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选拔的诗句

1.形容“选拔”的成语有哪些

1、拔十失五

【拼音】[ bá shí shī wǔ ]

【释义】指选拔人才而失其半数。

【出 处】《三国志·蜀书·庞统传》:“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数,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

【反义词】拔十得五

2、采光剖璞

【拼音】[ cǎi guāng pōu pú ]

【释义】采:采集;璞:含有美玉的石头。采集金子,剖璞取玉。比喻在众人之中选拔优秀人才。

【出 处】汉·荀爽《与郭叔都书》:“盐车之骥,自非伯乐,无以显名,采光剖璞,以独见宝,实为足下利之。”

3、笃近举远

【拼音】[ dǔ jìn jǔ yuǎn ]

【释义】笃:忠实,厚道;举:举荐,选拔。对关系近的厚道,对关系远的举荐,指同等待人。

【出 处】唐·韩愈《原人》:“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4、荐贤举能

【拼音】:jiàn xián jǔ néng

【解释】:举:推荐。选拔推荐有才能有德行的人。

【出处】:《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出处2】: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举善荐贤,乃美事也;卿何荐人于朝,即自焚其奏稿,不令人知耶?

5、三征七辟

【拼音】 sān zhēng qī bì

【解释】三、七:泛指多次;征、辟:征召,指朝廷召举布衣之士授以官职。形容朝廷多次征召选拔。

【出处】《晋书·王裒传》:“于是隐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

2.形容选拔 成语

【拔十失五】:指选拔人才而失其半数。

【采光剖璞】:采:采集;璞:含有美玉的石头。采集金子,剖璞取玉。比喻在众人之中选拔优秀人才。

【采擢荐进】:擢:选拔,提拔;荐:推荐。指对人才的选拔、举荐和提升。

【登明选公】:登:升,推举;明:明察;选:选拔;公:公正。选拔和推荐明察而公正的人才。

【笃近举远】:笃:忠实,厚道;举:举荐,选拔。对关系近的厚道,对关系远的举荐,指同等待人。

【荐贤举能】:举:推荐。选拔推荐有都能有德行的人。

【奖拔公心】:奖:劝勉,夸奖;拔:选拔,提升。奖励和提拔出于公心。

【进贤任能】:进: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九品中正】:指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维护世族特权的官吏选拔制度。代指等级制度。

【举贤任能】:举: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举贤使能】:举: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论德使能】:选拔有道德的人和使用有才能的人。论,通“抡”。

【名落孙山】: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

【宁缺毋滥】:宁:宁愿;毋:不;滥:过度。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宁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顾质量贪多凑数。

【宁缺勿滥】:宁:宁愿;勿:不;滥:过度。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宁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顾质量贪多凑数。

【披榛采兰】:披:拔开;榛:丛生的荆棘。拨开荆棘,采摘兰草。比喻选拔人才。

【破格提拔】:不遵常规选拔提升。

【三征七辟】:三、七:泛指多次;征、辟:征召,指朝廷召举布衣之士授以官职。形容朝廷多次征召选拔。

3.关于“科举考试”的励志诗句有哪些

1、《浪淘沙》刘禹锡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2、《竹石》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3、《赠萧瑀》李世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4、《西游记》吴承恩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5、《赠梁任父同年》黄遵宪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在中国,科举制从隋朝(一说唐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科举考场为江南贡院,占地超过30余万平方米。另辟有的中国科举博物馆是中国唯一反映中国科举考试制度为内容的专业性博物馆,也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心、中国科举文化中心和中国科举文物收藏中心。

4.“采用多种方式选拔人才”用什么诗句概括

已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译文】 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5.描写“古代科考或赶考”的诗句有哪些

1、霓旌绛节一群群,引见玉华君。——唐代:韦庄《喜迁莺·人汹汹》

译文:彩色旌旗一队队绚烂如天上虹霓,绛红色仪仗一排排壮丽如彩霞,引领着中举的士子去拜见皇后。

2、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唐代孟郊《登科后》

白话译文: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真想拥抱一下这大自然。

3、夙驾送举人,东方犹未明。自谓出太早,已有车马行。 ——唐代:白居易《早送举人入试》

译文:晚上驾着马车去送举人,东方还没有天明。自己以为自己出来的已经够早,没想到路上已经有了马车行走。

4、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宋 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译文:举子们紧张肃穆地战斗,如同衔枚疾走的士兵,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是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

5、时光似箭如流星,进京赶考求功名。——近现代:卢青山《同前述其歌》

译文:时间如射箭一般如流星一般划过,急着进京赶考去求取功名。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