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站在高山之巅,我们会想起哪些诗句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望岳》 释义: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登飞来峰》 释义: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3、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关山月》 释义: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题西林壁》 释义: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5、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 《鸟鸣涧》 释义:明月升起,惊动几只栖息山鸟。清脆鸣叫,长久回荡空旷山涧。 6、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寇准 《咏华山》 释义:在山顶抬头就能看到红色的太阳有多近,回头看甚至觉得白云都很低。 7、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 《望岳三首》 释义: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8、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韩翃 《宿石邑山中》 释义:天上的浮云不能与此山平齐,山峦云雾苍苍远望反更迷离。 9、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李白 《登太白峰》 释义:举起手就可以接近月亮,向前飞行似乎已无山峦阻碍。 10、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李白 《登峨眉山》 释义:青苍的山峰展列于天际,色彩斑烂如同出自画中。 2.找一首诗,第一句是;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金涛澎《黄河颂》——现代诗人光未然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途中亲临险急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 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酝酿并写出了《黄河大合唱》组诗。此诗即为组诗八章中的第二篇。 名家点评 复旦大学教授朱文华《新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黄河大合唱》以黄河象征中华民族的性格和命运,表达了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斗争胜利而艰苦奋斗的英雄气概,其中这首《黄河颂》实则最集中地传达了题旨。这首诗语言精粹警策,情感悲壮激烈。较好地吸收并消化中国古典诗歌(尤其是宋词“豪迈派”)的语言艺术,同时也借鉴了当时的政治抒情诗和鼓动诗的表现方法,乃是这一作品的显著的艺术特色。” 南京师范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黄厚江《〈黄河颂〉介评》:“诗歌以‘我‘为抒情主体,由黄河的形象写到黄河的精神,由’我‘对黄河的赞颂写到’我们‘的决心。全诗一气呵成激情澎湃,气贯长虹;语言精练形象,比喻贴切生动,句式长短结合而以短句为主,整散结合而以散句为主,恰到好处地表现了黄河的气势和诗人心中的激情。” 主题思想 《黄河颂》当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它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 《黄河船夫曲》描写:“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 于是在第二章《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用澎湃的激情热情地讴歌了黄河的宏伟气势、源远流长,对中华民族的孕育和巨大的保护作用,并表达了学习黄河精神,铸就像它一样伟大坚强的决心。 全诗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表达了保卫黄河,保卫中国的思想感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河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