拔剑而起,盛怒伐燕,号呼声似风雷贯耳,秦军向燕地进发。 燕王斩下太子丹头颅讨好秦国,仍被追伐得到处奔跑,没有容身之舍。秦兵铲平城邑除掉燕王亲姻家族,燕国的官署宫观都被烧毁践踏。 开始行事时指望消除灾祸,最终反而触动了灾祸的机匣。秦王的兼并靠的是诈力,与讲信义的齐桓公大相径差。 怎能仿效勇士曹沫劫齐桓公的故事呢,实在叫做有勇无谋又愚有加。世间流传的史事本来就多有谬误,太史公已从秦侍医夏无且那里早有叹嗟。 3、《荆轲歌 》先秦/佚名,全文大概意思为:风萧萧地响把易水岸边吹得很冷,壮士荆轲去了就再也不回来了。刺杀秦王就像是到虎穴到龙宫一样危险啊,但是我们的英雄英勇的气概,连仰天吐气都能形成白虹.史书上说,高渐离击筑,荆轲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唱得太悲壮了,以至于听者嗔目,发尽上指。 一段唱毕,只听见荆轲仰头长叹一声,天空中居然出现一道七彩虹。高渐离趁势变了一个调,乐音显得更为激昂,荆轲继而唱道: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太子丹最后被彻底地感动了,跪在地上向荆轲敬了一杯酒。4、《剑客》唐/贾岛 十年辛苦劳作,磨出一把利剑,剑刃寒光闪烁,只是未试锋芒。 如今取出,给您一看,谁有不平之事,不妨如实告我。5、《侠客行》唐/李白全文大概意思:赵国的侠客帽上随便点缀着胡缨,吴钩宝剑如霜雪一样明亮。 银鞍与白马相互辉映,飞奔起来如飒飒流星。十步之内,稳杀一人,千里关隘,不可留行。 完事以后,拂衣而去,不露一点声,深藏身名。有时空闲,步过信陵郡,来点酒饮,脱剑横在膝前。 与朱亥一起大块吃肉,与侯嬴一道大碗喝酒。三杯下肚,一诺千金,义气重于五岳。 酒后眼花耳热,意气勃勃劲生,气吞虹霓。朱亥挥金槌杀大将窃兵符救赵,使邯郸军民大为震惊。 朱亥与侯嬴真千秋万古二壮士,声名煊赫大梁城。身为侠客纵死侠骨也留香,不愧为一世英豪。 谁能学。 2.有关荆轲的诗文春秋战国门荆轲 作者:周昙 年代:唐反刃相酬是匹夫,安知突骑驾群胡。 有心为报怀权略,可在於期与地图。丙午十月十三夜梦过一大冢傍人为余言此荆轲 作者:陆游 年代:宋采药游名山,物外富真赏。 秋关策蹇驴,雪峡荡孤桨。还乡忽十载,高兴寄遐想。 梦行河潼间,初日照仙掌。坡陀荆棘冢,狐兔伏蓁莽。 悲歌易水寒,千古见精爽。国雠久不复,惊觉泚吾颡。 何时真过兹,薄酹神所飨。荆轲作者:张耒 年代:宋燕丹计尽问田生,易水悲歌壮士行。 嗟尔有心虽苦拙,区区两死一无成。杂咏一百首·荆轲 作者:刘克庄 年代:宋把袖谋几售,开图计忽穷。 空贵千古恨,不中祖龙胸。和陶咏荆轲 作者:苏轼 年代:宋秦如马后牛,吕氏非复嬴。 天欲厚其毒,假手李客卿。功成志自满,积恶如陵京。 灭身会有时,徐观可安行。沙丘一狼狈,笑落冠与缨。 太子不少忍,顾非万人英。魏韩裂智伯,肘足本无声。 胡为弃成谋,托国此狂生。荆轲不足说,田子老可惊。 燕赵多奇士,惜哉亦虚名。杀父囚其母,此岂容天庭。 亡秦只三户,况我数十城。渐离虽不伤,陛戟加周营。 至今天下人,愍燕欲其成。废书一太息,可见千古情。 咏荆轲 作者:陶渊明 年代:魏晋 类别:记人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澹澹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殁,千载有馀情。 咏荆轲 作者:柳宗元 年代:唐 体裁:五古燕秦不两立,太子已为虞。千金奉短计,匕首荆卿趋。 穷年徇所欲,兵势且见屠。微言激幽愤,怒目辞燕都。 朔风动易水,挥爵前长驱。函首致宿怨,献田开版图。 炯然耀电光,掌握罔正夫。造端何其锐,临事竟趑趄。 长虹吐白日,仓卒反受诛。按剑赫凭怒,风雷助号呼。 慈父断子首,狂走无容躯。夷城芟七族,台观皆焚污。 始期忧患弭,卒动灾祸枢。秦皇本诈力,事与桓公殊。 奈何效曹子,实谓勇且愚。世传故多谬,太史征无且。 过荆轲冢四绝句作者:晁说之 年代:宋贯日白虹可奈何,书生容易笑荆轲。美新伾党临遗冢,惭愧绝无狐兔过。 读荆轲传 作者:高斯得 年代:宋夜读荆轲传,掩卷喟然叹。结交天下士,贤哉太子丹。 报秦一片心,秋莲孤剑寒。介绍田先生,得结荆卿欢。 太子一语疑,先生甘自残。荆卿欲藉手,临事敢开口。 走见樊於期,愿借将军首。将军搤擥言,念此固已久。 得复平竹仇,性命何足有。四雄英烈风,精诚凌白虹。 函关初未入,气已吞祖龙。其事虽不就,简牍光无穷。 奈何今之人,蹙缩如寒虫。已亥杂诗 129 作者:龚自珍 年代:清陶潜诗喜说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 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 杂兴 作者:王昌龄 年代:唐 体裁:五古握中铜匕首,纷锉楚山铁。 义士频报仇,杀人不曾缺。可悲燕丹事,终被狼虎灭。 一举无两全,荆轲遂为血。诚知匹夫勇,何取万人杰。 无道吞诸侯,坐见九州裂。送正仲都官知睦州作者:梅尧臣 年代:宋每嗟相逢少,常苦离别多。 行行复壮壮,往往起悲歌。古来易水上,义士有荆轲。 捐躯思报恩,饮恨歌奈何。况彼儿女怀,牵缠如蔓萝。 是以世间人,鬓发易番番。喜君得郡章,东归随春波。 滩上严子祠,系船聊经过。其人当汉兴,富贵不可罗。 足加天子腹,傲去钧於河。冬披破羊裘,夏披破草蓑。 心中子宇宙,尤哂献玉和。我惭贱丈夫,岂异戴面傩,未免为鬼笑,谁知惧挥诃。 安得如君行,收迹已蹉砣。空将闲岁月,尘埃浪销磨。 正同三峡贾,尽力向盘涡。剑客行 作者:陆游 年代:宋我友剑侠非常人,袖中青蛇生细鳞。 腾空顷刻已千里,手决风云惊鬼神。荆轲专诸何足数,正昼入燕诛逆虏。 一身独报万国雠,归告昌陵泪如雨。奉酬圣从侍制 作者:王安石 年代:宋班行想望岁空多,知有龙门未敢过。 和近圣人师展季,勇为君子盗荆轲。三刀旧协庭闱梦,五腨今传里巷歌。 复道谏书尝满箧,不唯诗句似阴何。春坊正字剑子歌 作者:李贺 年代:唐 体裁:乐府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 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蛟胎皮老蒺藜刺,鸊鹈淬花白鹇尾。 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挼丝团金悬簏敕,神光欲截蓝田玉。 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史作者:李峤 年代:唐 体裁:五律马记天官设,班图地里新。 善谈方亹亹,青简见彬彬。方朔初闻汉,荆轲昔向秦。 正辞堪载笔,终冀作良臣。咏史诗作者:阮瑀 年代:魏晋燕丹善勇士。 荆轲为上宾。图尽擢匕首。 长驱西入秦。素车驾白马。 相送易水津。渐离击筑歌。 悲声感路人。举坐同咨嗟。 叹气若青云。 咏史作者:左思 年代:魏晋 类别:怀古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 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 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杂兴 作者:王昌龄 年代:唐 体裁:五古握中铜匕首,纷锉楚山铁。 义士频报仇,杀人不曾缺。可悲燕丹事,终被狼虎。 3.陶渊明赞美荆轲的诗是什么陶渊明《咏荆轲》 燕丹善养士,⑵志在报强嬴。⑶ 招集百夫良,⑷岁暮得荆卿。⑸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⑹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充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⑺宋意唱高声。⑻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⑼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⑽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⑾豪主正怔营。⑿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2 陶渊明《咏荆轲》 【译文】 燕国太子喜欢收养门客,目的是对秦国报仇雪恨。 他到处招集有本领的人,这一年年底募得了荆卿。 君子重义气为自己而死,荆轲仗剑就要辞别燕京。 白色骏马在大路上鸣叫,众人意气激昂为他送行。 个个同仇敌忾怒发冲冠,勇猛之气似要冲断帽缨。 易水边摆下盛大的别宴,在座的都是人中的精英。 渐离击筑筑声慷慨悲壮,宋意唱歌歌声响遏行云。 座席中吹过萧萧的衰风,水面上漾起淡淡的波纹。 唱到商音听者无不流泪,奏到羽音荆轲格外惊心。 他明知这一去不再回返,留下的姓名将万古长存。 登车而去何曾有所眷顾,飞车直驰那秦国的官廷。 勇往直前行程超过万里,曲折行进所经何止千城。 翻完地图忽地现出匕首,秦王一见不由胆颤心惊。 可惜呀!只可惜剑术欠佳,奇功伟绩终于未能完成。 荆轲其人虽然早已死去,他的精神永远激励后人。 【注释】 ⑴本篇咏史,歌颂荆轲的侠义,惋惜他的失败。荆轲为燕太子丹复雠,以匕首逼秦王,不成被杀。事迹见《史记·剌客列传》。 ⑵燕丹:战国燕王喜太子名丹。 ⑶强嬴:指秦国。秦为嬴姓。 ⑷百夫良:能匹敌百人的良士。春秋时秦国子车氏的三子,国人称之为三良,《诗经·黄鸟》称之为“百夫之特”。 ⑸荆卿:即荆轲,燕国人谓之荆卿。 ⑹素骥:白马。《史记》说荆轲从燕出发时燕太子丹及宾客着白衣冠(丧服)相送易水上。作者本此翻创为白马送行。 ⑺渐离:人名,姓高。筑:乐器名,似筝,十三弦,颈细而曲。 ⑻宋意:燕国的勇士。 ⑼商、羽:各为五音之一。 ⑽盖:车篷。飞盖:似谓车行如飞,极言其迅速。一说“飞”字形容其高,就是“飞阁”、“飞檐”的飞。 ⑾图穷:荆轲献秦王督亢地图,中藏匕首。秦王展图,图穷而匕首现。荆轲取匕首刺秦王。“事”,即指行刺。 ⑿豪主:指秦王。怔营:惶惧。 【品评】 本篇大约作于晋宋易代之后。诗人以极大的热情歌咏荆轲刺秦王的壮举,在对奇功不建的惋惜中,将自己对黑暗政治的愤慨之情,赫然托出。写得笔墨淋漓,慷慨悲壮,在以平淡著称的陶诗中另具特色。 诗歌按照事件的经过,描写了出京、饮饯、登程、搏击几个场面,尤其着力于人物动作的刻画,塑造了一个大义凛然的除暴英雄形象。比如,“提剑出燕京”,写出了荆轲仗剑行侠的英姿;“雄发指危冠,猛气充长缨”,更以夸张的笔法写出荆轲义愤填膺、热血沸腾的神态。而“登车何时顾”四句,排比而下,一气贯注,更写出了荆轲义无反顾、直蹈秦邦的勇猛气概。诗中虽没有正面写刺秦王的场面,但从“豪主正怔营”一句,可以想见荆轲拔刀行刺之时那股令风云变色的虎威。 这首诗还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来烘托荆轲的精神面貌。最典型的是易水饮饯的场景。 在萧杀的秋风中、滔滔的易水上,回荡着激越悲壮的乐声,“悲筑”、“高声”、“哀风”、“寒波”相互激发,极其强烈地表达出“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英雄主题。朱熹说:“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这是颇具眼力的。 4.有关荆轲的诗文春秋战国门荆轲 作者:周昙 年代:唐反刃相酬是匹夫,安知突骑驾群胡。 有心为报怀权略,可在於期与地图。丙午十月十三夜梦过一大冢傍人为余言此荆轲 作者:陆游 年代:宋采药游名山,物外富真赏。 秋关策蹇驴,雪峡荡孤桨。还乡忽十载,高兴寄遐想。 梦行河潼间,初日照仙掌。坡陀荆棘冢,狐兔伏蓁莽。 悲歌易水寒,千古见精爽。国雠久不复,惊觉泚吾颡。 何时真过兹,薄酹神所飨。荆轲作者:张耒 年代:宋燕丹计尽问田生,易水悲歌壮士行。 嗟尔有心虽苦拙,区区两死一无成。杂咏一百首·荆轲 作者:刘克庄 年代:宋把袖谋几售,开图计忽穷。 空贵千古恨,不中祖龙胸。和陶咏荆轲 作者:苏轼 年代:宋秦如马后牛,吕氏非复嬴。 天欲厚其毒,假手李客卿。功成志自满,积恶如陵京。 灭身会有时,徐观可安行。沙丘一狼狈,笑落冠与缨。 太子不少忍,顾非万人英。魏韩裂智伯,肘足本无声。 胡为弃成谋,托国此狂生。荆轲不足说,田子老可惊。 燕赵多奇士,惜哉亦虚名。杀父囚其母,此岂容天庭。 亡秦只三户,况我数十城。渐离虽不伤,陛戟加周营。 至今天下人,愍燕欲其成。废书一太息,可见千古情。 咏荆轲 作者:陶渊明 年代:魏晋 类别:记人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澹澹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殁,千载有馀情。 咏荆轲 作者:柳宗元 年代:唐 体裁:五古燕秦不两立,太子已为虞。千金奉短计,匕首荆卿趋。 穷年徇所欲,兵势且见屠。微言激幽愤,怒目辞燕都。 朔风动易水,挥爵前长驱。函首致宿怨,献田开版图。 炯然耀电光,掌握罔正夫。造端何其锐,临事竟趑趄。 长虹吐白日,仓卒反受诛。按剑赫凭怒,风雷助号呼。 慈父断子首,狂走无容躯。夷城芟七族,台观皆焚污。 始期忧患弭,卒动灾祸枢。秦皇本诈力,事与桓公殊。 奈何效曹子,实谓勇且愚。世传故多谬,太史征无且。 过荆轲冢四绝句作者:晁说之 年代:宋贯日白虹可奈何,书生容易笑荆轲。美新伾党临遗冢,惭愧绝无狐兔过。 读荆轲传 作者:高斯得 年代:宋夜读荆轲传,掩卷喟然叹。结交天下士,贤哉太子丹。 报秦一片心,秋莲孤剑寒。介绍田先生,得结荆卿欢。 太子一语疑,先生甘自残。荆卿欲藉手,临事敢开口。 走见樊於期,愿借将军首。将军搤擥言,念此固已久。 得复平竹仇,性命何足有。四雄英烈风,精诚凌白虹。 函关初未入,气已吞祖龙。其事虽不就,简牍光无穷。 奈何今之人,蹙缩如寒虫。已亥杂诗 129 作者:龚自珍 年代:清陶潜诗喜说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 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 杂兴 作者:王昌龄 年代:唐 体裁:五古握中铜匕首,纷锉楚山铁。 义士频报仇,杀人不曾缺。可悲燕丹事,终被狼虎灭。 一举无两全,荆轲遂为血。诚知匹夫勇,何取万人杰。 无道吞诸侯,坐见九州裂。送正仲都官知睦州作者:梅尧臣 年代:宋每嗟相逢少,常苦离别多。 行行复壮壮,往往起悲歌。古来易水上,义士有荆轲。 捐躯思报恩,饮恨歌奈何。况彼儿女怀,牵缠如蔓萝。 是以世间人,鬓发易番番。喜君得郡章,东归随春波。 滩上严子祠,系船聊经过。其人当汉兴,富贵不可罗。 足加天子腹,傲去钧於河。冬披破羊裘,夏披破草蓑。 心中子宇宙,尤哂献玉和。我惭贱丈夫,岂异戴面傩,未免为鬼笑,谁知惧挥诃。 安得如君行,收迹已蹉砣。空将闲岁月,尘埃浪销磨。 正同三峡贾,尽力向盘涡。剑客行 作者:陆游 年代:宋我友剑侠非常人,袖中青蛇生细鳞。 腾空顷刻已千里,手决风云惊鬼神。荆轲专诸何足数,正昼入燕诛逆虏。 一身独报万国雠,归告昌陵泪如雨。奉酬圣从侍制 作者:王安石 年代:宋班行想望岁空多,知有龙门未敢过。 和近圣人师展季,勇为君子盗荆轲。三刀旧协庭闱梦,五腨今传里巷歌。 复道谏书尝满箧,不唯诗句似阴何。春坊正字剑子歌 作者:李贺 年代:唐 体裁:乐府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 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蛟胎皮老蒺藜刺,鸊鹈淬花白鹇尾。 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挼丝团金悬簏敕,神光欲截蓝田玉。 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史作者:李峤 年代:唐 体裁:五律马记天官设,班图地里新。 善谈方亹亹,青简见彬彬。方朔初闻汉,荆轲昔向秦。 正辞堪载笔,终冀作良臣。咏史诗作者:阮瑀 年代:魏晋燕丹善勇士。 荆轲为上宾。图尽擢匕首。 长驱西入秦。素车驾白马。 相送易水津。渐离击筑歌。 悲声感路人。举坐同咨嗟。 叹气若青云。 咏史作者:左思 年代:魏晋 类别:怀古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 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 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杂兴 作者:王昌龄 年代:唐 体裁:五古握中铜匕首,纷锉楚山铁。 义士频报仇,杀人不曾缺。可悲燕丹事,。 5.歌颂荆轲的句子「易水怀古」贾岛 荆卿重虚死,节烈书前史。我叹方寸心,谁论一时事。 至今易水桥,寒风兮萧萧。易水流得尽,荆卿名不消。 咏荆轲 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 燕秦不两立,太子已为虞。千金奉短计,匕首荆卿趋。 穷年徇所欲,兵势且见屠。微言激幽愤,怒目辞燕都。 朔风动易水,挥爵前长驱。函首致宿怨,献田开版图。 炯然耀电光,掌握罔正夫。造端何其锐,临事竟趑趄。 长虹吐白日,仓卒反受诛。按剑赫凭怒,风雷助号呼。 慈父断子首,狂走无容躯。夷城芟七族,台观皆焚污。 始期忧患弭,卒动灾祸枢。秦皇本诈力,事与桓公殊。 奈何效曹子,实谓勇且愚。世传故多谬,太史征无且。 6.歌颂荆轲的句子「易水怀古」贾岛 荆卿重虚死,节烈书前史。 我叹方寸心,谁论一时事。 至今易水桥,寒风兮萧萧。 易水流得尽,荆卿名不消。咏荆轲 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燕秦不两立,太子已为虞。 千金奉短计,匕首荆卿趋。穷年徇所欲,兵势且见屠。 微言激幽愤,怒目辞燕都。朔风动易水,挥爵前长驱。 函首致宿怨,献田开版图。炯然耀电光,掌握罔正夫。 造端何其锐,临事竟趑趄。长虹吐白日,仓卒反受诛。 按剑赫凭怒,风雷助号呼。慈父断子首,狂走无容躯。 夷城芟七族,台观皆焚污。始期忧患弭,卒动灾祸枢。 秦皇本诈力,事与桓公殊。奈何效曹子,实谓勇且愚。 世传故多谬,太史征无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