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山东人民出版社的高二语文选修唐诗宋词的目录《唐诗宋词选读》目录 1、“风神初震”的初唐诗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陈子昂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从军行 杨 炯 滕王阁 王 勃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2、“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望月怀远 张九龄 ※送魏万之京 李 颀 山居秋暝 王 维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燕歌行 高 适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岑 参 3、“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 白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李 白 ※送友人 李 白 将进酒 李 白 4、“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兵车行 杜 甫 旅夜书怀 杜 甫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 甫 ※客至 杜 甫 5、“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 愈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 白居易 天上谣 李 贺 6、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安定城楼 李商隐 九日齐山登高 杜 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 牧 长安晚秋 赵 嘏 商山早行 温庭筠 7、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温庭筠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韦 庄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冯延巳 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李 璟 ※清平乐(别来春半) 李 煜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李 煜 8、“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晏 殊 ※踏莎行(候馆梅残) 欧阳修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欧阳修 苏幕遮(碧云天) 范仲淹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张 先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 永 9、“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 轼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 轼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苏 轼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苏 轼 10、“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晏几道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晏几道 清平乐(春归何处) 黄庭坚 踏莎行(雾失楼台) 秦 观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贺 铸 ※苏幕遮(燎沉香) 周邦彦 11、“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 满江红(怒发冲冠) 岳 飞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陆 游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 夔 ※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 姜 夔 12、“龙腾虎掷”稼轩词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辛弃疾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辛弃疾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辛弃疾 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觉得好的话请给好评 2.求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目录,急用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材 第一单元:气象恢宏的初盛唐诗歌 1、李白 诗二首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邱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戏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蜀道难 噫吁口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2、杜甫 诗二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沈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蹋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学习活动 一吟诵涵泳 二鉴赏园地 三读诗入门:意象与意境 四成立诗社 相关资料 意象/意境 课外自读 杨炯《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王湾《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孟浩然诗二首《过故人庄》《与诸子登岘山》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王维诗三首《使至塞上》《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汉江临泛》——16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3.高中必修选修语文要求背诵诗词高中要求背诵的诗词以当年高考大纲为准,一般为以下诗文,每年变化不大: 1、《沁园春·长沙》(**) 2、《劝学(节选)》(荀子) 3、《师说》(韩愈) 4、《赤壁赋》(苏轼) 5、《阿房宫赋》(杜牧) 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8、《荷塘月色》(朱自清)第四、五、六段。 9、从《发现》(闻一多)、《北方》(艾青)、《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舒婷)、《祖国土》(阿赫马托娃)选择其中两首背诵。 10、背诵《五人墓碑记》(张溥)五、六段。 11、背诵《离骚》(屈原)(帝高阳之苗裔兮-----来吾道夫先路)中的名句。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②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③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2、背诵《谏太宗十思书》(魏徵)中富有哲理的句子。 13、背诵《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最后一段。 14、《季氏将伐颛臾》 15、《寡人之于国也》 16、从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琵琶行》、李商隐的《锦瑟》、李煜的《虞美人》、晏殊的《蝶恋花》、柳永的《雨霖铃》、李清照的《声声慢》中选四首背诵。 17、从王勃的《滕王阁序》、欧阳修的《秋声赋》中选择精彩段落和名句背诵。 18、《陈情表》(李密) 19、背诵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端正好”、“滚锈球”“一煞”“收尾”四支曲子。 20、背诵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屈原的《渔父》中你喜欢的句子。 21、背诵《纪念刘和珍君》的第二部分第一段、第四部分第五段。 22、背诵《逍遥游(节选)》(庄子)前三段。 23、《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24、《山居秋暝》(王维) 25、《燕歌行》(高适) 26、从《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将进酒》(李白)选择其中一首背诵。 27、《旅夜书怀》(杜甫) 28、从《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左迁至蓝关虱侄孙湘》(韩愈)、《西塞山怀古》(刘禹锡)选其中两首诗背诵。 29、从李商隐的《无题》(相间时难别亦难)、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温庭筠《商州早行》中选择两首背诵。 30、背诵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背诵冯延巳的《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九) 背诵《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背诵李煜的《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31、晏殊《破阵子·春景》(燕子来时新社)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32、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3、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 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 贺铸《横塘路》(凌凌不过横塘路) 34、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岳飞《满江红·写怀》(怒发冲冠) 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35、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