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争吵”的诗词有哪些1、夜来枕上争闲事。推倒屏山褰绣被。尽人求守不应人,走向碧纱窗下睡。直到起来由自殢。向道夜来真个醉。大家恶发大家休,毕竟到头谁不是。——《玉楼春》欧阳修 2、缚虎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狗。白纶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作雷颠,不论钱,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酌大斗,更为寿,青鬓长青古无有。笑嫣然,舞翩然,当垆秦女十五语如弦。遗音能记秋风曲,事去千年犹恨促。揽流光,系扶桑,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贺铸《行路难·缚虎手》 3、牡丹含露真珠颗,美人折向庭前过。含笑问檀郎,花强妾貌强?檀郎故相恼,须道花枝好。一向发娇嗔,碎挼花打人。——《菩萨蛮·牡丹含露真珠颗》唐代:佚名 4、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先秦:列御寇 5、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宋代:辛弃疾 2.描写争执的句子描写争执的句子 今天,我们考了语文.语文老师因为课多,太疲劳,所以就请了一些同学帮助改的试卷.黄语改到了王尧的试卷,其中有一道题目是这样的:“端午节吃什么?”王尧答的是“五黄”,黄语在答案旁边打了一个大大的“x”. 卷子发到王尧手中,他仔细检查到这一条,突然对着黄语大喝一声:“我这明明是对的,你为什么改错?” 黄语也提高了嗓门,说:“你没有用引号,自然是错的!” 王尧皱了皱眉,说:“哼,以前我写这个也没有用引号,老师怎么没有打错的?” 3.描写争吵的词语有哪些描写争吵的词语有大发雷霆、勃然大怒、暴跳如雷、声嘶力竭、怒不可遏 1. 大发雷霆[dà fā léi tíng] 霆:极响的雷,比喻震怒。比喻大发脾气,大声斥责。 出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 2. 勃然大怒[bó rán dà nù] 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出处:汉·班固《汉书·谷永传》:“是故皇天勃然发怒,甲乙之间,暴风三溱拔树折木。” 3. 暴跳如雷[bào tiào rú léi] 暴:暴烈,急躁。急怒叫跳,象打雷一样猛烈。形容又急又怒,大发脾气的样子。 出处:《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4. 声嘶力竭[shēng sī lì jié] 嘶:哑;竭:尽。嗓子喊哑,气力用尽。形容竭力呼喊。 出处:闻一多《贾岛》:“眼看见前进也是枉然,不要说他们早已声嘶力竭。” 5. 怒不可遏[nù bù kě è] 遏:止。愤怒地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贾大少爷正在自己动手掀王师爷的铺盖,被王师爷回来从门缝里瞧见了,顿时气愤填膺,怒不可遏。” 例句: 1."听从邓布利多的??"她怒不可遏地说。 2.他五内俱焚,怒不可遏,拍案而起。 3.你母亲若知此事定会怒不可遏。 4.丢掉队长怒不可遏前NB球星殴打队友判刑1个月。 5.索金斯怒不可遏,抓起包就往泥地上扔,正巧落在一洼污水中。 6."什么第三代,胡说八道!"甘德怒不可遏地回答道。 4.形容争论的成语唇枪舌剑 chún qiāng shé jiàn [释义] 嘴唇像枪;舌头像剑。形容能言善辩复;言词犀利;针锋相对。也作“舌剑唇枪。” [语出] 金·丘处机《神光灿制(春一)》:“不在唇枪舌剑;2113人前斗;惺惺广学多知。” [正音] 剑;不能读作“jiǎn”。 [辨形] 剑;不能写作“箭”。 [近义] 针锋相5261对 [反义] 促膝谈心 [用法] 多含褒义。用于辩论、争4102论、争吵激烈的场合。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和“针锋相对”;都可形容辩论时言词激烈。但~偏重在言辞的尖刻;“针锋相对”偏重在对对方的攻击;或针对对方进行回击;还可比喻双方论点、行动 、立场尖锐的对立。 [英译1653] eloquent in spee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