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玉楼春》中的诗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为什么用得尤为精妙【原作】 玉楼春--[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释】 玉楼春:词牌名。 縠皱波纹迎客棹:春风吹来,水面上皱起波纹,就像是欢迎客船的到来。縠皱,有皱纹的纱,这里比喻水的波纹。 棹,船桨,代指船。 绿杨烟外晓寒轻:杨柳如烟,拂晓时分,还有轻微的寒意。 闹:热闹,浓盛。 浮生长恨欢娱少:常常悔恨人生欢乐的时光太少。 浮生,指虚浮无定的人生。 肯爱千金轻一笑:怎么舍不得金钱财富而轻视欢乐的生活?肯爱,怎肯吝啬。 轻,轻视。 为君持酒劝斜阳:在夕阳中手持美酒劝说你。 持,拿着。斜阳,傍晚的太阳。 且向花间留晚照:人生苦短,欢乐即逝,让我们暂且在花丛中留住那西斜的太阳吧。且,暂且。 晚照,落日的余辉。 【古诗今译】 东城外面的景色,越来越美了,春风吹来,湖面上皱起棉纱一样的波浪,就像是欢迎客船的到来。 绿杨翠柳,茂密如烟,只有拂晓时分,还有轻微的寒意,红杏枝头早已是蜂喧蝶舞,春意盎然,十分热闹。 常常悔恨人的一生欢乐的时光太少,何不花重金换取欢乐的生活呢。 端起斟满的酒杯,当着夕阳,喝一杯吧,希望那西斜的太阳能够在美丽的花丛中多停留一会儿! 【赏析】 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时期安陆人。 幼年同兄宋庠随父在外地读书,稍长离父还乡。 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与兄宋庠同举进士,排名第一,兄宋庠第三。皇太后认为弟弟不可以在哥哥之前,因而改为宋庠第一。 后来宋祁官作至工部尚书。兄弟二人都已能文著名,当时称“二宋”。 宋祁还曾经与欧阳修同修《新唐书》。 《全宋词》录其词六首。 这首《玉楼春》在歌咏春天中,洋溢着珍惜青春和热爱生活的情感。特别是上阙结句的一个“闹”字把春天点染得生机勃勃,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者时任上书之职,因而被称为“红杏上书”。 上阕:写的是初春时节绚丽的景色,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艳、鲜活涌动的画面。 作品起句“东城渐觉风光好”以舒缓的叙述的语气娓娓道来,从表面看似呼是很不经意,但句尾之处的“风光好”却饱含了诗人对春天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起到了一个总的概括作用。 这城东风光究竟好在哪儿,好到什么程度?接下来的三句则对“风光好”的具体描绘展示。 首先映入诗人眼帘的便是近处的“縠皱波纹迎客棹”,诗人把读者的注意力导向波澜不惊的盈盈春水,那微风中如同棉纱褶皱一样的春水湖面,仿佛是在向游人招手表示欢迎致意,人们在几许的文字中仿佛听到了船上游人们欢乐的笑声。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两句诗人把视线由近及远地从湖面导引到远处的“绿杨烟外”和“红杏枝头”,“绿杨烟外”何如?还带着拂晓时分微微的寒意;“红杏枝头”又如何?让读者意想不到的是竟然是“春意闹”,一个“闹”字“闹”出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把原本已大好的春光更点染得生机勃勃,盛意盎然、热闹。 真可谓“闹”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下阕:写的是诗人现实的内心感受。诗人抒写了人生如梦,时光稍纵即逝,应及时享乐的情趣。 然而在写法上却是有意从主观情感上对美好的春光再一次做了有力的烘托。 在“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两句中,诗人着意从功名利禄这两个方面来衬托春天的可爱与可贵。 词人当时身居要职,官务缠身,很少有机会或心思刻意从春天里寻求人生的乐趣,故曰“浮生长恨欢娱少”。于是,就有了宁弃“千金”而不愿放过从春光中获取短暂“一笑”的感慨。 既然春天如此可贵可爱,词人自然禁不住“为君持酒劝斜阳”,且感叹“且向花间留晚照”的强烈愿望。 尽管这一愿望并不现实,夕阳不可能为之而多留一会儿,但是却能够更充分地表达诗人对春天的珍视,对光阴的爱惜之真情。 进而烘托了春光之美好和令人想往,两人珍惜。 2.形容美好的爱情的诗句有哪些原发布者:heli1967 爱情的诗句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关于爱情的诗句 ◆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 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 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 ◆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 不要因为也许会改变,就不肯说那句美丽的誓言,不要因为也许会分离,就不敢求一次倾心的相遇。 ◆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 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 ◆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关于爱情的诗句 ◆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关于爱情的诗句 ◆ 深知身在情长在 3.宋祁《玉楼春》写作背景当时宋祁的写作背景是什么,用来诗歌赏析☆【背景】宋祁(西元九九八~一○六一年),字子京,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迁徙雍丘(今河南杞县)。 宋仁宗天圣二年(西元一○二四年)与兄宋庠同举进士,宋祁奏名第一,宋庠第三。临放榜前,礼部上奏,将进士名册呈给皇帝御批,当时刘太后垂帘听政,她从封建的观点,认为弟弟的名次不可排在兄长之前,命令改宋庠为第一名,宋祁为第十名,时称“大小宋”。 兄弟同时高中进士,名次又都排在前面,一时传为佳话,但两人日后仕途命运却不尽相同。宋庠为人严谨,办事干练,曾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同宰相职务,官位可说相当高;宋祁是生性风流儒雅,担任过大理寺丞、国子监直讲、史馆修撰,并与欧阳修奉诏撰《新唐书》,负责其中列传部分,官至工部尚书、翰林学士,谥景文。 后人辑录《宋景文集》、《宋景文公长短句》。据《宋史.宋庠、弟祁列传》记载,宋祁编写《新唐书.列传》共计一百五十卷,前后长达十余年之久,其中一段时间还出任毫州太守,他出入在外随身都携带这些文稿,可见其认真态度。 后世对宋祁与欧阳修共同编撰的《新唐书》评价颇高,认为全书在体例、笔法上,都比《旧唐书》来得完整严谨。 ☆【故事】北宋人魏泰《东轩笔录》说宋祁“博学能文,天资蕴藉”,能够在全国最高考试取得进士第一,其学问必是相当了得。 他的官位虽未有其兄来得高,但也是身居朝廷重要职务,尤其奉命编撰《新唐书》,使他更有机会饱览群籍,了悟世代人事的变迁;从《玉楼春》“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宋祁表达的就是人生痛苦岁月,实多于欢愉的感慨,人常为赚进千金,却失去一笑,然而千金又如何能换到内心的真正喜乐?故宋祁叫人更要好好把握,即使眼前美好转眼就稍纵即逝。 宋祁《玉楼春》主在歌咏春天,劝人珍惜美好光阴。 上片写初春风景的美好,下片从情感出发,想藉机留住春天短暂的脚步,写出作者对春光的留恋不舍。宋祁经常官务缠身,想他平时一定少有机会能从自然风光寻求人生乐趣,故言“浮生长恨”,于是,当他见到美好春色,宁可放掷“千金”,也不愿错过春光明媚之“一笑”。 既然春天美景如此珍贵,所以词人不禁提出妄想要求:要拿酒劝说斜阳,多向花丛映照,使花朵得以绚丽持久。正因他这样的要求是不可能实现,更表现出作者对春天的珍惜。 4.玉楼春·东城渐觉春光好的诗文大意是什么本词歌咏春天,洋溢着珍惜青春和热爱生活的情感.上片写初春的风景.起句“东城渐觉风光好”,以叙述的语气缓缓写来,表面上似不经意,但“好”字已压抑不住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以下三句就是“风光好”的具体发挥与形象写照.首先是“縠皱波纹迎客棹”,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盈盈春水,那一条条漾动着水的波纹,仿佛是在向客人招手表示欢迎.然后又要人们随着他去观赏“绿杨”,“绿杨”句点出“客棹”来临的时光与特色.“晓寒轻”写的是春意,也是作者心头的情意.“波纹”、“绿杨”都象征着春天.但是,更能象征春天的却是春花,在此前提下,上片最后一句终于咏出了“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绝唱.如果说这一句是画面上的点睛之笔,还不如说是词人心中绽开的感情花朵.“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下片再从词人主观情感上对春光美好做进一步的烘托.“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二句,是从功名利禄这两个方面来衬托春天的可爱与可贵.词人身居要职,官务缠身,很少有时间或机会从春天里寻取人生的乐趣,故引以为“浮生”之“长恨”.于是,就有了宁弃“千金”而不愿放过从春光中获取短暂“一笑”的感慨.既然春天如此可贵可爱,词人禁不住“为君持酒劝斜阳”,明确提出“且向花间留晚照”的强烈主观要求.这要求是“无理”的,因此也是不可能的,却能够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春天的珍视,对光阴的爱惜.。 5.赏析诗词《玉楼春》玉楼春【宋】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榖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注释]1.皱:即绉纱,比喻细细的水波纹。 2.棹:船桨,代指船。3.浮生:人生短暂若泡沫浮生于水面。 4.肯爱:怎肯吝啬。5.晚照:晚日的余辉。 [作者介绍]宋祁(998-1061),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后迁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 天圣二年(1024)与兄宋痒同举进士,排名第一。章献太后以为弟不可先兄,乃擢痒第一,而置祁第十,时号大、小宋,并称“二宋”。 历官国子监直讲、太常博士、尚书工部员外郎、知制诰、史馆修馔、翰林学士承旨等。卒谥景文。 曾与欧阳修同修《新唐书》。《全宋词》录其词6首。 因其《玉楼春》词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名句,人称“红杏尚书”。词的上片,作者写道:东城外面的景色,越来越美。 湖面上棉纱一样的波浪,负载着游船,承载着游客的欢乐。绿杨翠柳,茂密如烟,春深了,只有早上,尚余轻寒。 红杏枝头,蜂飞蝶舞,春意盎然。下片作者感叹道:人生的欢乐是多么少啊!愿拿千金换一笑。 其实作者看得很透,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带不走,只有健康的身体和愉快的心灵,才能伴人终生。所以作者注重当下的感受:他端起斟满的酒杯,邀请夕阳,劝夕阳同干一杯。 希望金色的晚照,能够在美丽的花丛中多停留一会儿!这首词最精彩之处,是第四句的“闹”字。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一个字,即传达出春日万物争喧的情景,这正是词人的高明之处。不过,也有人反对这个“闹”字。 清代学者李渔曾写道:“闹字极俗,且听不入耳,非但不可加于此句,并不当见之于诗词。”当然,这不过是他一己之见。 对于春天,诸多诗家学者,也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观照。宋代无名氏有诗写道:“春日春风有时好,春日春风有时恶。 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该诗从两个方面对春日春风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我们知道,一年分四季,自然界不会永远是春光明媚、风和日丽。人生也何尝不是如此?人生的道路上也不会总是一马平川,风平浪静,不会总是月白风清,良辰美景,不会总是成功的欢乐、动人的微笑、甜蜜的絮语、悦耳的歌声。 所以,当您的人生中遇到“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举步维艰的时候;当你的人生遇到“无边落木萧萧下”“黑云压城城欲摧”,困难重重的时候;当您的人生遇到“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天寒地冻的时候,请您不要气馁,不要退缩,不要一蹶不振,要相信当冬天到来的时候,春天还会远吗?最后,给朋友们送上两句话:一句是,花落自有花开日,蓄芳待来年;一句是,留得根蒂在,岁岁有春风。[评析]这首词是歌咏春天的名篇。 上片是一幅生机蓬勃、色泽鲜明的早春图。开始写春游,地点在城东,开头总括一句,后面三句是“风光好”的具体描述,但不是纯客观描述,它处处有人的感情:湖面微波荡漾,似在迎着游客的轻舟;绿树含烟,春天清晨的微寒是“轻”的;红杏枝头饱含春意,竟然“闹”起来了。 的确,它既写出了真景物,也写出了真感情。“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这是一向为人所传诵的名句。 其中绿杨即绿柳,绿柳如烟,状其泛其淡绿之时那种若有若无的绿色,如头上的红杏,如火如荼,颇为耀眼。 行笔至此,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跃然纸上。“闹”字写出杏花争鲜斗艳之神,也表现出作者的欣喜之情,境界全出。 全词体物精微,笔触细腻,生动别致。的确,它既写出了真景物,也写出了真感情。 “红杏枝头春意闹”这是一向为人所传诵的名句。【赏析】本词歌咏春天,洋溢着珍惜青春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上片写初春的风景。起句“东城渐觉风光好”,以叙述的语气缓缓写来,表面上似不经意,但“好”字已压抑不住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以下三句就是“风光好”的具体发挥与形象写照。首先是“縠皱波纹迎客棹”,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盈盈春水,那一条条漾动着水的波纹,仿佛是在向客人招手表示欢迎。 然后又要人们随着他去观赏“绿杨”,“绿杨”句点出“客棹”来临的时光与特色。“晓寒轻”写的是春意,也是作者心头的情意。 “波纹”、“绿杨”都象征着春天。但是,更能象征春天的却是春花,在此前提下,上片最后一句终于咏出了“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绝唱。 如果说这一句是画面上的点睛之笔,还不如说是词人心中绽开的感情花朵。“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 “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下片再从词人主观情感上对春光美好做进一步的烘托。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二句,是从功名利禄这两个方面来衬托春天的可爱与可贵。词人身居要职,官务缠身,很少有时间或机会从春天里寻取人生的乐趣,故引以为“浮生”之“长恨”。 于是,就有了宁弃“千金”而不愿放过从春光中获取短暂“一笑”的感慨。既然春天如此可贵可爱,词人禁不住“为君。 6.请教《玉楼春中的一句宋祁的玉楼春》中的一句,以“红”字开头 爱问玉楼春【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榖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释] 1。 皱:即绉纱,比喻细细的水波纹。 2。 棹:船桨,代指船。 3。 浮生:人生短暂若泡沫浮生于水面。 4。 肯爱:怎肯吝啬。 5。 晚照:晚日的余辉。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 后迁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1024)与兄宋痒同举进士,排名第一。 章献太后以为弟不可先兄,乃擢痒第一,而置祁第十,时号大、小宋,并称“二宋”。历官国子监直讲、太常博士、尚书工部员外郎、知制诰、史馆修馔、翰林学士承旨等。 卒谥景文。曾与欧阳修同修《新唐书》。 《全宋词》录其词6首。 因其《玉楼春》词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名句,人称“红杏尚书”。 词的上片,作者写道:东城外面的景色,越来越美。湖面上棉纱一样的波浪,负载着游船,承载着游客的欢乐。 绿杨翠柳,茂密如烟,春深了,只有早上,尚余轻寒。红杏枝头,蜂飞蝶舞,春意盎然。 下片作者感叹道:人生的欢乐是多么少啊!愿拿千金换一笑。其实作者看得很透,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带不走,只有健康的身体和愉快的心灵,才能伴人终生。 所以作者注重当下的感受:他端起斟满的酒杯,邀请夕阳,劝夕阳同干一杯。希望金色的晚照,能够在美丽的花丛中多停留一会儿! 这首词最精彩之处,是第四句的“闹”字。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一个字,即传达出春日万物争喧的情景,这正是词人的高明之处。 不过,也有人反对这个“闹”字。清代学者李渔曾写道:“闹字极俗,且听不入耳,非但不可加于此句,并不当见之于诗词。” 当然,这不过是他一己之见。 对于春天,诸多诗家学者,也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观照。 宋代无名氏有诗写道:“春日春风有时好,春日春风有时恶。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 该诗从两个方面对春日春风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我们知道,一年分四季,自然界不会永远是春光明媚、风和日丽。 人生也何尝不是如此?人生的道路上也不会总是一马平川,风平浪静,不会总是月白风清,良辰美景,不会总是成功的欢乐、动人的微笑、甜蜜的絮语、悦耳的歌声。 所以,当您的人生中遇到“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举步维艰的时候;当你的人生遇到“无边落木萧萧下”“黑云压城城欲摧”,困难重重的时候;当您的人生遇到“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天寒地冻的时候,请您不要气馁,不要退缩,不要一蹶不振,要相信当冬天到来的时候,春天还会远吗?最后,给朋友们送上两句话:一句是,花落自有花开日,蓄芳待来年;一句是,留得根蒂在,岁岁有春风。 [评析] 这首词是歌咏春天的名篇。上片是一幅生机蓬勃、色泽鲜明的早春图。 开始写春游,地点在城东,开头总括一句,后面三句是“风光好”的具体描述,但不是纯客观描述,它处处有人的感情:湖面微波荡漾,似在迎着游客的轻舟;绿树含烟,春天清晨的微寒是“轻”的;红杏枝头饱含春意,竟然“闹”起来了。 的确,它既写出了真景物,也写出了真感情。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这是一向为人所传诵的名句。 其中绿杨即绿柳,绿柳如烟,状其泛其淡绿之时那种若有若无的绿色,如头上的红杏,如火如荼,颇为耀眼。行笔至此,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跃然纸上。 “闹”字写出杏花争鲜斗艳之神,也表现出作者的欣喜之情,境界全出。全词体物精微,笔触细腻,生动别致。 的确,它既写出了真景物,也写出了真感情。“红杏枝头春意闹”这是一向为人所传诵的名句。 【赏析】 本词歌咏春天,洋溢着珍惜青春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上片写初春的风景。 起句“东城渐觉风光好”,以叙述的语气缓缓写来,表面上似不经意,但“好”字已压抑不住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以下三句就是“风光好”的具体发挥与形象写照。 首先是“縠皱波纹迎客棹”,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盈盈春水,那一条条漾动着水的波纹,仿佛是在向客人招手表示欢迎。 然后又要人们随着他去观赏“绿杨”,“绿杨”句点出“客棹”来临的时光与特色。 “晓寒轻”写的是春意,也是作者心头的情意。“波纹”、“绿杨”都象征着春天。 但是,更能象征春天的却是春花,在此前提下,上片最后一句终于咏出了“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绝唱。如果说这一句是画面上的点睛之笔,还不如说是词人心中绽开的感情花朵。 “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下片再从词人主观情感上对春光美好做进一步的烘托。“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二句,是从功名利禄这两个方面来衬托春天的可爱与可贵。 词人身居要职,官务缠身,很少有时间或机会从春天里寻取人生的乐趣,故引以为“浮生”之“长恨”。于是,就有了宁弃“千金”而不愿放过从春光中获取短暂“一笑”的感慨。 既然春天如此。 7.如何理解评析宋祁的《木兰花·春景》这是一首惜春词,本词通过对春光的生动传神的描写,表达了热爱生活、珍惜春天的情怀。 上阕极力渲染盎然的春意。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早春图画。 “东城”句以叙述语气写春游时的总体感受:“风光好”。“渐”字写出了春天的脚步轻轻到来的感觉。 “榖皱波纹”以下三句具体描述了“风光好”的景色之美:春水盈盈,碧波荡漾;杨柳依依,无限柔美;火红的杏花在枝头怒放,透出勃勃生机、浓浓春意。“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作者也因此被当时人称为“红杏尚书”。 下阕转而感叹春光有限、人生苦短,流露出珍惜爱与美的感情来。“浮生”两句以一个反诘句表达珍惜欢乐时光和美人一笑的惜春之情。 末尾“为君持酒”两句奇妙地将此情以奉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来含蓄地表达,意味深长。从写法上讲,于极盛处略抒愁思,全词意脉方显波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