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一个人虚伪,假的诗句1、塑佛塑形难塑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近代·萧梦霞《集俗语》 译文:塑造佛像塑造模型难以塑造其中的骨头,了解一个人看到他的脸却不知道他的心。 2、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明代解缙《对联》 译文:长在墙上的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怎么能够长久存活呢?山间竹笋,嘴尖皮厚,中间是空的,又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呢?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译文: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4、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唐代张谓的《题长安壁主人》 译文:纵然口头上暂时承诺了什么,实际上他的心就如路人一样冷漠。 5、塑佛塑形难塑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近代·萧梦霞《集俗语》 译文:塑造佛像塑造模型难以塑造其中的骨头,了解一个人看到他的脸却不知道他的心。 6、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高适《燕歌行》 译文: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 2.形容人很抠门的名言或诗句有哪些形容人很抠门的名言或诗句有: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出自春秋孔丘《论语·里仁》,意思是: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2、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出自清代张英《观家书一封只缘墙事聊有所寄》,意思是:远隔千里寄来书信,结果只为了一堵墙的事情,让给他们三尺又有什么关系呢?万里长城如今都还在,但是当年的秦始皇都已经不在了。 3、事急则钜万可捐,事平则锱铢必较。 出自清代张廷玉的《明史·列传·卷一百四十六》,意思是:如果事情比较紧急,那么即便是黄金万两都可以轻易的捐出去。但如果事情已经平息,那么即便是一分一豪都要仔细计较。 4、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出自战国的孟子及其弟子《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六节》,意思是:杨子为我取出来的话,即便拔一毛可以对天下有好处,他也不做。 5、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出自春秋佚名《诗经·周颂·执竞》,意思是:从那成康时代起,周邦统一占四方,英明善察有斤斤计较的好眼光。 3.形容别人抠门的诗句有哪些1.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出处:元·佚名《醉太平·讥贪小利者》。 译文:从燕子口中夺泥,从针头上削铁屑,从贴着金子的菩萨脸上细细刮金:在没有中找有。从鹌鹑的喉囊里找豌豆,从鹭鸶的腿上劈些精肉,从蚊子的肚子里刳脂油。真亏得老先生能下得去手。 2.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出处:战国·孟子及其弟子《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六节》。 译文:杨子奉行‘为我’,拔根汗毛就对天下有利,他也不愿意做。 3.事之以货宝,则货宝单,而交不结;约信盟誓,则约定而畔无日;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事之弥烦,其侵人愈甚,必至于资单国举然后已。 出处:战国·荀子《荀子·富国》。 译文:如果用财宝侍奉强横暴力的国家,财宝用完了,可是邦交仍然不能建立。和他们结盟,订立条约,可是没几天他们就背信弃义了。 割让国家领土去贿赂他们吧,他们的欲望却不能满足。对他们越依顺,他们就变本加厉,一定要到财物送光,国家全部拿来送给他们,才肯罢休。 4.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出处:清·张英《观家书一封只缘墙事聊有所寄》。 译文:千里寄信而来只是因为墙,让他三尺又有什么关系呢?万里长城如今仍在,可是再也看不到当年的秦始皇了。 5.事急则钜万可捐,事平则锱铢必较。 出处:清·张廷玉、万斯同等《明史·列传·卷一百四十六》。 译文:事情紧急的时候,几万两黄金都可以捐出去,事情平息之后,很少的钱也要计较。 4.形容“人虚伪”的古诗词有什么题长安壁主人 唐代:张谓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释义:世俗的人互相结交需要以黄金为纽带,黄金用得不多,交情自然不深。纵然口头上暂时承诺了什么,实际上他的心就如路人一样冷漠。 1、“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揭露出金钱对人情世态的“污染”。黄金一直是古代社会的硬通货,而金钱换“友谊”的事情无论古今都不乏其例。早在西晋,鲁褒就深刻地指出:“舟车上下,役使孔方。凡百君子,同尘和光。上交下接,名誉益彰。”(《钱神论》) 2、“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形象地勾画出长安壁主人虚情假意的笑脸和冷漠无情的心。“然诺”是信义的标志,金钱是欲望的化身,道德和欲望之间的沟壑永难填平,这是作为社会动物的人本然而终极的顽疾。“悠悠行路心”正指向这个本性,“悠悠”两字,形容“行路心”,十分恰当地表现出这份本性长久而自然地生长于世人心中。这样一种看似平淡的口气,对人的讥刺不露骨而能达到鞭挞入骨的效果。 3、文学是社会的一画镜子。这首诗言浅意深,富有哲理意义,反映了唐代社会世态人情的一个侧面。 5.形容一个人小气的成语或诗句【一毛不拔】即不拔一毛。一毛不拔,连一根毛也不肯拔,比喻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铁公鸡】通常形容极度吝啬的人。问:“世间何物最坚挺。”子曰:“铁公鸡、铜仙鹤、玻璃耗子、琉璃猫。此四宝,当属毛不拔之物。” 【锱铢必较】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形容非常小气。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出自《荀子·富国》:“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 【爱财如命】把钱财看得跟生命一样重要。形容极端吝啬。 【视财如命】爱惜钱财如同爱惜生命。形容极为贪钱吝啬。 【葛屦履霜】冬天穿著夏天的鞋子。比喻过分节俭吝啬。 6.形容人虚伪的古诗句有哪些1、《咏针》 清 文映江 百炼千锤一根针,一颠一倒布上行。 眼晴长在屁股上,只认衣冠不认人。 2、《泊秦淮》 唐 烟笼寒江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二首》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4、《杂作》 明 董应举 小官事大官,曲意逢其喜。 事亲能若此,岂不成孝子。 5、《白鹭》 宋 唐庚 说与门前白鹭群,也须从此断知闻。 诸公有意除钩党,甲乙推求恐到君。 6、《聊斋》 你也反腐败,他也反腐败, 喜怒哀乐一起都到心头来。 奇也不必奇,怪也不必怪, 五子登科--总比两袖清风更可爱。 台前发宏论,幕后发邪财, 几分庄严、几分虚伪、几分坚定、几分徘徊、 此中奥妙,谁能解得开。 7、《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8、《 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9、《七步诗》 魏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0、《咏史》 晋 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原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居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7.形容男人缺德的诗句一别之后,两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抚弹,八行书无信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相思、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言千语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禀烛问苍天,六月三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做女我做男。 (一)怨 郎 诗 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自从与才女卓文君成亲后,便过著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生活。不料后来相如为武帝重用,久居京城,看尽名媛美女,竟对文君萌生嫌弃之心。有一天,他给妻子送去了一封「怪信」,并嘱咐一定要带回文君的回信。卓文君盼到了丈夫的来信,欣喜若狂!可是拆开一看,她的心都凉了。原来信上只有冰冰冷冷的十三字: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聪明的卓文君瞧见在「万」字之后,少了一个「亿」字,当下心如刀割、泪眼婆娑。因为「无亿」即「无意」也,是丈夫对自己已然「无意」的暗示!下书人又在旁边急催着“大人吩咐,立等下文”,於是,她强忍著悲痛,回了一封「倒顺书」《怨郎诗》给司马相如: 一别之后,两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抚弹,八行书无信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相思、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言千语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禀烛问苍天,六月三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做女我做男。 司马相如阅信后,悔恨不已,深为卓文君的聪明才智和纯贞爱情所感动,亲迎卓文君到长安。并从此杜绝犬马声色,兢兢业业做学问,终成辞赋一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