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示不服输的古诗,杜甫的表示不服输的古诗,杜甫的如下: 1、唐·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2、唐·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3、唐·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赏析: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本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对诸葛亮雄才大略,忠心报国的赞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先死的惋惜。 4、唐·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赏析: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它的确很“好”。 5、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赏析:全诗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浦起龙赞其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读杜心解》)。此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引王嗣奭的话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 杜甫(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2.形容英雄气概的成语,古语 诗词有那些大风歌 作 者:刘邦 作品出处:史记·高祖本纪》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白话译文: 大风劲吹啊浮云飞扬,我统一了天下啊衣锦还乡,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啊为国家镇守四方! 《大风歌》是西汉皇帝刘邦创作的一首诗歌。此诗只有区区三句,前二句直抒胸臆,雄豪自放,亦显得踌躇满志,第三句却突然透露出前途未卜的焦灼,抒发了作者内心表现出对国家尚不安定的浓郁的惆怅。全诗浑然一体、语言质朴、大气磅礴,包含了双重的思想感情,别具一格。 扩展资料: 《大风歌》一诗抒发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他对国事忧虑的复杂心情。 此诗每句中皆带有“兮”。刘邦故乡沛县原本虽为宋地,但已被楚国占有百年,文笔自然不免沾染了些许楚风。楚辞又由于其代表人物屈原的悲惨,而成为抒发愤懑的文体, 且因楚地民风彪悍,楚辞便多了大气磅礴。刘邦选取这种文体,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他对家国兴亡的担忧,又不失王者风范。 此诗全篇只有区区三句,却包含了双重的思想感情,且出现别具一格的转折。其诗用大风、飞云开篇,令人拍案叫绝。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他与他的麾下在恢宏的战场上是如何歼剿重创叛乱的敌军, 而是非常高明巧妙地运用大风和飞扬狂卷的乌云来暗喻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画面。“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只一个“威”字就是那样生动贴切地阐明了各诸侯臣服于大汉天子刘邦的脚下,一个“威”字也直抒了刘邦的威风凛凛、 所向披靡,天下无人能与之匹敌的那种巨无霸的冲天豪迈气概。但诗篇的着重点乃是后一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最后一句比照上一句,都是直抒胸臆,写他的心情与思想,但这最后一句, 刘邦没有继续沉浸在胜利后的巨大喜悦与光环之中,而且是笔峰一转,写出内心又将面临的另一种巨大的压力。这一句既是希冀,又是疑问。 它显露了刘邦的无奈不禁叩问天下,有谁能为他守住这片江山之感慨,昔日的功臣一个个谋反,独留他这个老朽在此老泪纵横。 3.形容英雄的诗句【壮士篇】 天地相震荡。回薄不知穷。人物禀常格。有始必有终。年时俯仰过。功名宜速崇。壮士怀愤激。安能守虚冲。乘我大宛马。抚我繁弱弓。长剑横九野。高冠拂玄穹。慷慨成素霓。啸吒起清风。震响骇八荒。奋威蚋四戎。濯鳞沧海畔。驰骋大漠中。独步圣明世。四海称英雄。 【观拔河俗戏】李隆基 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 噪齐山岌嶪,气作水腾波。 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横吹曲辞·后出塞五首】杜甫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千金买马鞭,百金装刀头。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4.形容英雄的诗句过 零 丁 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正气歌 南宋·文天祥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然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磋余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鼎镬甘如馅,求之不可得。 阴房冥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 岂有他谬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忧,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5.古唐诗中描写“永不服输”的句子有哪些1.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欧阳修 2. 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苏轼 3.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4. 粉身碎骨浑不怕,但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于谦 5.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李白 6.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弗之怠。-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7.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上堂开示颂》·黄蘖 8.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9.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10.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蒲松龄 1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文天祥 12. 开灯再习梅花谱,不信孔丘还易家。--孔子 6.描写英雄誓死如归的诗句,简单一点1、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3、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6、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7、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 8、烽烟纵横大旗开,万马千军滚滚来。何时沙场刀兵谙,从此男儿不节哀。 9、一生事业总成空,举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10、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