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节约的诗句

一、关于勤俭节约的古诗词有哪些

1.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地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清]朱用纯

2.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3.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诫子书》

4.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李商隐《咏史》

5.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北宋〕司马光

6.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明〕薛瑄

7.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1. 李商隐《咏史》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注释:①本篇题为“咏史”,实系伤悼唐文宗逝世之作。诗作于开成五年正月文宗逝世后。②《韩非子·十过》载,秦穆公问古明主得国失国之由,由余对曰:“臣尝得闻之矣,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③沈约《宋书》载,武帝时宁州献琥珀枕,时北征需琥珀治金疮,即命捣碎分付诸将。④《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魏惠王向齐威王夸耀他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威王说自己所珍贵的是贤臣,“将以照干里,岂特十二乘哉”!得真:全诗校:“一作待珍。”⑤青海马:一种产于青海湖的杂交马,据说能日行千里,喻可任军国大事的贤才。

赏析:这首诗,诗人根据历史兴亡的史实,概括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些明确的以古鉴今的态度,包含着深刻的用意,比前人的认识更自觉完整。在兴亡系于何人的问题上,尽管李商隐受时代的局限,还只能将理乱的命脉系于帝王,但在他的诗中,大都是指责他们败乱国家的。因此这种揭露更有进步意义。

2. 《尚书·大禹谟》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译文:能为国家大事不辞辛劳,居家生活俭朴。

注释:克勤于邦:指为治水的事业竭尽全力。克俭于家:在家生活节俭。

3. 李绅《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注释:⑴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⑵粟:泛指谷类。⑶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⑷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⑸犹:仍然。

二、急寻关于节约的诗

你好! 关于节约的散文诗 《节约是打开财富之门的金钥匙》 每当深夜来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都要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

贵为一国之尊,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却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 其节约意识之强烈,令人佩服。

而作为平头老百姓的我们呢?从理论上讲,很少有人反对节约,但事实上,节约总是被我们所忽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度电、一壶水的价钱逐渐变得微不足道了。

夏天捂着被子整夜开着空调、洗衣服时让水哗哗的冲个不停,确实花不了多少钱。 但却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烧开一壶水的电量几乎没变,而每个人每天饮水的数量也几乎相同。

微不足道的付出让我们毫不痛心的浪费,结果正好是自己为了一度电、一壶水而发愁。夏天的中午停电了,多么希望有一度电来烧饭,冬天的早晨停水了,多么希望有一壶水来洗脸,甚至是半壶,另外半壶还需要滋润干燥的嘴唇和嗓子。

节约的价值就在这里。每人每天节约一度电、一壶水,其结果却影响深远。

对于已经被人剥削的所剩无几的地球来说,同样是资源缺乏的结果,可以推迟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直到我们老去,还能给子孙留下一笔遗产,贫乏或者丰厚,全仗我们节约的程度。 很多人觉得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总是等待其他更多的人去节约。

这里又忽略了一个事实,“众”是由单个的人组成的,一个人的节约可以影响到身边的亲人和朋友,然后形成片,形成群。微小的力量变成了庞大的群体,微不足道的节约变成了巨大的财富。

节约的益处,不只是对于社会资源,更是影响每个人生活状况的砝码。 随着“月光族”和“负翁”的增多,说明节约正在离年轻人更加遥远。

以月薪五千来算,每个月多花一千和少花一千,节约一年的差别就是年薪的四成左右。所以同时进入同一个单位的人,三年之后有人买了房子高兴的响叮当,有人身无分文穷得叮当响。

不节约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原因是维护面子。 面子导致不节约,从被动讲是怕人说小气,怕被叫成吝啬鬼。

事实上,节约和吝啬是截然不同的,节约偏重于自我约束,而吝啬偏重于没有爱心、为富不仁。如英国女王者,只能叫节约,却不能叫吝啬。

节约是不该花的不花,而吝啬是该花的也不花。当然,节约和吝啬并不是全无关系,过分的节约也可能让人变成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但是面对当前社会“花公家钱不心疼”的浪费之风,以及自然资源和能源缺乏的现状,宁可吝啬也不能浪费,不管怎么说,对于保护有限的资源来说,吝啬总比浪费好。 面子导致不节约,从主动方面讲,是为了攀比。

节约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但攀比同样源远流长,并且在更多的时候,节约是口头上说得多,而攀比是实际上做得多。 攀比来源于虚荣,结果是浪费。

本来就并不丰厚的收入,买个六十平方的房子已是负担不轻,看着别人住进别墅,偏要买个上百平方的,结果必然是债台高筑;本来骑自行车到单位也不远,看着别人买了汽车,偏要买个摩托车,结果就是负担昂贵的油费,增加生活压力。事实上,每个人的生活必需品是不需要太多的,从最基本的吃住来讲,不管每顿饭是三元的快餐还是千元的大餐,你能吃下去的也就是四两米饭和一些菜,并且你会发现,简单的饮食不必担心高脂肪等富贵病的发生;不管住的是单位宿舍还是高级别墅,你仰八叉躺平了,一张双人床绝对够你睡觉,相反住进了别墅,也许失去了宿舍的热闹,失去了小家庭的温馨。

所谓知足常乐,避免因虚荣导致的攀比和浪费,你会发现,活得朴素点、过得节约点,生活同样乐趣无限,并且将获得一份以外的收获,那就是平静而舒适的心境。 你可能会说,这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

那么你又忽略了一个事实,自己的收入毕竟是有限的,而攀比无限。 正如地球的资源一样,不是用之不竭,而是已显衰竭之相。

正如买了车买了房之后,兜里无钱还要贷款一样。 但这并不是说,富人就不用节约。

恰好相反,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就更应该节约。一个穷人节约的是一度电,而一个富人节约的是一辆车。

从各自的心理来讲,穷人的一度电和富人的一辆车也许感觉相似,但不要忽略一个事实,节约一辆车相当于节约了很多电,够很多人用很多年。 毫无疑问,相对于穷人的被动节约,富人更应该主动节约。

同时不能忽略的是,不管对于谁,地球都是唯一的,社会资源是一定的,浪费的结果是每个人的生活都受到制约。当然,相对于习惯节约的穷人来讲,资源的减少对富人的生活会产生更大的制约。

而节约的结果,则是每个人都得到益处,同样,富人能从节约中感到的益处也将更加深刻。 富贵如英国女王者,毕竟是少数,富贵而能节约,是一种更加高尚的绅士风度,只有暴富的人才会通过攀比和浪费去炫耀财富。

节约,是不可忽略的,但更不可忽略的是,没有谁是绝对的穷人或富人。有了节约,稍微贫穷的人会变得富裕,没有节约,稍微富裕的人也会变得贫穷。

懂得了节约,就等于拥有了打开财富之门的金钥匙。 。

三、勤俭节约古诗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1、君子以俭德辟难。

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2、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4、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5、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6、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10、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11、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大意: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

1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大意: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四、关于节俭的古诗

悯农 作者:李绅(唐)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地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清]朱柏庐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国〕诸葛亮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李商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北宋〕司马光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明〕薛瑄

李商隐《咏史》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五、12首关于勤俭节约的古诗有哪些

1、《悯农二首 其一》唐代:李绅

因为: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2、《悯农二首 其二》唐代:李绅

原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3、《咏史二首·其二》唐代:李商隐

原文: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译文: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头,为什么镶有珍珠才是好坐车?想要远行,却没遇见千里马,力单势孤,难以拔动蜀山的猛蛇。有几人曾经亲耳听过舜帝的《南风歌》?天长地久,只有在苍梧对着翠绿的华盖哭泣份儿。

4、《诫子书》两汉:诸葛亮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5、《度关山》两汉:曹操

原文:

天地间,人为贵。

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铄贤圣,总统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有燔丹书,无普赦赎。

皋陶甫侯,何有失职。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

劳民为君,役赋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国。

不及唐尧,采椽不斫。

世叹伯夷,欲以厉俗。

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许由推让,岂有讼曲。

爱尚同,疏者为戚。

译文:万物生于天地,人类高贵无比。设立君主管理百姓,成为世上正常规矩。天子车辙国君马迹,畅通天下纵横各地。决定人才优劣升降,掌握百姓繁衍生息。我要赞美圣贤君主,他们总管国家疆域。

分封诸侯授给官爵,建立井田颁布法律。宁烧丹书废除刑罚,也不乱开释罪先例。舜时皋陶周时甫侯,作为狱官错在哪里?可惜可叹后代人们,制度办法统统改易。驱使百姓辛劳奉君,摊派徭役榨取民力。

虞舜下令漆饰食具,激起众国纷纷叛离。哪如唐尧俭朴实在,用柞做椽且不削齐。难怪世人赞赏伯夷,盼望搞好社会风气。奢侈本是最大罪恶,节俭美德不容怀疑。许由不肯接受天下,难道需要辨出道理?只要实行兼爱尚同,再疏也会和睦亲密。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