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朱元璋杀群臣诗句

1.关于朱元璋的诗词

咏菊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示僧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金鸡报晓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日,扫尽残星与晓月。

咏燕子矶

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竿又如何。 天边弯月是钓钩,称我江山有几多。

无题

皇帝一十八年冬,百官筵宴正阳宫。 大明日出照天下,五湖四海春融融。

咏竹

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 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

无题

诸臣未起朕先起,诸臣已睡朕未睡。 何以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披被。

登江苏金坛顾龙山

望西南隐隐神坛, 独跨征车,信步登山。 烟寺迂迂,云林郁郁,风竹珊珊。 一尘不染,浮生九还, 客中有僧舍三间, 他日偷闲,花鸟娱情,山水相看。 拂晓行军 忙着征衣快着鞭,回头月挂柳梢边; 两三点露不成雨,七八个星犹在天。 茅店鸡声人过语,竹篱犬吠客惊眠; 等闲推出扶桑日,社稷山河在眼前。

无题

天为帐幕地为毡,日月星晨伴我眠。 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

骂文士

叽叽喳喳几只鸦,满嘴喷粪叫呱呱。 今日暂别寻开心,明早个个烂嘴丫。

马渡江头苜蓿香, 片云片雨渡潇湘. 东风吹醒英雄梦, 不是咸阳是洛阳. ----明太祖 朱元璋 《率师征陈友谅至潇湘所写》

2.朱元璋的诗

上朝时 ,朱元璋做诗:《鸡叫》

一叫一勾勾,

两叫两勾勾,

三叫日出满天红,

驱散残星月朦胧。

此诗可以显示朱元璋的心灵。

骂文士

叽叽喳喳几只鸦,满嘴喷粪叫呱呱。

今日暂别寻开心,明早个个烂嘴丫。

相传,朱元璋小时候要饭,一日,来到旧县(今女山湖镇)狮龙桥酒馆要饭,碰上几个舞文弄墨的家伙聚在酒馆饮酒拿他寻开心。他很气愤,当场作了上面这首诗予以反击。

咏菊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示僧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朱元璋转战江淮间,一次,乔装出行到太平府的一座寺庙般若庵。庙里的和尚见他为人奇特,就仔细询问。朱元璋不耐烦,就提笔在墙上写了此诗。朱元璋登基之后,听说当年在庙中墙上的题诗早已被人洗去,就下令将庙中和尚押解至京,准备杀掉。他问道:“为什么要把我的诗洗掉?”和尚灵机一动当即吟诗答道:“御笔题诗不敢留,留时常恐鬼神愁;故将法水轻轻洗,尚有毫光射斗牛。”朱元璋听了龙颜大悦,当场下令把和尚全放了。

金鸡报晓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日,扫尽残星与晓月。

洪武十四年是鸡年,大年初一朱元璋到翰林院文华堂,与学士们一起庆贺时作。宋太祖赵匡胤写日短诗一首:“欲出未出光辣达,千山万山如火发。须臾走向天上来,逐却残星赶却月。”可参照着看。

咏燕子矶

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竿又如何。

天边弯月是钓钩,称我江山有几多。

朱元璋登基后,带领文武百官来到燕子矶赛诗时所作。《唐才子传.张祜》写到:尝共谒淮南李相,祜称“钓鳌客”。李怪之曰:钩鳌何以为竿?曰:以虹。何以为钩?曰:新月。以何为饵?以‘短李相’也。李壮之,厚赠而去。什么意思?张祜是在说,自己向往李相,愿意以自己为饵,钓李相之鳌。李相就是李绅,写过“谁吃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张祜是唐代一位比较重要的诗人,诗才诗名双佳,杜枚曾写诗赞他“何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无题

皇帝一十八年冬,百官筵宴正阳宫。

大明日出照天下,五湖四海春融融。

朱元璋大宴群臣时诗。

3.朱元璋是如何计杀群臣的

朱元璋两次大屠杀的对象,都是他起兵时亲如手足的患难朋友。他们为朱元璋出生入死,当他们以为

可以安享富贵时,却被朱元璋施以惨无人道的酷刑,并株连九族。

事实上,朱元璋每天都在屠杀,前后屠杀了四万多名文臣武将。像皇太子的教师宋濂,是元末明初文

才最为出众的人物,朱元璋尊称他为“圣人”,来往宫中如同一家。因宋濂的孙儿牵扯到胡惟庸案中,

朱元璋翻脸不认人,昔日的座上宾,一眨眼成了阶下囚。宋濂被贬到穷困的蛮荒之地,没几年就死在那

里。朱元璋最信任的智囊刘基,对明王朝的功绩与诸葛亮对蜀汉王国的功绩不相上下,但他的结局和诸葛

亮不能相比。他的高度智慧使朱元璋浑身不自在,最后,朱元璋将其毒死后,嫁祸于胡惟庸。

平定云南的大将傅友德,父子同时被绑赴刑场腰斩。平定广东的大将朱亮祖,父子同时惨死在钢鞭之

下。大臣李仕鲁在金銮殿上辞职,朱元璋认为是看不起他这个皇帝,当即命武士将李仕鲁摔下殿堂,脑浆

迸裂而死。在所有共患难的朋友中,只有三个人没有被扣上谋反的帽子,一是常遇春,一是徐达,一是汤

和。常遇春运气最好,天下还没太平就早早地死掉。徐达的死,和处决没啥区别,他患一种疽疮,最忌鹅

肉。朱元璋偏偏送一碗鹅肉给他,并命送鹅肉的宦官在旁监视他吃掉,徐达一面吃,一面流泪,当晚毒发

身亡。只有汤和一人寿终正寝,因为他看上去傻乎乎的,不具拥有野心的智商。在朱元璋统治时期,朝中

人人自危,每时每刻都担心飞来横祸,官员们每天早上入朝,即跟妻子诀别,到晚上平安归来,合家才有

笑容。

关于朱元璋疯狂屠杀功臣元勋的心理动因,历史学家有不同的解释,最有代表性的解释是,朱元璋看

到皇太子懦弱,担心自己死后强臣压主,所以事先消除隐患。这种解释有一则宫廷轶闻可为佐证:有一天,

皇太子劝说父亲不要杀人太多,朱元璋把一根长满了刺的棍子丢在地上,命皇太子用手拾起来。皇太子一

把抓住刺棍,结果给扎破了手掌,并连声呼痛。朱元璋说:“我事先为你拔除棍上的毒刺,你难道不明白

我的苦心吗?”就算上面的解释是真实的,也说明被杀的功臣都蒙受不白之冤,“谋反”根本是莫须有的罪

名,而在屠杀功臣的同时,助长了司法制度的黑暗。

皇太子懦弱而皇太孙年幼也许是原因之一,但恐怕不是主要的原因。之所以如此,主要是朱元璋的自

卑心理在作祟。朱元璋出生于一个极度贫苦的家庭,父母双双死于瘟疫,很小就成了孤儿。他放过牛,当

过干粗活的小和尚,天下大乱时叉被迫落草为寇,在底层社会受尽欺凌。因为出身过于卑贱,朱元璋对上

流社会既羡慕又仇恨,既想拼命挤进去,又恨不得把上层人士踩在脚下。他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教育,缺

少做人的崇高理想和高尚情操,不可能把苦难身世演变为改造社会普济天下苍生的动力',相反,因为自

己没有学问,便对有学问有才能的人嫉妒得发狂。像胡惟庸、李善长、刘基等人,都是运筹帷幄、决胜千

里的智囊,朱元璋的江山是他们三人智慧的结晶。在本质上,自卑感过重的领袖,跟有才干的部属不能并

存,因此,他们三人在朱元璋的力量不够强大时还可被委以重任,一旦朱元璋意识到自己没有他们,也有

足够的安全保障时,他们的生命也就完结了。宋濂也是出身贫寒,身世和朱元璋相近,按理会同病相怜,

但宋濂太有学问,朱元璋最终还是容忍不了。

朱元璋对功臣实行灭种式的屠杀后,以为自此国泰民安,没想到,他刚刚进入坟墓,他的第四个儿子,

分封在北平的燕王朱棣便举兵反叛,开始了复仇式的宗族自相残杀。因为功臣被屠杀罄尽,中央军没有杰

出的统帅,叛军轻而易举地取得了胜利,建文帝在都城陷落之时永远失踪了,野史传说,他远逃海外做了

和尚o

(摘自《今日文摘》2006年第10期)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