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朝词人柳永为何称为柳三变柳三变是柳永的原名, 后改名永, 字耆卿, 排行第七, 崇安(今属福建)人. 景佑元年(1034)进士. 官屯田员外郎. 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 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 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 情景交融, 语言通俗, 音律谐婉, 在当时流传很广, 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但作品中时有颓废思想和庸俗情趣. 诗仅存数首, 《煮海歌》描写盐民贫苦生活, 甚痛切. 有《乐章集》. 最著名、也是我最喜欢的是《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北宋的词人柳永结过婚吗这位甘当白衣卿相,拥有无数女粉丝的风流才子,其实是有老婆有儿子的。 姓氏文化专家柳哲介绍,他在研究国家图书馆收藏的《京江柳氏宗谱》及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江苏丹徒县志等资料时发现,柳永并非无后,而是有子名为柳?纭? 之所以有些学术权威觉得柳永终身未婚,可能是受一些话本、剧本、民间传说的影响。 《喻世名言》中还有出《众名妓春风吊柳七》呢。 要说柳永生前才名已经很盛,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而且好歹还做过官的,况且家境也不错。要说最后潦倒到连丧葬费都是妓女集资的,感觉总有点不靠谱~~ 柳永的祖父柳崇以儒学著称。 父亲柳宜是南唐高官,以刚正严直著称,为国主器重,一度为监察御史。 柳永的众多叔叔也都身手不凡,哥哥三复、三接都是进士。 柳家的第三代也都蛮出色的,多有进士及第者,柳三接之子,是宋仁宗五年进士,官至太常博士。就是柳永之子,也是仁宗庆历六年进士,曾官至陕西司理参军。 还有两则证明:康熙《崇安县志》卷七载:“柳永有子名?纾治轮炖昙主霭瘛9僦林骼伞!? 黄庭坚的《豫章黄先生遗文》卷十有《书赠日者柳彦辅》一文: 柳彦辅是耆卿之孙,决王公贵人生死祸福………… 耆卿是柳永的字。 看来柳永的儿孙辈也非等闲啊。 3.有没有北宋词人柳永的生平简介柳永(987年-1053年),本名三变,后改名永,表字景庄、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北宋文学家、词人。 淳化三年(992年),柳永父柳宜通判全州,柳永被安置于福建崇安。至道元年(995年)回到汴京。柳永与张先齐名,并称张柳。柳永的父亲、叔叔、哥哥三接、三复都是进士,连儿子、侄子都是。柳永本人却仕途坎坷,四十六岁时,参拜宰相晏殊时,因《定风波》中“彩线闲沾伴伊坐”一句被扫地出门,景祐元年(1034年),才赐进士出身,是时已是年近半百。曾授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出言不逊,得罪朝官,贬为平民,从此出入名妓花楼,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1]。词作极佳,流传甚广。其作品仅《乐章集》一卷流传至今。描写羁旅穷愁的,如《雨霖铃》、《八声甘州》,以严肃的态度,唱出不忍的离别,难收的归思,如“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极富感染力。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评说“耆卿词格固不高,而音律谐婉,语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尤工于羁旅行役。” 柳永一生都在妓院巷里亲热唱和,大部分的词诞生在青楼笙歌艳舞、锦榻绣被之中,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2]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墓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柳词可分俚、雅两派。苏轼称“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之‘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4.北宋词人柳永是哪里人北宋词人柳永是福建崇安人。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