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唐僧”的诗句有哪些1、《送水云归吴》 年代: 宋 作者: 郑惠真 琵琶拨尽昭君泣,芦叶吹残蔡琰啼。 归见林逋烦说似,唐僧三藏入天西。 2、《拍板谣》 年代: 宋 作者: 王禹偁 麻姑亲采扶桑木,镂脆排焦其数六。 双成捧立王母前,曾按瑶池白云曲。 几时流落来人间,梨园部中齐管弦。 管弦才动我能应,知音审乐功何全。 吴宫女儿手如笋,执向玳筵为乐准。 数声慢,仙人履齿下云栈, 老狐腊月渡黄河,缓步轻轻踏冰片。 数声急,空江雹打渔翁笠, 鲛人泣对水精盘,满把珠玑连泻入。 划然一声送曲彻,由基射透七重札。 金罍冷落阒无闻,陇头冻把泉声绝。 律吕与我数自齐,丝竹望我为宗师。 总驱节奏在术内,歌舞之人无我欺。 所以唐相牛僧孺,为文命之为乐句。 3、《和徐国录韵》 年代: 宋 作者: 释善珍 当今称文宗,斗南一和仲。 掣鲸力倒海,兰苕不同梦。 百年日苦短,千载事谁共。 赋诗推义山,论旧数季重。 客持邀我读,欢喜蹋破瓮。 疾抄畏纸尽,饥诵忘浆冻。 欲传换骨方,伎工恐无用。 涂窗谩成鸦,过门任题凤。 唐僧句月炼,一步不敢纵。 高参鬼仙吟,下比古佛颂。 湖江大国楚,宫阙天府雍。 小大材则殊,未易求折衷。 公文如珠玉,盛世盍包贡。 一鹗剡交腾,万牛挽难动。 造物或困之,郁怒使快痛。 晋康名远郡,侯印亦久弄。 蜃嘘横跨海,龙潜中兴宋。 年丰秔多,守醉宾客从。 时时写乌丝,虹光穿屋栋。 祖帐在何时,行色当倥偬。 相期远公社,后会邈鸿洞。 拟办酒椀招,更出虎溪送。 4、《送吴僧庆闲上人》 年代: 宋 作者: 方回 唐僧穷岛可,应是笔能追。 投卷初来此,回船忽去之。 味□工会合,情淡惯分离。 许读红楼集,昌黎亦赠诗。 5、《苏幕遮 示李梁张三人》 年代: 元 作者: 王处一 李张梁,听少告。休恁踌躇,纵得心颠倒。每恨玉阳无答报。似此修行,何日归蓬岛。大唐僧,九度老。万种难辛,一志终须到。东进佛经弘释教。相契如来,证果真常道。 2.描述唐僧的诗词唐僧身披袈裟,手持锡杖,头戴一顶毗卢帽。 关于唐僧的长相,作者多处反复使用“相貌轩昂”、“丰姿英伟”这两个词来形容。有时单用一个,有时两个词一起用。第五十四回:在女儿国,那太师见长老相貌轩昂,心中暗喜道:“我国中实有造化,这个男子,却也做得我王之夫。”又详细地外貌描写:女王闪凤目,簇蛾眉,仔细观看,果然一表非凡,你看他——丰姿英伟,相貌轩昂。齿白如银砌,唇红口四方。顶平额阔天仓满,目秀眉清地阁长。两耳有轮真杰士,一身不俗是才郎。好个妙龄聪俊风流子,堪配西梁窈窕娘。女王看到那心欢意美之处,不觉淫情汲汲,爱欲恣恣,展放樱桃小口,呼道:“大唐御弟,还不来占凤乘鸾也?”三藏闻言,耳红面赤,羞答答不敢抬头。 第八十回:也有详细地外貌描写:那喇嘛和尚,走出门来,看见三藏眉清目秀,额阔顶平,耳垂肩,手过膝,好似罗汉临凡,十分俊雅。他走上前扯住,满面笑唏唏的与他捻手捻脚,摸他鼻子,揪他耳杂,以示亲近之意。这两处外貌描写,有许多词汇都是古代“相术”中的术语,唐僧的长相,应该是上等的品相。在古代,没有一张好的脸,是件十分郁闷的事。 3.形容唐僧的句子唐 僧:俗家姓陈,乳名江流,法名玄奘,唐朝第一高僧,所以被人们称为唐僧。 西行取经时,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赐法名三藏。唐僧十八岁出家皈依佛门,经常青灯夜读,对佛家经典研修不断,而且悟性极高,二十来岁便名冠中国佛教,倍受唐朝太宗皇帝厚爱。 后来被如来佛祖暗中选中去西天取经,并赐宝物三件,即袈裟、九环锡杖、金箍咒。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 他西行取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为弘扬佛家教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不忘他的历史功绩。 4.西游记中关于唐三藏的性格特点的段落唐长老的性格……笑,矛盾。 先说正面的,1、心智坚定:这点从始至终没变过。第十二回他对唐王发誓:“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 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从此以后的磨难面前,他混账过、哭过、怕过、不分好歹过、脓包过,就是没退缩过。 病中也惦记着没完成任务“见不得唐王”2、慈悲善良:这,表举例了,基本上每一回我们的唐长老听说一个故事之后都会忍不住“滴下泪来”,尽管他从不管故事是真的还是假的……还有,唐长老口头禅“出家人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blabla”。3、唐长老是才子,出口成章型,详情参见第六十四回“木仙庵三藏谈诗”,(默……“吟怀潇洒满腔春”……中国的诗僧们其实都是挺BH的……) 然后我们看比较经典的段落。 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其间那些关于冷漠、伪善、软弱、自私等等暗黑向的东西,是我从小的怨念。 先看一段引子:师徒们入此山,正行到嵯峨之处,三藏道:“悟空,我这一日,肚中饥了,你去那里化些斋吃?”行者陪笑道:“师父好不聪明。这等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有钱也没买处,教往那里寻斋?”三藏心中不快,口里骂道:“你这猴子!想你在两界山,被如来压在石匣之内,口能言,足不能行,也亏我救你性命,摩顶受戒,做了我的徒弟。 怎么不肯努力,常怀懒惰之心!”行者道:“弟子亦颇殷勤,何尝懒惰?”三藏道:“你既殷勤,何不化斋我吃?我肚饥怎行?况此地山岚瘴气,怎么得上雷音?” ——话说做人要讲道理。某人这时候明显仗势欺人,呃,欺猴。 一路上他永远拿两界山说事,自顾自忘了猴子已经还了他多少条命。之后:那怪物有些手段,使个解尸法,见行者棍子来时,他却抖擞精神,预先走了,把一个假尸首打死在地下。 唬得个长老战战兢兢,口中作念道:“这猴着然无礼!屡劝不从,无故伤人性命!”行者道:“师父莫怪,你且来看看这罐子里是甚东西。”沙僧搀着长老,近前看时,那里是甚香米饭,却是一罐子拖尾巴的长蛆;也不是面筋,却是几个青蛙、癞虾蟆,满地乱跳。 长老才有三分儿信了,怎禁猪八戒气不忿,在旁漏八分儿唆嘴道:“师父,说起这个女子,他是此间农妇,因为送饭下田,路遇我等,却怎么栽他是个妖怪?哥哥的棍重,走将来试手打他一下,不期就打杀了!怕你念什么《紧箍儿咒》,故意的使个障眼法儿,变做这等样东西,演幌你眼,使不念咒哩。”知三藏自此一言,就是晦气到了,果然信那呆子撺唆,手中捻诀,口里念咒,行者就叫:“头疼,头疼,莫念,莫念!有话便说。” 唐僧道:“有甚话说!出家人时时常要方便,念念不离善心,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怎么步步行凶,打死这个无故平人,取将经来何用?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你教我回那里去?”唐僧道:“我不要你做徒弟。” 行者道:“你不要我做徒弟,只怕你西天路去不成。”唐僧道:“我命在天,该那个妖精蒸了吃,就是煮了,也算不过。 终不然,你救得我的大限?你快回去!” ——看,口头禅出现,就是慈悲的对象错了。这一段很好地给我们解释了啥叫“心活面软”——在听信挑拨的时候心活,该坚持的时候面软。 明显的偏心眼,偏向和他一样更“正常”的,比他无能的猪八戒。继续: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 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抖擞,又出化了元神,脱真儿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唐僧一见,惊下马来,睡在路旁,更无二话,只是把《紧箍儿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 可怜把个行者头,勒得似个亚腰儿葫芦,十分疼痛难忍,滚将来哀告道:“师父莫念了!有甚话说了罢!”唐僧道:“有甚话说!出家人耳听善言,不堕地狱。我这般劝化你,你怎么只是行凶?把平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此是何说?”行者道:“他是妖精。” 唐僧道:“这个猴子胡说!就有这许多妖怪!你是个无心向善之辈,有意作恶之人,你去罢!”行者道:“师父又教我去,回去便也回去了,只是一件不相应。”唐僧道:“你有什么不相应处?”八戒道:“师父,他要和你分行李哩。 跟着你做了这几年和尚,不成空着手回去?你把那包袱里的什么旧褊衫,破帽子,分两件与他罢。”行者闻言,气得暴跳道:“我把你这个尖嘴的夯货!老孙一向秉教沙门,更无一毫嫉妒之意,贪恋之心,怎么要分什么行李?”唐僧道:“你既不嫉妒贪恋,如何不去?” ——这一段他跟八戒搭配的真好,两人全心全意解释“嫉妒贪恋”。 对比猴子,kao,慈悲!不贴第三次了,我们看这句: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的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 ——窃以为这才是他非让猴子走不可的原因,他禁不起这样的“带累”。除开信念之外,他其实是“怕事”的,怕沾惹是非,怕名声受损。 关键时候,他更多想得是保全自己,保不全命也要保名。所以我们看到,他永远称呼妖怪为“大王”(女妖除外),对妖怪有问有答,问一答十,时不常还会供出徒弟们;给强盗的祷祝词基本是在开脱自己(五十六回:“他姓孙,我姓陈,各居异姓;冤有头,债有主。 5.描写唐僧的句子俗家姓陈,乳名江流,法名玄奘,唐朝第一高僧,所以被人们称为唐僧。西行取经时,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赐法名三藏。唐僧十八岁出家皈依佛门,经常青灯夜读,对佛家经典研修不断,而且悟性极高,二十来岁便名冠中国佛教,倍受唐朝太宗皇帝厚爱。后来被如来佛祖暗中选中去西天取经,并赐宝物三件,即袈裟、九环锡杖、金箍咒。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他西行取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为弘扬佛家教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不忘他的历史功绩 相貌清秀,品行端正,性格温和。 认真负责,时常教导徒弟,引人向善。 前世是佛祖的学生,观音菩萨好友,大唐佛学院毕业,佛学高僧,唐皇亲自颁发文凭。 大唐皇帝御弟,佛主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