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里面含有礼字的古诗词兼并 年代:【宋】 作者:【王安石】 体裁:【五古】 三代子百姓,公私无异财。 人主擅操柄,如天持斗魁。 赋予皆自我,兼并乃奸回。 奸回法有诛,势亦无自来。 后世始倒持,黔首遂难裁。 秦王不知此,更筑怀清台。 礼义日已偷,圣经久堙埃。 法尚有存者,欲言时所咍。 俗吏不知方,掊克乃为材。 俗儒不知变,兼并可无摧。 利孔至百出,小人私阖开。 有司与之争,民愈可怜哉。 酬鸿胪裴主簿雨后北楼见赠 [一作高适诗] 年代:【唐】 作者:【王昌龄】 类别:【答谢】 暮霞照新晴,归云犹相逐。有怀晨昏暇,想见登眺目。 问礼侍彤襜,题诗访茅屋。高楼多古今,陈事满陵谷。 地久微子封,台馀孝王筑。裴回顾霄汉,豁达俯川陆。 远水对孤城,长天向乔木。公门何清静,列戟森已肃。 不叹携手稀,常思著鞭速。终当拂羽翰,轻举随鸿鹄。 送王处士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五古】 王门岂无酒,侯门岂无肉。 主人贵且骄, 待客礼步足。 望尘而拜者,朝夕走碌碌。 王生独拂衣,遐举如云鹄。 宁归白云外,饮水卧空谷。 不能随众人,敛手低眉目。 扣门与我别,沽酒留君宿。 好去采薇人,终南山正绿。 山中酬江州崔使君见寄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五律】 眷眄情无恨, 优容礼有余。 三年为郡吏,一半许山居。 酒熟心相待,诗来手自书。 庾楼春好醉,明日且回车。 答裴处士 年代:【唐】 作者:【韦应物】 体裁:【五律】 遗民爱精舍,乘犊入青山。来署高阳里,不遇白衣还。 礼贤方化俗,闻风自款关。况子逸群士,栖息蓬蒿间。 2.带有礼字的古诗或关于礼仪的古诗年代:【宋】 作者:【王安石】 体裁:【五古】三代子百姓,公私无异财。 人主擅操柄,如天持斗魁。赋予皆自我,兼并乃奸回。 奸回法有诛,势亦无自来。后世始倒持,黔首遂难裁。 秦王不知此,更筑怀清台。礼义日已偷,圣经久堙埃。 法尚有存者,欲言时所咍。俗吏不知方,掊克乃为材。 俗儒不知变,兼并可无摧。利孔至百出,小人私阖开。 有司与之争,民愈可怜哉。酬鸿胪裴主簿雨后北楼见赠 [一作高适诗]年代:【唐】 作者:【王昌龄】 类别:【答谢】暮霞照新晴,归云犹相逐。 有怀晨昏暇,想见登眺目。问礼侍彤襜,题诗访茅屋。 高楼多古今,陈事满陵谷。地久微子封,台馀孝王筑。 裴回顾霄汉,豁达俯川陆。远水对孤城,长天向乔木。 公门何清静,列戟森已肃。不叹携手稀,常思著鞭速。 终当拂羽翰,轻举随鸿鹄。送王处士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五古】王门岂无酒,侯门岂无肉。 主人贵且骄, 待客礼步足。望尘而拜者,朝夕走碌碌。 王生独拂衣,遐举如云鹄。宁归白云外,饮水卧空谷。 不能随众人,敛手低眉目。扣门与我别,沽酒留君宿。 好去采薇人,终南山正绿。山中酬江州崔使君见寄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五律】眷眄情无恨, 优容礼有余。 三年为郡吏,一半许山居。酒熟心相待,诗来手自书。 庾楼春好醉,明日且回车。答裴处士年代:【唐】 作者:【韦应物】 体裁:【五律】遗民爱精舍,乘犊入青山。 来署高阳里,不遇白衣还。礼贤方化俗,闻风自款关。 况子逸群士,栖息蓬蒿间。 3.关于礼字的诗句所谓“礼不下庶人”,并非庶人无礼,只是说庶人限于财力、物力和时间,不能备礼,更重要的是贵族和大夫的礼不适用于庶人.例如庶人无庙祭而祭于寝.孔子(见孔丘)说,殷因于夏礼,而有所损益,周因于殷礼,而有所损益.由此可知夏、殷时代已有礼.孔子又说,他能讲述夏礼和殷礼,但由于文献不足,他虽能言之,却不能“征之”.孔子时代已是如此,后世就更无法知其究竟了. 孔子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记》云:“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治政安君也”,可见礼是封建统治阶级维持其统治的重要工具.“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欤!”儒家认为推行礼治即是为政.师服云:“礼以体政”;孔子说:“为国以礼”;晏婴说:“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左传》引君子曰:“礼经国家,定社稷”;女叔齐云:“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荀子云:“国之命在礼”.从这些话里可以充分看出礼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国之治乱系于礼之兴废.所以荀子说:“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国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王公由之所以得天下也,不由所以陨社稷也”;《礼记》云:治国以礼则“官得其体,政事得其施”,治国无礼则“官失其体,政事失其施”,结论是:“礼之所兴,众之所治也;礼之所废,众之所乱也”.显而易见,放弃礼和礼治,儒家心目中的理想封建社会便无法建立和维持了. 周公制礼,典章制度较前代更为完备,发展到了“郁郁乎文哉”(《论语·八佾》)的程度,使孔子赞叹不已,宣称“吾从周”.周人本以“尊礼”著称,到了春秋时代,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陪臣执国命,封建等级制度破坏,统治阶级内部对于礼任意僭用,礼崩乐坏,所以司马迁说,“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史记·孔子世家》).但由于周代礼制深入人心,仍为士大夫所向往,力图予以恢复.春秋时代,孔子以前的人,如师服、内史过等,与孔子同时的人,如叔向、晏婴、游吉等,论礼的很多.但论礼最多,并自成体系的首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363356538推孔子.他一生以诗书礼乐教弟子,《论语》中有34处记载孔子论礼.他从理论上说明礼的重要性,立身治国都非有礼不可.礼与仁义是儒家学说的核心. 礼的本质 儒家鼓吹的理想封建社会秩序是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份和社会、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这就是礼.礼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差别性.所以古人指出礼的特征为“别异”(《荀子·乐论》)或“辨异”(《礼记·乐记》).春秋、战国和汉代论礼的人,一致强调礼的作用在于维持建立在等级制度和亲属关系上的社会差异,这点最能说明礼的涵义和本质. 4.含有礼字的四字词语①1 礼崩乐坏 2 礼不亲授 3 礼不嫌菲 4 礼度委蛇 5 礼多人不怪 6 礼烦则不庄 7 礼烦则乱 8 礼废乐崩 9 礼坏乐崩 10 礼禁未然 11 礼乐刑政 12 礼门义路 13 礼轻情意重 14 礼轻人意重 15 礼轻义重 16 礼让为国 17 礼尚往来 18 礼奢宁俭 19 礼奢宁简 20 礼胜则离 21 礼失则昏 22 礼士亲贤 23 礼顺人情 24 礼为情貌 25 礼无不答 26 礼下于人,将有所求 27 礼先一饭 28 礼先壹饭 29 礼贤接士 30 礼贤下士 31 礼贤远佞 32 礼仪之邦 33 礼义廉耻 34 礼义生富足 35 礼之用,和为贵 ②1 爱礼存羊 2 卑礼厚币 3 等礼相亢 4 顶礼膜拜 5 恩礼有加 6 繁礼多仪 7 复礼克己 8 厚礼卑辞 9 季礼挂剑 10 暮礼晨参 11 情礼兼到 12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13 缛礼烦仪 14 诗礼传家 15 诗礼发冢 16 诗礼人家 17 诗礼簪缨 18 诗礼之家 19 诗礼之训 20 识礼知书 21 殊礼异务 22 先礼后兵 23 以礼相待 ③1 长斋礼佛 2 鹅存礼废 3 焚香礼拜 4 家长礼短 5 敬贤礼士 6 磕头礼拜 7 夔龙礼乐 8 人恶礼不恶 9 仁义礼智 10 烧香礼拜 11 诗书礼乐 12 衣冠礼乐 13 折节礼士 ④1 傲慢少礼 2 傲慢无礼 3 卑辞厚礼 4 彬彬有礼 5 博文约礼 6 朝参暮礼 7 晨参暮礼 8 导德齐礼 9 敦诗说礼 10 多行无礼必自及 11 额手加礼 12 烦文缛礼 13 繁文缛礼 14 分庭伉礼 15 分庭抗礼 16 焚香顶礼 17 富而好礼 18 甘言厚礼 19 各不为礼 20 恭而有礼 21 家无常礼 22 俭不中礼 23 践律蹈礼 24 克己复礼 25 慢腾斯礼 26 慢条丝礼 27 慢条斯礼 28 慢条厮礼 29 明媒正礼 30 牵经引礼 31 轻薄无礼 32 请客送礼 33 庆吊之礼 34 三茶六礼 35 通书达礼 36 通文达礼 37 同牢之礼 38 虚文浮礼 39 言之有礼 40 知书达礼 41 知书识礼 42 知书通礼 43 知书知礼 44 知文达礼 ⑥1 来而不往非礼也 ⑦1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5.帮帮忙,请帮我收集一下带礼字的词句或成语或俗语俗语、语句:来而不往,非礼也。 礼轻情意重。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 礼让一寸,得礼一丈。 礼让一步,海阔天空。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一物不许二主。 雁飞南北知寒暑,人走天下礼为先。 人以礼当先,树以果团圆。 老表会老表,开口先问好。 处事千万条,礼让最重要。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一物不许二主。 有理不如有礼。 有礼无理三分赢,无礼有理七分输。 灾荒多叫花,丰年多礼仪。许人事小,误人事大。 衣食足,礼义兴,衣食缺,横闹精。 礼性出于富贵。 怪人不知礼,知礼不怪人。 点头是个礼,弯腰是个拜。 许人一言,如同欠债。 成语:额手加礼 表示敬意 鹅存礼废 存:保存。 指古代礼节形式已经消亡,仅存食物 缛礼烦仪 〖解释〗指烦琐的礼仪。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解释〗比喻以礼相让,事虽微而获益必大。 等礼相亢 〖解释〗犹言分庭抗礼。以平等之礼相待。 衣冠礼乐 指各种等级的穿戴服饰及各种礼仪规范。指封建社会中各种典章礼仪。 言之有礼 说的话有道理。 通文达礼 谓有学问懂礼仪。 通书达礼 谓通诗书,懂礼仪。 识礼知书 懂得礼仪,熟知诗书。 诗礼人家 世代读书以传统封建礼教为行为准则的人家。 诗礼传家 谓以儒家经典及其道德规范世代相传。 三茶六礼 犹言明媒正娶。我国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 六礼,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仪式。参阅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四、《仪礼·士昏礼》。 牵经引礼 援引经典。 暮礼晨参 谓早晚礼佛参禅。 明媒正礼 犹言明媒正娶。 慢条厮礼 见“慢条斯理”。 慢条斯礼 见“慢条斯理”。 慢条丝礼 见“慢条斯理”。 慢腾斯礼 见“慢条斯理”。 礼先壹饭 谓在礼节上自己年岁稍长。 壹饭,犹言一顿饭,喻指极短的时间。《国语·越语上》:“句践对曰:‘昔天以越予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吾请达王甬句东,吾与君为二君乎!’夫差对曰:‘寡人礼先壹饭矣。 ’”韦昭注:“言己年长于越王,觉 礼先一饭 见“礼先壹饭”。 礼无不答 礼:礼数。 一方以礼相待,另一方不能不以礼相报。 礼为情貌 意谓一个人的礼仪容止为内心的显现。 情,情意;貌,容仪。貌和情互为表里。 礼顺人情 指礼是顺乎人之常情,人与人共处必须遵守的规范。 礼奢宁俭 礼义过多而烦杂,不如俭约些。 礼让为国 治理。以礼所提倡的谦让精神治理国家。 礼轻人意重 礼物虽然很轻,但人的情意却很深厚。 礼轻情意重 礼物虽然很轻,但情意却很深厚。 践律蹈礼 指遵循礼法。 家无常礼 谓家人之间平居不必拘礼。 家长礼短 同“家长里短”。 甘言厚礼 甜美的言辞,厚重的礼品。 亦作“甘言厚币”。 焚香顶礼 犹焚香礼拜。 分庭伉礼 见“分庭抗礼”。 烦文缛礼 繁琐而不必要的礼节。 晨参暮礼 早晚参拜。 轻薄无礼 指轻佻浮薄,不知礼仪。 知书达礼 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 形容有教养。 以礼相待 用应有的礼节接待。 先礼后兵 礼:礼貌;兵:武力。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能,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 诗礼之家 诗:指《诗经》;礼:指《周祀》、《仪礼》、《礼记》。旧指世代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 诗礼之训 子女遵承父亲的教诲。 礼坏乐崩 古代制礼,把它当作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把制乐人微言轻教化的规范。 形容社会纲纪紊乱,骚动不宁的时代。 礼尚往来 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 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来而不往非礼也 表示对别人施加于自己的行动将作出反应。 礼贤下士 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 克己复礼 克:克制。 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礼义廉耻 古人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 指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磕头礼拜 磕头:旧时礼节,跪在地上头碰地。 礼拜:向尊敬的人或神行礼。恭敬地跪在地上叩头行礼。 敬贤礼士 礼:以礼相待,尊重。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 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 恭而有礼 恭:恭敬;礼:礼节。 恭敬又有礼节。 焚香礼拜 焚香:点燃香火。 礼拜:向尊敬的人或神灵行礼跪拜。烧香跪拜,以表尊敬服从之意。 分庭抗礼 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 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 敦诗说礼 敦:敦厚。 诗:《诗经》。诚恳地学《诗》,大力讲《礼》。 旧时统治阶级表示要按照《诗经》温柔敦厚的精神和古礼的规定办事。 顶礼膜拜 顶礼:佛教拜佛时的最敬礼,人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受礼人的脚;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种敬礼,两手加额,跪下叩头。 虔诚地跪拜 长斋礼佛 长斋:终年吃素。吃长斋于佛像之前。 形容修行信佛。 博文约礼 博:金我,广;约:约束。 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彬彬有礼 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 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卑礼厚币 卑礼:谦恭的礼节;厚币:厚重的币帛。 比喻聘请人员的郑重殷切。 傲慢少礼 态度傲慢,对人不讲礼节。 礼仪之邦 礼仪:礼节和仪式;邦:国家。指讲究礼节和仪式的国家 礼崩乐坏 指封建礼教。 6.带有礼字的成语带有礼字的成语: 1、彬彬有礼[bīn bīn yǒu lǐ] 释义: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三回:“唤出他两个儿子;兄先弟后;彬彬有礼。” 例句:导游小姐~的服务态度,受到中外游客的一致好评。 2、礼贤下士[lǐ xián xià shì] 释义: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 出处:《新唐书·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谦介;为宗臣表;礼贤下士有始终;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例句:他虽身居高位,但谦恭屈己,能~。 3、礼尚往来[lǐ shàng wǎng lái] 释义:尚:注重。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出处:宋·胡寅《斐然集》:“礼尚往来思报玖;情深吸引屡抛砖。” 例句:我过生日时,他送我一个生日蛋糕,他过生日时,我也送去一份,~嘛! 4、分庭抗礼[fēn tíng kàng lǐ] 释义: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 出处:《庄子·渔父》:“万乖之主;千乖之君;见天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夫子犹有倨敖之容。” 例句:在杂文方面,没有人可以与鲁迅~。 5、克己复礼[kè jǐ fù lǐ] 释义: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出处:《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例句:他一直是一个奉公守法、克己复礼的人。 7.含有礼字的成语彬彬有礼、 顶礼膜拜、 礼贤下士、 礼尚往来、 分庭抗礼、 先礼后兵、 克己复礼、 来而不往非礼也、 礼仪之邦、 礼轻情意重、 以礼相待、 傲慢无礼、 躬身行礼、 礼为情貌、 俭不中礼、 礼奢宁俭、 烧香礼拜、 磕头礼拜、 导德齐礼、 诗礼传家、 言之有礼、 情礼兼到、 礼度委蛇、 焚香礼拜、 诗礼人家、 礼无不答、 礼乐刑政、 衣冠礼乐、 甘言厚礼、 礼不亲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