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夏天蝉鸣的诗句闲听蝉鸣读蝉诗 蝉,俗称知了,也叫蚂蛣鸟、蛣蟟猴,世界上现有3000多种。在我国,科学家已发现200种左右,并根据其生长季节,将其分为春蝉、夏蝉、秋蝉。春蝉鸣声尖而高,夏蝉鸣声响亮,秋蝉的鸣声听起来有些哀转。雌蝉不会鸣叫,故称“哑蝉”,古希腊诗人萨拉朱斯曾有两句非常幽默的《咏蝉》小诗:蝉的生活多么幸福呀,因为它们有不会开口的太太。 虽然说雄蝉被人们誉为“不知疲倦的歌手”,但它唱歌却不是用嘴,而是靠胸腹部的一对鸣器。这鸣器内有气腔,外有响板,气流从气腔中冲出,响板和全身震动,便发出了声音。昆虫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发现,雄蝉的歌唱能反映出天气的变化。例如,众蝉齐鸣,是好天气,蝉鸣嘎然而止,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天气阴沉,忽有蝉鸣,说明天气即将放晴。唐朝著名诗人许裳在《闻蝉》一诗中就有明确表述:“造化生微物,常能应候鸣”。唐朝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则在《六月三日夜闻蝉》一诗中告诉人们在苏州一代,蝉鸣开始是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 蝉的幼虫生活在土壤里,吸食植物的根,成虫时吸食植物的汁。然而,古人却误以为蝉靠饮露为生,因而把蝉视为高洁的昆虫,不少文人雅士也就写下众多的咏蝉诗,或寄托自己的理想,或暗喻自己坎坷不幸的身世。汉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写道:“濯淖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这里以蝉为比喻,高度赞扬了屈原的高风亮节,不随波逐流。隋朝旧臣虞世南,才高学广,为人正直,被唐太宗李世民留用并深得器重。他有感而发,写了一首《咏蝉》诗:“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已远,非是藉秋风”,意思是说,只要立身高洁,不需凭借任何力量,自可声名远扬。而晚唐诗人李商隐满腹经纶,抱负高远,却想不到陷入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不受重用,潦倒终身。因而在听到蝉鸣之后,便由蝉的立身高洁,联想到自己的清白,于是以《蝉》为题作诗一首:“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诗人抓住蝉的特点,以情作诗,为情造文,诗中的蝉可谓是作者自己的影子。 与颂扬蝉的高洁相反,咏蝉诗中也有讥讽蝉的污浊的。唐末诗人陆龟蒙和罗隐各作有一首《蝉》诗。在陆龟蒙的笔下,蝉是卑鄙无能之辈:“只凭风作使,全仰柳为都;一腹清何甚,双翎薄更无”。而在罗隐的笔下,蝉则是趋炎附势之徒:“大地工夫一为遗,与君声调偕君绥。风栖露饱今如此,应忘当年滓浊时”。两诗借蝉言志,对唐末的社会腐败、官场污浊,进行了有力的讽刺和批判。曾担任任侍御史的唐代诗人骆宾王,在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受人诬陷被以贪赃罪名下狱。身陷囹圄的诗人在闻听蝉鸣后,联想自己的遭遇,便吟出一首也写过一首《咏蝉》诗:“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该诗借蝉抒怀,对当时社会的落后险恶进行了披露,并对自己政治上的不得意进行了描写。全诗取譬贴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到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 蝉声响亮而高远,对此许多诗人也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南北朝时期梁朝辞赋家萧子范曾作有《后堂听蝉》一诗:“试逐微风远,聊随夏叶繁,轻飞避楚雀,饮露入吴园。”全诗紧扣听蝉,一句一事,笔墨变幻,追新出异,如今读起来,似乎可使人们听到夏蝉的鸣声,看到夏蝉的活动。唐代诗人虞世南则作有一首题为《蝉》的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全诗表面是重写蝉声的远扬,实际是借以比贤德之人自然声名远播,并不需要外在的凭藉,显然是对人的品格美的赞颂,读之可从中悟出些道理。而唐代另一位诗人卢仝则作有《新蝉》一诗:“泉溜潜幽咽,琴鸣乍往还。长风剪不断,还在树枝间。”短短几句,便把蝉鸣的声音描写得栩栩如生,那声声吟唱像幽咽的流泉,仍然响在人们耳边。而宋代词人王沂孙所作的 《齐天乐·蝉》托物抒怀,在描写蝉鸣的声音中流露封建士人对国家破败、身无所托的悲伤:“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余音更苦!甚独抱清商,顿成凄楚。” 此外,唐朝诗人雍陶也作有一首《蝉》诗:“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清代诗人朱受新作有《咏蝉》一诗:“抱叶隐深林,乘时慧慧吟。如何忘远举,饮露已清心”,南朝诗人陈正见偶得一首《赋得秋蝉和柳应衡阳王教诗》:“秋雁写遥天,园柳集惊蝉;竞噪长枝里,争飞落木前。风高知响急,树近觉声连;长杨流喝尽,讵识蔡邕弦”,这些诗作虽同样是即景写景,描写蝉鸣,读之却有一番清新别致的机趣。 2.蝉鸣的七言律诗1、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 ——五代楚·刘昭禹《闻蝉》 2、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蝉》 3、门柳不连野,乍闻为早蝉。游人无定处,入耳更应先。 ——《早蝉》 4、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只应催我老,兼遣报君知。 ——《闻新蝉赠刘二十八》 5、一声初应候,万木已西风。偏感异乡客,先于离塞鸿。 ——《闻蝉》 6、秋来吟更苦,半咽半随风。——唐·姚合(《闻蝉寄贾岛》) 7、早蝉孤抱芳槐叶,噪向残阳意度秋。 也任一声催我老,堪听两耳畏吟休。得非下第无高韵,须是青山隐白头。 ——《早蝉》 8、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唐·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 9、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 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画蝉》 10、落日早蝉急,客心闻更愁。 一声来枕上,梦里故园秋。——《闻早蝉》 11、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 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衡门有谁听?日暮槐花里。 ——唐·白居易《早蝉》 12、鬓蝉似羽。轻纨低映娇妩。 凭阑看花,仰蜂粘絮。春未许。 宝筝闲玉柱。东风暮。 ——《垂丝钓》 13、新蝉忽发最高枝,不觉立听无限时。正遇友人来告别,一心分作两般悲。 ——《闻蝉感怀》 14、火云初似灭,晓角欲微清。故国行千里,新蝉忽数声。 ——《闻蝉》 15、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悲相伤。——唐·元稹《送卢诗》 16、萧条旅舍客心惊,断续僧房静又清。 借问蝉声何所为,人家古寺两般声。——《秋蝉声》 17、蝉鸣兮夕曛,声和兮夏云。 白日兮将短,秋意兮已满。——《听早蝉歌》 18、新蝉终夜叫,嘒嘒隔溪濆。 杜宇仍相杂,故人闻不闻。——《闻新蝉寄桂雍》 19、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感昔围。 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唐·卢殷(《晚蝉》) 20、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减昔围。 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晚蝉》 21、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 ——唐·司空曙《新蝉》 22、一雨一番晴,山林冷落青。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 ——《闻蝉》 23、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 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我有竹林宅,别来蝉再鸣。 ——《六月三日夜闻蝉》 24、月出先照山,风生先动水。亦如早蝉声,先入闲人耳。 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 ——《早蝉》 25、蝉声未发前,已自感流年。入凄凉耳,如闻断续弦。 ——唐·刘禹锡《答白刑部闻新蝉》 26、高蝉旦夕唳,景物浮凉气。木叶渐惊年,锦字因络纬。 稍断当窗梦,更凄临水意。清香笋蒂风,晓露莲花泪。 ——《闻蝉》 27、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谢,能令万感生。 ——《新蝉》 28、一声清溽暑,几处促流身。——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 ——唐·雍裕之《早蝉》 29、何必雍门弹一曲,蝉声极意说凄凉。——宋刘克庄《三月二十五日饮方校书园》 30、山蝉秋晚妨人语,客子惊心马亦嘶。 能阅几时新碧树,不知何日寂金闺。若逢海月明千里,莫忘何郎寄一题。 ——《晚山蝉》 31、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早蝉》 32、齐女屏帏失旧容,侍中冠冕有芳踪。翅翻晚鬓寻香露,声引秋丝逐远风。 旅馆听时髭欲白,戍楼闻处叶多红。——《新蝉》 33、娇声娇语。 恰似深闺女。三叠琴心音一缕。 趓在绿阴深处。——《清平乐(咏蝉)》 34、细声频断续,审听亦难分。 仿佛应移处,从容却不闻。——《听新蝉寄张昼》 35、清心自饮露,哀响乍吟风。 未上华冠侧,先惊翳叶中。——《咏蝉》 36、楚人方苦热,柱史独闻蝉。 晴日暮江上,惊风一叶前。——《和尉迟侍郎夏杪闻蝉》 37、蝉本无知,然许多诗人却闻蝉而愁,只因为诗人自己心中有愁,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王国维《人间词话》 38、散影玉阶柳,含翠隐鸣蝉。微形藏叶里,乱响出风前。 ——《赋得弱柳鸣秋蝉》 39、蝉眼龟形脚似蛛,未曾正面向人趋。如今饤在盘筵上,得似江湖乱走无。 ——《咏蟹》 40、蝉吟槐蕊落,的的是愁端。病觉离家远,贫知处事难。 ——《与友人会》 41、夕阳门巷荒城曲,清间早鸣秋树。薄翦绡衣,凉生鬓影,独饮天边风露。 朝朝暮暮。奈一度凄吟,一番凄楚。 尚有残声,蓦然飞过别枝去。——《齐天乐(蝉)》 42、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宋·柳永(《雨霖铃》 43、风蝉旦夕鸣,伴叶送新声。故里客归尽,水边身独行。 ——《风蝉》。 3.形容七月的诗句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4.有哪些描写‘蝉’的诗句1、《霜月》——【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译文:刚开始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蝉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我登上百尺高楼,极目远眺,水天连成一片。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 2、《所见》——【作者】袁枚 【朝代】清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3、《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作者】王维 【朝代】唐 译文对照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译文:寒山转变得格外郁郁苍苍秋水日日舒缓地流向远方。我柱杖伫立在茅舍的门外,迎风细听着那暮蝉的吟唱。渡头那边太阳快要落山了,村子里的炊烟一缕缕飘散。又碰到裴迪这个接舆酒醉,在恰如陶潜的我面前讴狂。 4、《初秋行圃》——【作者】杨万里 【朝代】宋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译文 :夕阳看似无情,其实最有情,园里树上的蝉,正趁着太阳落下的短暂时间,拼命的高声歌唱,园子里一片蝉叫声。 蝉的叫声好像就在身边,可是你却无法找到他们,因为,当你找到它跟前的时候,它好像知道你来了,鸣叫声立即停止了。 5、《临江仙·暮蝉声尽落斜阳》——【作者】毛文锡 【朝代】唐 暮蝉声尽落斜阳,银蟾影挂潇湘。黄陵庙侧水茫茫。 楚山红树,烟雨隔高唐。 岸泊渔灯风飐碎,白苹远散浓香。灵娥鼓瑟韵清商。 朱弦凄切,云散碧天长。 译文:斜阳落日送走最后一声蝉鸣,潇湘江面高悬起银色的明月,黄陵庙边的江水卷起阵阵涛声。楚山的红树笼罩在茫茫烟雨里,烟雨隔断了高唐台下的迷梦。 江水摇碎岸边渔船的灯影,远处白苹飘散着浓浓的香风。涛声仿佛湘妃在弹奏凄清的怨曲,那朱红的瑟弦凄切的悲鸣,久久地迥荡在蓝天白云中。 5.描写蝉的诗句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宋·朱熹.《南安道中》)。 “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唐. 司空曙《新蝉》)。 “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衡门有谁听?日暮槐花里”(唐 白居易《早蝉》) “蝉声未发前,已自感流年。一入凄凉耳,如闻断续弦”(唐 刘禹锡《答白刑部闻新蝉》) “蝉声无一添烦恼,自是愁人在断肠”(宋 杨万里《听蝉》) “何必雍门弹一曲,蝉声极意说凄凉” (宋 刘克庄 《三月二十五日饮方校书园》) “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唐 雍陶《蝉》) 6.描写夏天“蝉的”有哪些诗句1、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夏夜追凉》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 3、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王令《暑旱苦热》 4、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唐·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5、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夏日杂诗》 6、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夏夜追凉》 7、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8、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江村》 9、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10、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1、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12、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夏日南亭怀辛大》 13、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暑旱苦热》 14、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杜甫《江村》 15、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